-
-
191南无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消业,减轻病痛
-
50《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另一译本名《佛说第一义法胜经》),共一卷,收录于《乾隆大藏经》“
-
5
-
1
-
0
-
10修行路上, 每个人都是很平等的,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你只要听明白, 然后给自己布置功课, 开始行动, 必然会有收获。 修行是非常客观、科学的, 功不唐捐。
-
160从之前最高9.8w遍 今天突破了11.1w遍 加油加油加油!
-
22若有重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佛尚且不能即灭定业,更何况是伪佛……若是定业范畴疾病,大神通也无力,必须自力俢行,忏悔等……
-
325
-
2
-
5
-
1
-
3
-
5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 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 释真君 合十
-
217弟子神经大条,修行也不是很精进。经常乱修,今天觉得这个好就修这个,明天觉得那个好就修那个。不过大明咒感应颇深,好多次在梦中降魔的经历,都是一句大明咒就安然无恙了。还有一次梦见一位道士,应该是神仙了吧教我念大明咒,大意是念念相续,念念不断。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阿弥陀佛。
-
7为什么你修行许久难以满愿? 第一 《华严经》云:行愿合一 许多师兄日夜诵经持咒,所求婚姻、财富仍未见起色——只因福德种子未种!佛菩萨加持如阳光普照,但若田地无种,阳光再强亦难结果。 那么如何行愿:我认为就是日行一善 在家居士身在尘世,生活节奏相对比较快,常常处于忙碌的状态。要修习善法,可以遵循“日行一善”的原则,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因此,日行一善是广种福田的非常好方法之一。 “日行一善”的意义就在于积少
-
15佛教中的因果律,也称为业力法则,是理解生命和宇宙运作的关键。它告诉我们,每一个行为,无论大小,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善行带来善果,恶行带来恶果。通过理解因果律,我们可以更加谨慎地选择我们的行为,积极地积累善行,以期获得美好的未来。
-
36念六字大明咒已经2个星期,最近念完感到头晕 请问是什么现象?
-
6各位师兄都念六字大明咒多少遍了?念到多少遍后身体康复的?我知道有师兄念四五万遍身体康复的,还有念十几万遍身体康复的,也有念200-600万遍身体康复的,但这些师兄都是身体不好五六年以下的,我身体不好二十年了,念了几百万遍了身体变化还不太明显,心里好着急。
-
11🙏修见地 : 这是杨宁老师普传的重点,是心法!!! 共五个视频,建议反复看🙏 1. 为什么要知道最高知见 ? 《当下的知见决定你在轮转》: https://m.ningway.com/video?no=50673 2. 那什么是最高知见 ? 《有缘值遇佛陀的智慧》: https://m.ningway.com/video?no=22057 3. 错误知见怎么影响我们 ? 《入世太深》: https://m.ningway.com/video?no=50624 4. 我们应该怎么做 ? 《修定的状态》: https://m.ningway.com/video?no=50655 5. 为什么要有证量? 《为什么以定来回归》:https://m.ningway.com/24问问大家 我去找仙家看事 点烟在我头上念咒语 结果20天了 睡觉 一睡着就惊醒或吓醒 请问怎么办啊 弄的我都抑郁了 怎么办啊21819各位师兄都念六字大明咒多少遍了?念到多少遍后身体康复的?我知道有师兄念四五万遍身体康复的,还有念十几万遍身体康复的,也有念200-600万遍身体康复的,但这些师兄都是身体不好五六年以下的,我身体不好二十年了,念了小几百万遍了身体变化还不太明显,心里好着急。0我很容易陷入负面里面,好几年的抑郁症,就想找个qun泡在里面熏陶正能量23以前有个师兄告诉我,念六字大明咒需要加舍,念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迷糊了,不知道行不行该加舍呀02六字真言颂可以治疗频繁遗精吗3六度是菩萨修行的六种行为,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通过实践六度,我们可以培养无私、自律、耐心、勤奋、专注和洞察力,最终达到佛性的圆满。3五戒是佛教徒的基本道德准则,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戒律旨在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减少个人和他人的苦难。通过遵守五戒,我们可以培养出一种自律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427503这个六字明。 话说,信心满满的我念了好几年,嘛感觉也没有,现实生活中什么事情都没有解决。 其他的师兄修持得怎么样? 希望打妄语的师兄就不要参与讨论了!有皇帝的新装情节的师兄也不要参与讨论! 本人持戒守戒,许多年,戒律绝对没有问题。 也很虔诚,不虔诚也不可能持诵超一千万遍。 咒音也绝对没有问题。 有能给出意见的师兄吗?请教?1密宗,又称为金刚乘,是一种结合了仪式、咒语和瑜伽修行的佛教传统。它强调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如观想、手印和咒语,来实现心灵的转化和佛性的觉醒。密宗修行要求高度的专注和虔诚。511在密宗里,经常能提到见解脱、闻解脱之类的圣物、圣地。有的人听说一到某某圣地就能销业、解脱,可是到了圣地,业障并没有消,也没有解脱。有的人听说哪里有什么殊胜的圣物,一见就能解脱,一戴就能消灾免难,可是见了、戴了,没解脱,也没消灾免难。……3五戒是佛教徒的基本道德准则,通过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我们可以培养自律,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16210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