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0
-
40传统观念下的“一本大学”是指在“本科一批”录取批次的大学,早些年份高校实施单一批次招生,“一本大学”和“二本大学”的界限十分鲜明。近年来部分高校在“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均投放了招生名额,这使一些高校很难界定到底是“一本大学”还是“二本大学”。自2024年起全国新入学高中生全部实施新高考模式,预计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的录取模式,实施“本科批”统招,“一本大学”的概念更加模
-
28最快9年本博毕业,我感觉学制模式类似于南医大的天元班。其实操作模式就是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直接保研直博。中间肯定会多一个转段考核,如果本科阶段成绩太差就无法转入硕博阶段。
-
0
-
61国家科技部2022年-2024年开展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中,预估批准四百多家;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2022年发文批复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分别有191家、16家;截至目前初步统计,作为第一依托单位牵头(或独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的非双院校分别为30余所、不到10所,其中2所同时拥有这两种平台。将在1楼对部分不太确定平台进行说明;由于主帖不能修改,2楼贴出
-
12
-
3
-
116看了越来越多的省属院校办医学,无论是经济好的省份还是经济差的省份。 我是成理校友,最早的时候我是反对成理办医学,觉得经费有限最好用在刀刃上,现在我的观点是支持。 我觉得川省支持好省属院校的发展,还是要开口子上医学。 川省F4之后,70名-110名左右是断层的。农理油作为省属双一流,而且还是行业院校,太偏科,立足百名之内都很难。 但是上了医学之后可能会有改观。 我是认为农理油选一所,省里支持上医学,即使有所偏袒扶持
-
2
-
68
-
1
-
15鉴于有吧友提到的“一本大学”概念的界定,有些条件例如“国家重点学科”太过久远,且评选早已经停了,不能反映现在的高校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学,我不敢苟同,故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既然一二本合并,那就无所谓的“一本大学”的概念了,但各省份都有自己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用来冲刺国家“双一流”计划,那么我尝试提出“省重点建设大学”这个概念,也可认定为“省重点大学”。 条件如下: 1.有博士点 2.有推免权 3.能参加
-
8如果华西在重庆,西南地区的医学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胡乱畅想一下
-
47
-
0
-
127
-
42并本人脱离成都理工大学吧的公告
-
3331.深圳大学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燕山大学 4.河南师范大学 5.中北大学 6.新疆医科大学 7.哈尔滨医科大学 8.温州医科大学 9.首都医科大学 10.沈阳农业大学 11.江西农业大学 12.山东农业大学 13.陆军军医大学 14.空军工程大学 15.浙江工业大学 16.南京工业大学 17.安徽理工大学 18.山东师范大学 19.山东科技大学 20.齐鲁工业大学
-
82这话谁赞成 谁反对?
-
10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成理5位候选人校友: 1.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 ①汤彬,1964年,16科二 2.地质科学技术与工程组 ②熊盛青,1963年,03科二、16科二,创新争先,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 ③李文昌,1962年,05科一,何梁何利 ④周琦,1964年,23科二,创新争先,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 3.矿业科学技术与矿业组 ⑤刘清友,1965年,09科二,光华工程,创新争先,何梁何利
-
77
-
62
-
32
-
3
-
0
-
226大家新年快乐!每年第一天都安排成理专贴供校友们饮茶吹水。总结过去,寄语未来!
-
32随着后面人口减少,四川高校不用担负那么大的招生压力了,可以考虑对川省高校进行调整,本人预想如下,欢迎讨论 1、川大--保持现状不变,增加投入提升学科精度 2、电子科大+西财+省医院,上副部级冲击前20名,西财的部署名额空出来给四川省,西财退出柳林校区,增加永宁校区面积 3、理工+西油+成医,用西财的名额进部署,成理退出宜宾校区,西油退出南充校区 4、交大--成都市转拨两所三甲医院拓展医学,增加犀浦校区面积 以前四所代表四
-
114一楼发
-
142陆j医 70% 浙工65% 南工55% 温医40% 河北大学30%(政策性,走文科入选) 南方医25% 燕山20% 首医5% 其它3%
-
6
-
113
-
41
-
4中国矿业报报道(首席记者王琼杰):中山大学曹建劲团队发明纳米微粒找矿技术,全文如下: 记者近日获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曹建劲教授团队历经20年的研发,创建形成了完善的纳米微粒找矿技术体系。 该研发结果表明,使用场发射电子探针、纳米离子探针、原子探针等对单一纳米微粒成分做定量分析,结合纳米微粒的形态、结构、聚合关系、超微观生态效应等预测隐伏矿床,能获得更精确的关于隐伏矿体信息。这是中国科研人员发
-
6
-
3
-
5
-
12
-
10
-
4
-
79主要假期没啥新闻,水一贴
-
28
-
7出现于明朝的东林书院是广大江南文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聚集地,这种生于本土的学术团体很好的将大批志同道合的本地优质人才集聚起来,团结为一体,服务于当地并广泛的传播他们的学术思想。 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南京师范学院便有几分东林书院的影子。南师大在本科阶段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江苏本地学子。时至今日,历任江苏各地主政一方的大员有相当一部分的履历中,都有着南京师范学院的影子。这样的身份和背景,让他们在与省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