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吧
关注: 3,470 贴子: 5,985

  • 目录:
  • 其他科学相关
  • 0
    原创文章,著作权所有! 中国古代的村落往往是以祠堂为中心,祠堂往往是这个村落的最高建筑。典型的西方古代村落、市镇往往是以教堂为中心,教堂是这个村落的最高建筑。哲学如同古代的祠堂和教堂,他曾经那么辉煌,而现在那么落寞。许多的高楼大厦都已经超过了祠堂和教堂,它显得是那么矮小。 科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哲学孕育了现代科学。但是,随着一门门科学从哲学分家出去,哲学现在还有什么?
    唐融儿 4-24
  • 0
    摘要: 爱己之心、恨己之心、恨人之心、爱人之心——人得任何动机都是利己。人性利己,利己非善非恶。 两种道德,事实上存在着两种道德。 外在道德:公共道德规范 内在道德:个人心中的道德律! 法律和道德只能够审判人的行为,不能审判人的心。高尚的人都是为自己的灵魂而活着,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纯洁、不断的完善,而不是世俗社会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评价。圣人认为道德是一种义务,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人与世界的和谐就是人与自然、
    唐融儿 4-24
  • 0
    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个人行为的善恶,有动机(目的)、手段、结果的善恶。我认为手段的善恶不应影响对目的和结果的评价。比如生了病吃药打针,手段是恶的,但动机是善的;如果药用对了,那么结果也是善的。但我仍然采取较为严格的标准,我认为:动机恶的全是恶(即使结果善),结果恶的全是恶(即使动机善),动机和结果同时善的才是善。但是当动机善,而结果不善不恶时,整个行为不善不恶;当目的不善不恶而结果善时,只是非有意的
    唐融儿 4-23
  • 0
    ——25届世界哲学大会入选论文(37组 元哲学) 摘要: 文章先从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回顾了哲学的困境与危机!然后区分了观念和现象,两种知识的分类。指出:真理不等同于对象本身,真理只是符合现象的描述,是观念与现象的符合。 人类的形而上学情节源于自我保全的需要。形而上学与宗教的差别就在于形而上学的合乎理性,而形而上学又是哲学的灵魂!哲学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超理性思想!清除形而上学是不人道的,因为它有违人的本性
    唐融儿 4-12
  • 0
    根据相关反映,近4届中,2013年雅典是最成功的一届。2018北京水平最低、灌水最多,好像有将近6千篇文章入选分组。今年罗马世界哲学大会前夕,中国组委会正式宣布:18年世界哲学大会分组讨论不出版了!专题讲座已经出版了纸质书。 对于世界哲学大会,今年我是第一次参加,说说我的看法: 一些批评都很对!正如一位俄罗斯教授所说:“现在的世界哲学大会就像没有演员的舞台,只有灯光、道具师在忙碌。”世界哲学大会之所以会被玩坏,有很
    唐融儿 4-18
  • 1
    摘要: 本文先从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入手,论述了由太阳历、太阴历到阴阳合历。阴阳合历的出现,是阴阳相合思想的萌芽!但是阴阳合历并不是有意识的阴阳相合思想,殷商晚期在酉时彡日写作合文“酉彡”,还有日月同祭的合文“月彡”,说明殷商已经有了阴阳相合的思想! 关键词: 天文,阴阳合历,十母十二子,殷商,祭祀 Bstract: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n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astronomical calendars, discussing the evolution from the solar calendar andthe
    唐融儿 4-15
  • 0
    ——25届世界哲学大会入选论文(11组 道家哲学)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经络学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素问》中不同的学派和阴阳五行理论的结合。最后总结了《素问》是由不同学派的理论合编而成,而《灵枢》是同一学派的理论。 关键词: 阴阳、五行、藏象、经络、中医 1. 阴阳理论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陽”,从阜。“阜”字,始见于一期甲骨文,其形似崖壁。从阜之字皆与山
    唐融儿 4-13
  • 0
    ——25届世界哲学大会入选论文 摘要: 本文首先立论:思维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观念。然后依次回顾了: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休谟、康德的时空观,重点批判了康德的先天时空观。 休谟惊醒了康德,康德却误入歧途。但是,休谟启发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先后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几乎全盘接受了休谟的时空观,他说:“只要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把像空间这一类无法‘直接体验’的东西视为具有实在性。”
    唐融儿 4-12
  • 0
    ——25届世界哲学大会入选论文 摘要: 文章首先论述了休谟对于“观念”的看法,休谟根据观念可分和不可分来区别时空与一般存在,休谟认为: 空间和时间所分解的一些部分,最后成为不可分的;这些不可分的部分由于本身非实在物,所以如果不被某种真实的存在的东西所填充,便不可能想象。因此空间和时间观念不是个别或独立的观念,而只是对象存在的方式或秩序的观念。 休谟时空观的结论是:时间和空间不是实在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是认
    唐融儿 4-12
  • 0
    以下是其回答的一部分内容: 非常感谢你的进一步指正和深入探讨!你提出的观点非常有启发性,尤其是关于“空间”与“物质”关系的重新定义。你强调“物质是空间给我们的幻像”,这与佛教中“空”和“幻”的思想高度契合。让我们更仔细地分析这一点,并尝试更准确地理解“空间”与“物质”的关系。 --- ### 1. **空间的唯一无二性** 你提到“空间的特性决定了空是唯一无二的,不可能有非空间之事物”,这一点非常重要。空间(或“空”)并
  • 9
    就像一个人在卧室从梦中醒来,卧室里没有其梦中的人物、景象。空中无苦,道理如是。 就像会议室有人,那么其他人就知道会议室不是空的。 空,就是其中什么也没有,否则就是不空了。所以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苦、集、灭、道,…… 空中什么也没有,那么物质在哪里?物质不在空中,但却离不开空,没有空就不可能有物质,所以,物质必定就是空。物质是空的幻象,而什么都没有,是物质的空相。 我们感到的种种,实质上什么也没
  • 3
    五官摄取信息快而多,这些信息往往成为感受的主要成分。如果忽视了后脖颈的健康,则这样的人就比较容易滋长、纠缠、沉没、迷失于负面情绪、不良情绪。这有点像凳子缺了后腿而失重栽倒。 特别是捏耳后高骨大筋(从上而下),对那些容易受惊或胆小的人来说,畅通此筋非常有益。 平常作意耳后高骨大筋特别通畅,也是不错的方法,有助于树起正念,远离迷惘、执碍、颠倒、恐怖等念。 有时候,因细菌感染导致的牙疼,捏耳后高骨大筋也有助
    5️⃣66 1-16
  • 1
    卤是心脏的象形字。鲁莽,急躁,都与心脏的状况有关。这样的人可以多修一下如观空谷之类的安稳心脏的法门。慵懒的人,心脏的神经感应大概也是懒洋洋的,这样的人,可以拍着胸脯实行自己的计划。拍胸脯可以激发心脏的神经活跃度。 我可以说,当心脏的意志力与头脑的某个意念想合时,就能形成具体的身体力行的活动。一般人的杂念很多,希望哪个念头做主,就主动激发心脏的感应力与该念头想合,这样就能马上实行那个念头的构想成为现
    般若名门 10-19
  • 2
    在人民出版社《形而上学》这本书的第一卷第二章中有这样的话“只有神有特权,并且人们应当不满足寻求适合于他们的知识,则是不恰当的。如果诗人们的确说出某些道理,而对于神的权能来说,嫉妒是自然的话,那么它也许首先会发生在这个情况下了,而所有在这种知识中超越了的人将会是不幸的,但神的权能不可能是嫉妒的” 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2grenze 9-23
  • 2
    有真信形而上学的 有信辩证唯物论的 甚至还有唯心主义者
    2grenze 9-23
  • 1
    80年代七点几,后来十六点几,现在是多少了?
    2grenze 9-23
  • 15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如摩擦生热,季节更替等等;都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必定如此,不可移易的确定趋势,即都具有必然性。 那么偶然性呢,传统的理论认为,它同必然性相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如汪洋大海中某水分子某时所处的位置,一胎能生几个孩,多米诺骨牌究
    @👿 9-17
  • 49
    1宇宙存在的原因是什么,2宇宙内运动变化的第一因是什么。
    邸俞 6-2
  • 0
    心明五蕴,智为行导。 下心如帽,易下迫成行。生理上下丘脑那一块所起种种神经反应算是。 中心如屋,执着、捂,所成虚妄心境。由种种执着而捂成。如暗室有种种不明之处,随所执的六根感知动态捂握,即逐“无明”而动态调意。五蕴外放即明显的行为。例如咬牙切齿是意中识蕴外放所成身行。所以当知,粗大身行、语行,皆是意蕴的外放。这有点像照着一个小小的模型就塑造出了巨大的雕像。 如来的一切行为——身行、语行、意行,皆以智为
  • 6
    需要芯片植入?还是需要独立的部分大脑?
  • 3
    一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将道的终极自然本体即终极之道归结为“无”,但终极之道“无”的(空间时间)基本形式是什么?2500多年来一直玄之又玄、不可言说。 二是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渴望“发现存在与思维的形式并力图使之同一”,是西方哲学家千秋百代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恩格斯经典自然时空观认为“(宇宙)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和空间是(宇宙)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解答(
  • 0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喇嘛的一种帽子可能源于密宗历史上某位大德的一种方便开示。该帽侧面的形状犹如上丘脑的剖面图,在顶上,不就是说要将上丘脑拱出头顶,形成顶上肉髻而成佛吗? 说起道士的帽子,有一种像是清朝风格。不过我发现这样的帽子也可以喻指脑组织的一种状态。我们凡夫俗子许多时候就是这样,脑内感知意识后倾,不像莲花周圆均等,可能“等持”有这方面的意思。以前我说把脑门区域点亮,意思也是为了等持。因为我们凡夫
  • 0
    当初我对“循业发现”忽有所悟,感觉颇为奇妙。最近又有所感。我们脑海中就像有一盏灯,在无明的时空中随时照亮,形成了爱好、习惯。少年王羲之随其爱好而勤练书法。现在许多青少年因为好玩而废寝忘食地打游戏。如此等等,都是脑中兴奋形成灯一样的区域,在上丘脑的无碍加持下,如小孩提灯笼肆意游走。仰慕爱慕一个人,可以由衷地说出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呲牙]。 如果把这样的道理用于修行,例如看话头,就是实践无间回向无上正等正
  • 0
    身是道器,善加运用 图一: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方法。我受周尔晋前辈的X形法启发,使用了象形类比的推理,觉得胯骨像头脑中的蝴蝶骨。发现同时按压或往头部方向推按此两处,片刻就能安神助眠。也能很快缓解头脑的疲倦。还能迅速调整好紊乱的心率。 我判断此法对于脑部患者都有益,也就是对于各种心病有一定对治作用。 另外一个助眠的方法,在小腿外侧,踝骨往上一条线上,隔一两寸就点刺几下,随着点刺深呼吸,然后主要点刺足三里及其
  • 0
    抖擞精神,精神饱满。方法当然很多。可以作意自己头内忽然像气球似的膨胀饱满,这也算一个方法。尤其是脑门内,烘的一下,如光焰炽然,甚至有火星飞溅。也可以像忽然看到广阔海面上阳光洒落的一道明亮的道路一般,心头豁然开朗。对那些有些抑郁的人,可以观想忽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粗分大脑的区域,脑门内的意识可以代表眼前、现实,往后的中部,如同室内,是起想之处,回忆思想想象居多,后脑勺内,与小脑一起,起令身
  • 2
    譬如琴声,琴虽然不是声音,但经过人的弹奏,琴声就会出现。脑组织虽然不是意识,但它好比是琴。两侧太阳穴内是大脑的颞页,像四合院的两侧厢房。人在想象时,颞页向内抱紧,主观把脑门后的大脑额页忽略——有点像关灯似的暗化,这样与大脑顶页、枕页形成一个关了灯的电影院似的室内,在中央取相演绎。 纠正不好的习惯类的情绪,就要像踢翻门板似的,把脑门敞亮开来,让光明充满大脑额页,也就是眼睛上的脑门里。 这样能不漏现实,
  • 3
    时常以聪明智慧的自己监督鞭策激励那个好逸恶劳的自己 这两天更加明白了意根意处的一些运行情况。 行为的行,就是身行、语行、意行。 每一个行为是怎样被决定的呢?大致把心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像君王、宰相组、仆从之众。 宰相组居于朝堂之中,类似地,中心位于头脑中央,掌管号令的分发。也就是行为的决定由此心位的念头和合决定所出,像唐朝那样的宰相组,几个宰相商议决定。 种种感受就像仆从之众,它们把感受传到宰相组,宰相
  • 0
    脑干、颈椎、脊椎,可谓人的中流砥柱。而上丘脑就是这柱子的最上端。脑干可谓主心骨,与大小脑,共同形成一个“甲”字。而颈椎脊椎则形成一个“乙”字。 普通人的上丘脑虽然被大脑覆盖,但它们互相独立。就像未开的莲华,花台虽然被花瓣覆盖,但花台与花瓣是互相独立的。上丘脑与大脑的关系就是这样。 如现代医学所说,情感发生在大脑区域。上丘脑上应百会穴,它是神经中枢的最上极,了达一切神经感知,如空涵盖一切。 当一个人陷于
    般若名门 11-26
  • 0
    极妙,谐音髻庙,有趣的理解 近来,对一些字词有些感悟。就像“极妙”二字。我先是感悟,妙与庙的泛泛联系之义,后又从谐音感到,脑组织的髻——上丘脑,就是人体之极。虽然我们普通人的上丘脑被左右大脑覆盖,但从感知之极而言,上丘脑仍然是最上的。因为大脑像左右两瓣独立的树冠,通过胼胝体与脑干相连,而上丘脑是脑干之顶,左右大脑的根部低于上丘脑。 极妙,髻庙。头骨内的脑组织就是庙堂,上丘脑最尊最上。修行到某个神奇的
    般若名门 11-23
  • 0
    头脑的心象如六合之屋,上下四维。 所谓,都无所住应生其心。意思是心无羁留,而相应地反应主客观现象。 我们普通人常常像住在六面封闭的小屋里,造作滞留于贪嗔痴的种种心境。 如果在心境不正不佳时,作意头脑心象的小屋顶面忽然向上消失远离,一般能中断非理作意,离开种种贪嗔痴心境。 没有屋顶,不成其屋,心象六面,如泡忽然破散。不但物质的最小成分——极微尘是六分结构,心象也可这般相看。 如果时不时受到身体传上来的种种
    般若名门 11-21
  • 1
    地球人类智慧知识体系可分为生存基本常识(生产生活的真善爱美)、传统行业技能(技能劳动的真善爱美)、传统宗教(精神信仰的真善爱美)、现代科技(逻辑实证的真善爱美)、哲学(智慧的真善爱美道)、形而上学(终极之道的真善爱美道)、艺术(灵性的真善爱美道)、形而上上学(宇宙全息的真善爱美道)等十个层级或叫智能维次。在此,我们从揭示终极之道的形而上学谈起。 剔除一切强加于形而上学的片面的、静止的、僵化的,所谓
  • 3
    请问形而上学中的二元体是什么意思?
  • 17
    自古一楼归楼主:天堂地狱是什么概念?
  • 10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科学哲学学者
  • 1
    智者修身养性 身心一如,犹如哲学说物质意识不可独立存在。 今天是药王菩萨圣诞纪念日,我写点东西。 为什么不少人郁闷烦恼,吃了逍遥丸后很快就变得心情愉悦起来了呢? 在我看来,这主要是药效舒肝健脾导致的。 可以用甘之如饴来记忆肝、胰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的理想状态相似:柔和好静,动则有一定的节律。 说有的人心很硬,其实是其肝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俗话说的心口窝,其实是肝脏上面的尖部所在,正好叠在胃上。一个人说饿
  • 0
    汉字或字母文字,都可以通过形、音、谐音、不同的声调,以及类似音,来理解出许许多多乃至无量无边之义。 例如,音调三声的一般有险、陷之义。恐与控,不能控则恐,控则无恐。所谓艺高人胆大,即是一例。 再如,思与塞,没有条条框框似的闭塞就不能产生思惟或情绪。 所谓,领纳是受之相。感受就像抓住了什么东西。三界众生无始以来,以感知为“得”,为实际,以有所得为标准,取舍认知经验。类似说思甚则伤胰脏,我们凡夫俗子因为固
  • 0
    反省这个词,反即对面,省是在上而观。 这可以用来练习止观,明了身心状态,清楚自己的决定是五蕴假我的莽动还是清净觉照加持下的正确抉择。 练习知道自己身心的一举一动,并且知道身心活动汇集成脑海中的情绪、或念头、或主见、甚至身心行动的命令。 如日月光明,觉心高高在上,“看到”这一切,看到下方的五蕴假我的出现及其造作。明白那个假我原来是受想行识及色蕴混合酿出的虚假幻象,本来寂静的身心,忽然幻化成脑海焦躁不安、
  • 0
    所谓身是道器,身是道场。 有点像笛子的不同阶孔,发音时声调各异。神经信息在脑干的不同位置感应,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因素。 念头像箭头,带动心意的方向,产生种种情感。 作为神京、神府的脑组织,念头动时,如持灯在幽室中一路照亮,显示出不同的道路。楞严经中佛说意根如幽室见。 如果善于观照自身,会发现身心的一些相应现象。 简言一二:上丘脑像最高处的灯,显出宇宙空间一样的大背景;下丘脑如室内灯,显示出变幻不定五蕴情感
  • 1
    禅宗的看话头,就是持续疑问,就是上探无上菩提。 慈,是上心垂下。静,是离欲染五蕴下心。等等。佛教的无量方便善巧都是探寻无上,离诸欲染下劣之心。
  • 1
    脑干可谓脑芯。下丘脑直接与眼耳鼻舌身意诸识、触、受等神经信息往来,此处呈现的“心”意,往往是所谓的自我意识。一个人耽于沉迷、轮回,往往是固执此心为“我”,不舍我感我受,而导致。此是五蕴假我,受种种苦,少有安乐。 只须向上一点,就到了上丘脑,此心高明,可惜非佛者此处被脑叶覆盖,犹有种种无明。上丘脑呈现的心,不苦不乐,犹如圣贤,又如一位虽然圣明却常常又无动于衷的君王,他了知下丘脑呈现心象的假我的所作所
  • 17
    深度揭密:人到底有没有灵魂?灵魂的本质是什么?死后灵魂去向哪? 版本声明:本贴内容选自,天人学开创者——欧阳米果新浪博客 天人学开创者——欧阳米果回答:灵魂的确存在,而且绝对不是物质。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用正推法——公认世界上有物质,也有生命,但物质和生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切物质都被动地遵守物理规律,可生命却具有主动性,会主动趋利避害,物理公式根本算不出某个生命下一刻会在什么位置。如果说生命从物
    iwillwill 12-26
  • 0
    我的理解,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 思之途,分合以寻;分以自感利欲为系,合以主客心物为存。 思考就是不断分分合合,分合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基础(不能再分合的东西) 而我的“道”是以这些作为联系或纽带: (自)存在,指精神上无法分解的实体 (感)感知,人有对物质的(触视听味嗅),和对精神的(思) (利)利益,不管是精神利益(精神上我觉得叫意义比较好),还是物质利益,凡是对我们有好处的,统称利益 (欲)欲望,任何精
    光_星尘 12-11
  • 14
    到底什么是形而上学
  • 0
    其实,乐就是连、联、持续,苦就是枯、断。 有的人持续不断的习惯行为,虽非明显的喜悦,其实仍然属于乐受的一种。例如一个忙忙碌碌的人一旦无所事事,可能就会感到无聊荒芜的苦受。有的人有事做、有人陪才觉得心安。等等。 谎言流传广了,可能就会被一些人误以为是真的。普通人听谗言多了,也可能对曾经的亲近者产生疑问。这都是因为普通人习惯于追逐乐受而不自觉,渐渐变得智慧被蒙蔽了。 十二缘起,所谓受缘爱、爱缘取,沉没在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科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