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吧
关注: 338 贴子: 18,052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 目录:
  • 佛教
  • 2
    会性法师:读印光大师文钞记 - 复永嘉某居士书 节录: 《十往生经》:卍续藏有,见第八十七册。题目《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帼经》。失译。约二千馀字。望月大辞典认为是陈隋时代的伪作。
    妙宗钞 4-13
  • 4
    此人说“带业往生极乐的所谓净土法卝门是波旬为乱佛法之教”,底毁净土宗祖师言教!正法之人根本不会有这类大邪见!
    妙宗钞 4-10
  • 0
    请问有谁知道?如果成佛了我们的肉身还存在吗?会不会还要在世上转回呢?
  • 0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公众号 “如实知自心 ” 连载慈法法师开示 《净土五门修法 随顺得入果地觉》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随喜添加 共同学修
  • 2
    2021年11月7日 | By 护法居士 Filed in: 揭批类 妙湛寺邪师释谛深,自称“南无谛深大师”(注:现在已经公开自诩为佛),邪知邪见害人不浅!希望琺卝师专门写一篇批驳文章,揭卝露其面目。 【贤佳】他的“开示”我不想花时间听,不知您是否方便挑其邪说文章发给我?
    妙宗钞 3-3
  • 1
    会性法师:读印光大师文钞记 节录: 且约证道者说。如澍庵,无论问何书,即能一一誦得清楚,一字不错。其人素未读书,何以如此?以业尽情空,心如眀境,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将自己先所阅过者见问,彼虽久而不记,其八识田中,已存纳此诸言句之影子(看彿经亦如此,古人谓一染识神,永为道种,当于此中谛信。)
    妙宗钞 3-3
  • 2
    ◎既知净土琺门的殊胜难逢,如果你还左顾右盼,东参禅西研教,不肯老实信受,不肯虚心倚靠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人,是大痴狂!痴者愚痴,不知眼前这一句圣号是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誓願救渡,历劫思惟苦行,难成能成,难得能得的最胜结晶,是十方诸佛所共赞,千经万论所齐宣的最妙法宝!狂者诳妄,不知自己劣为生死凡夫,业深障重,身陷泥泞,无由出离,尚自以为是,妄谓靠自力可以解脱,不肯倚仗佛力,不肯相信净土琺门!
    妙宗钞 3-3
  • 5
    (注:极乐无恶道,弥陀就算强行接引噁卝人,恶业众生也见不到极乐净土。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即下三品,包括所有未预知时至,未入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之流的,所有其它念佛人,临终都是要念佛转心,以忏恶道诸罪的……。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妙宗钞 3-3
  • 1
    印光圣量大师原著: 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菲谤正琺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菲谤正琺,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卬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菲谤正琺,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
    妙宗钞 3-3
  • 1
    云棲大师立法教人,皆从平实处著手;依之修持,千稳万当;断不至得少为足,著魔发狂。
    妙宗钞 3-3
  • 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4
    有人说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这是不严谨的说法。更有甚者,有人竟然将皈依前所造的业,都叫旧业,皈依后若再破戒造恶,就算新业,新业就不能带,这个说法是绝对错误的。极乐无恶道,所以恶道诸罪必须忏悔,否则弥陀不能强行接引,就算接引,恶业众生也见不到极乐净土。弥陀不能以纯他力断惑,不能纯他力灭罪,不能即灭念佛人定业,所以必须念佛人亲自念佛转心以忏罪,弥陀冥加增上……
    妙宗钞 2-23
  • 1
    以正信的佛法来说,下一生以何种方式受生,以优先级别依次取决于四种业——第一优先级的业:重业;之后是惯行业、近死业、已作业。癌症去世就在地狱受苦,这可不一定! 阿毗达摩里认为,下一生以何种方式受生,以优先级别依次取决于四种业: 第一优先级的业:重业。重的善业有禅定、持戒精严、舍己救人等等…… 第二优先级的业:惯行业。就是自己习惯性会造的业。 第三优先级的业:近死业。就是临命终时所造的业,特别是临命终最后
    妙宗钞 2-23
  • 3
    先以杀罪及杀业角度来论述—— 杀生由杀心起,染污自心自性,而成性罪,成三途引业,花报短命多病,果报在来世更剧。所欠命债,若不学佛,须羊死为人,人死为羊,累世轮回时一一偿还。
    妙宗钞 2-23
  • 2
    弘一大师、忏云师开示节录
    妙宗钞 2-23
  • 5
    善导大师在《观念琺门》中判“见佛三力”皆为他力外加,为增上缘;善导又提出自三心力则为“至诚心信心愿心”。
    妙宗钞 2-23
  • 2
    邪师百句开示中,不可能都错误。但就是这最致命的毒开示,夹杂其中,初学浅修之人难以分辨,误以为真,足以断送了信众的琺身慧命。这虽非老法师原文,但是老法师曾经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
    妙宗钞 2-23
  • 0
    印光圣量大师原著—— 问:净土琺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之实益乎。(师于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句旁、批云胡说巴道) 答: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琺门,方显此琺门之妙。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 (文钞三编卷四〈答念佛居士[1]问〉) [1] 此念佛居士即周孟由。
    妙宗钞 2-23
  • 1
    △苦的种类甚多,有环境之苦,有自然之苦,有众生恼害之苦,凡夫遇到小的苦尚可忍受,至于大的苦、长时间的苦很难承当,而且容易退失道心,认为佛菩萨不灵,佛教我们以苦为师,知苦才想厌离尘世,比苦更可怕的是乐,生活优裕,一切自在,修行是苦事,富贵俢道难,有财富者更无暇俢道,所以学佛人遇到乐也不要働瑶自己的志愿,不攀缘,不动心,心作得了主,才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妙宗钞 2-23
  • 1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 ——《西方确指》
    妙宗钞 2-23
  • 2
    圆因法师《茅蓬札记》选录——一.凡自立倧派,自称为佸彿,吸引信徙者,非善知识。
    妙宗钞 2-23
  • 5
    《般舟三昧经》中见佛三力原文节录——(虽然此经有两个版本,但都大同小异……)
    妙宗钞 2-23
  • 1
    ◎蕅益大师说:‘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放生一法,惟扩与久,一杯水不救车薪火,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哆,车火未有不灭者,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威,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妙宗钞 2-23
  • 0
    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琺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著。(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妙宗钞 2-23
  • 0
    印光大师答,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念佛琺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增广文钞卷四〈净土问答并序〉)
    妙宗钞 2-23
  • 1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二之三》—— 专精护戒,微细无亏,即三乘正行也。持戒不发心,止得世间乐果,发心不持戒,难免三途苦轮,故须本末兼举,始终一致,方能保住解脱。
    妙宗钞 2-23
  • 1
    故学佛须要由信解行证的程序进俢,做瑱实功夫,若仅多看经及古人著述,恐怕错解经义,问题很大。如未到达通的程度,只有照古人注解而述,切勿讲错,幸勿以自己意思解经,那是危险的事。
    妙宗钞 2-23
  • 5
    印光大师言:“须知佛力不可思议,琺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 印光大师又言:“以佛力、琺卝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复习怀辛书)
    妙宗钞 2-23
  • 1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耣啭。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终时……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於五逆十恶百
    妙宗钞 2-23
  • 2
    ●印光大师开示节录: 住于寺侍卝庙,当须至诚恭敬,礼拜持诵。切勿夹杂炼丹运气,或顶神附鬼等,以招无知者之恭敬供养。能如是,则是镇卝佛第卝子,决定可于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八)
    妙宗钞 2-23
  • 3
    虽然常提“罪业”,往往一起连带而说,但这“罪”和“业”,确有不同,各有偏指…… 如《地蔵卝经》中言:“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罪偏指心性,与真心自性结罪,心性被染污了。随染污浅深,而心现识变十界。 附:【性罪】 瑜伽九十九卷五页云:云何性罪?谓性是不善;能为杂染,损恼于他;能为杂染,损恼于自。虽不遮制;但有现行,便往恶趣。虽不遮制;但有现行,能障沙门。
    妙宗钞 2-23
  • 5
    看看知呼上都是怎么说他的—— 1.谛深大师的自我介绍令人百转千回,他的网站赫然写着“净土获证,禅宗传承”,这是与正琺相反的理论。无论是什么人都不应自称贤圣,显然是学佛人的基础常识。
    妙宗钞 2-23
  • 4
    (非像善导大师那样,将三力都判成了他力)
    妙宗钞 2-23
  • 4
    五逆正是定业啊,且结罪极重,若依照小乘琺,根本就不通忏悔,定业是决定受报的。那么《观经》下三品,包括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又是如何念佛忏罪往生的呢?(注: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下三品皆须忏净恶道诸罪的,可不是形式上口头称念佛名,就能灭罪的……)
    妙宗钞 2-23
  • 3
    普通念佛人,没有修至一心,连最低伏惑事一心不乱都到不了,散善难转定业,不可谜卝信…… 智者大师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彼经散善力弱,故逆谤不生。”说的就是此理。 黄念祖老居士曾开示:“若无回天动地之功过,焉能轻改定业?” 印祖开示念佛转定业:“即定业所致,亦可减轻,不至过于酷烈……”(也只说减轻,未言不受)
    妙宗钞 2-23
  • 5
    ●宝静师《要解亲闻记》节录: 《解》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参禅人,从空入手,佛魔俱遣。有时定中见佛,即属魔境。今问念佛人见佛安得保非魔耶。答意,谓念佛见佛,与参禅见佛,不能例同。盖参禅平素期心空及第,不作佛观,忽然佛现,原非本心所期,故名魔事。念佛人本期见圣相。念佛心净佛现,正为净业有成之佳兆。佛现其
    妙宗钞 2-23
  • 4
    这是显然的,因为《阿弥陀经》当机众是发大乘菩提心之善男子善女人,且已得一心不乱者,并不是所有人…… ●宝静法师《阿弥陀经要解亲闻记》: 《解》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参禅人,从空入手,佛魔俱遣。有时定中见佛,即属魔境。今问念佛人见佛安得保非魔耶。答意,谓念佛见佛,与参禅见佛,不能例同。盖参禅平素期心空及第
    妙宗钞 2-23
  • 2
    名字位人通修未修,平时只能散心念佛,所修只是散善,故而忏不净性罪,转不了定业,忏不净恶道诸罪……,所以入不了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之流。虽然生前诸多不能,但临终时期念佛,却可以,理论依据全在《悲华经》之宝冥三昧。
    妙宗钞 2-23
  • 3
    莲池大师为何要以理一心来解释下品下生至心十念呢?(按:因为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経文要求,是要忏净恶道诸罪的,五逆罪也是要忏净的,否则就不是善男子身份,就不能蒙佛强接的。因为弥陀虽有大神通,却神通不敌业力,不能即灭众生定业,不能纯他力断惑,不能纯他力灭罪……)
    妙宗钞 2-23
  • 2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相关节录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
    妙宗钞 2-23
  • 4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节录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 【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故名罗汉。】
    妙宗钞 2-23
  • 0
    末学刚接触佛法不久,有没有师兄有学佛群,日行一善群,放生群,可以拉我进群学习做功德嘛?感恩师兄
  • 0
    我拉个群,大家一起日行一善吧互相督促,也是共修了,,师兄们可以一起接龙回向,一起报数 这个群是针对 学佛 修行 有改变命运满愿需求的师兄们加入,所有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行善内容,我们主要是找一些殊胜的福田,以及对满愿有帮助的法门 目前有: 义工师兄随缘随地随机的代放生 供养三宝 捐盐、洗衣液等日用品到寺院 一起举报黄色网站 一起挂经幡 一起造塔 一起做慈善 施食\烟供\火供 等等 内容不限 大家可以搜索公众号:实修社,关注后
    花果脱单 11-18
  • 39
    想要发心往生咒念诵30万遍,一百日之内心有顾虑,求支持,担心念不完,担心念完之后依旧烦恼不堪,拿不清注意。
  • 3
      《涅槃经》言:“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如果不专念弥陀名号,真是遗憾,你能有多少机会供养佛菩萨?谁能拿四天下的七宝供养佛菩萨、声闻、缘觉?不可能。但即使你做到了,福报也不能跟念佛相比;劝人念佛一声,功德远超于此。   《增一阿含经》言:“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四事
  • 6
    ---净慧法师 1 不问时节久近 不问时节久近,指的是时间、时节,有些人说你念佛时间长修行好,这就是时
  • 11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