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香光大佛寺吧
关注: 163 贴子: 2,520

  • 目录:
  • 海外地区
  • 0
    阿弥陀佛开示: 空间可以是个范围, 此范围可大可小,小至无限小,大至无限大, 虽说有其范围,却是小还有再小,大还有再大。 佛法打破大小有无的概念, 方可体会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之说。 若以整体来看,空间无大小,空间为一, 心量大者所能容之空间无限大, 心量小者所能容之空间小,小还可再小。 空间无限,因为空间中有空间,空间中又有空间, 所以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有十方, 时间与空间皆是幻。 于无常变化之中
    amtb_aus 12:58
  • 0
    阿弥陀佛开示: 慈悲与心量,是修行者成就佛道不可缺之要素 慈悲、心量为善良本性,自性中本具, 自然而有,非强求可得。 如今却被掩盖,无法得现, 被掩盖于我私我利、我所有、我执、我见与主观之中, 被掩盖于妄想分别执着诸有当中。 慈悲心量于自然中寻回,于自然中显,可见于: 于为他人着想而不入自私自利, 于见众生苦,由心中自然发出为度众离苦之心行, 于为度众离苦而成就自己开悟见性,成就佛道, 于体谅众生无法自主之苦,
    amtb_aus 5-7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阿弥陀佛开示: 阿赖耶识中含藏了累劫累世以来所有的过程。 心与灵同在, 灵的生命无始无终,未见性前,识与心灵同在。 无始劫以来, 若与自己曾经结下了冤仇有讨债报怨关系者, 皆可谓之为冤亲债主。 灵的去处可入六道四圣、此界他方、此星球彼星球及此世 所在之地球、此世界彼世界,或此空间彼空间, 且留在每个空间的时间不同, 有不同的形体外貌, 故于不同空间有不同形体外貌之父母师长、冤亲债主、 家亲眷属, 当中的因果关系不
    amtb_aus 5-6
  • 0
    阿弥陀佛开示: 孩子们, 修行为踏上度己之解脱路,更进一步度众解脱。 自己亦是众生之一, 自己亦包括了身上难以计数之细胞众、 冤亲债主、附体众生乃至于魔众。 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若未自度自觉,难有度他觉他之能力。 此处的觉,乃是明白宇宙准则、真理、正道, 乃至大澈大悟,成就佛道。 此生若未见性,自度尚未能及,又如何谈及度众? 况且肉眼可见之众,除了人们、动物、昆虫以外, 还包括花草树木、大地尘沙土石等无量无边
    amtb_aus 5-5
  • 1
    阿弥陀佛开示: 世人常问:「生活这么忙碌,如何能够念佛修行?」 这问题的根本,并非时间不够,而是心念的取舍。 许多人每天为工作、家庭、应酬奔波,忙得身心俱疲,却从未问过自己:「这样的忙碌,究竟带来了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是在生活之外,而是在生活之中。 念佛,不是等到一切安定下来才开始,而是在混乱之中,学会让心安住。 当压力袭来时,试着在心中默念南无阿弥陀佛,让佛号成为你的避风港;当烦恼缠绕时,试着在内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修行,过着出世间的日子,令六根有机会得清净, 却看见过去未见到的问题, 见到过去未见过的自己。 此为修行的过程。 实则这些问题原本即存在, 而难以自主之状况,原本即如此,而非此时才有, 只是于世间中,被忙碌的生活掩盖, 如今修行于净化过程中,这些问题及难以自主的状况浮现,且看得清楚,形成修行中要克服的问题。 于世间之个性及不当习性莫要留,却如此难舍, 自力难以抵挡。 此时若能精勤念佛、拜
    amtb_aus 5-4
  • 1
    阿弥陀佛开示: 你走过许多路、经历许多事, 问过许多人、修过许多法, 经历了烦恼、努力、困惑与怀疑, 其实,只是为了最后这一刻── 真正能够安住一句佛号,不再动摇。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不是错路, 是佛愿默默引领你来到这里, 让你经历够多、看透够深、愿心够真, 才肯相信──原来佛号就是究竟之道。 你以为一路走来是在寻找方法, 其实是佛愿一步步引你回到这句佛号。 佛没有催你,但一直等你。 等你走过所有弯路后, 回到这一
  • 0
    叶O秋居士: 今天我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是慈悲的苏佛带着我来的,我好感恩! 我真的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被救起来。在地狱里的这段时间,我很痛苦,苦到后来好像已经不知道痛,麻痹了。每天都是受同样刑罚,一直重复受罪。我把自己的心关起来,原本还会尖叫,到后来我不叫了,就忍着痛,然后继续受苦。 当时我的心真的绝望了,以为自己永远都得过这样的日子,没有机会改变了。所以我的心是冰冷的,冰到一点感觉都没有,才会不
    amtb_aus 5-3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阿弥陀佛开示: 你以为障碍在外, 其实,是心里还有不肯舍的地方。 不是舍不得努力, 是舍不得自己。 还想留着选择, 还想护著成就, 还想守着一个属于「我」的人生。 这一念不退, 愿起不了, 路也走不穿。 修行, 不是证明自己, 也不是守护自己。 是看清── 「我」本是虚妄,本来无一物。 肯放下, 愿自现前。 心转, 不是向外求路, 而是── 从佛的光中,看清自己的去向, 以佛为镜, 发起自己的愿, 走出真正应走的成佛之道。 不是
    hxhxuus 5-3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此时正值佛法末法时期, 众生业障深重,我执我见诸我难断,个性难改, 业力频频现前,而受诸苦。 唯净土法门,于此时期能成就, 乃因执持弥陀圣号,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中, 能得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愿力加持, 能得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无量的功德及威神力加持。 无过去,无未来,于当下一句佛号念到底, 直直念去,不停顿,不中断。 于声声佛号中, 去除我执,我执为坚固的执着, 执着乃是由业力中产
    amtb_aus 5-1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莲花表出淤泥而不染,不受环境污染, 仍然能于污泥地中直直挺立,且开出美丽的花朵。 人世间的莲花生长于污泥中, 而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则是生长于七宝池、八功德水, 清净的环境中。 西方七宝池中莲花朵朵,各有不同的花姿。 有的含苞,有的半开,有的快开全,有的枯萎凋谢正萎缩中,或是枯萎后再生,各有不同含义。 含苞,表示学佛尚未入门,念佛尚未得力; 半开,表示已入门; 半开至全开,各表示于佛道上
    amtb_aus 4-30
  • 0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身之景,指的是身体内的景象。 身体犹如宇宙,宇宙内有无数的众生, 每个众生以不同的形态生存于宇宙当中。 宇宙中空间无数,众生亦无数,皆须遵循宇宙准则、 真理、正道而行。 身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难计数, 可以将每个细胞当作一个身体, 也就是细胞犹如宇宙,有无数的空间及众生存在。 身体内的景象森罗万象,有高山,有流水,有房舍,有大地,也有生存在其中的众生。 全身的肌肉依附着骨骼成长,有如高山
    amtb_aus 4-29
  • 0
    阿弥陀佛开示: 有时候,孩子以为自己在修行, 但其实,只是在努力维持某个样子。 不想失控的样子,不想被看见脆弱的样子, 不想让人失望的样子,不想面对自己的样子。 慢慢地,你开始习惯这些样子, 不再是为了修行而走下去, 而是为了维持那个「看起来还在修行的我」。 这些努力,从外看起来是稳定、柔和、用功, 但若静下心来问一句: 这些,是出自愿心,还是出自习惯? 佛不责怪这样的你。 佛只是静静看着,等你愿意放下那个辛苦
    amtb_aus 4-27
  • 0
    阿弥陀佛开示: 人生有很多苦,不是世界错了, 是你心里一直有个愿望,但放错了地方。 希望别人懂自己、希望事情如愿、希望付出能换来回报、希望努力会有肯定。 这些愿望,看起来平常, 但一旦放错地方,就会变成反覆的痛苦。 人,不能保证不变; 事,不能保证成功。 但你心里,却一直在等: 等一个理解、等一个交代、等一个理想的结果。 这不是坚强,是不肯放下渴望的那一念。 佛不是要你压抑所求, 是要你醒来:那真正能满足你心的
    amtb_aus 4-26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你知道佛法讲因果; 知道放下是解脱; 知道苦从执念起; 知道念佛能往生。 你明白轮回的本质,也看过许多道理,听了无数经句与开示。但不是看你知道了多少,而是你走了多远。 懂得再多,若没有起步,仍在原地。 孩子今天的苦,不是因为你不懂佛法, 而是你一直以为「懂了」就代表修行了。 这正是众生最大的错觉── 把「知道方向」当作「已经走在路上」, 把「理解佛语」当作「已与佛愿同行」。 真正的修行,不是再加
    amtb_aus 4-25
  • 3
    阿弥陀佛开示: 孩子,你说你忍不住, 你说你已经尽力了,但还是气、还是痛、还是过不了。 你说:「我也想学佛,但遇到那样的人、那样的事,我就是没办法忍下。」 但佛不会对你说「你不行」。 佛会对你说:「你不是忍不住,你是不懂什么叫忍。」 你以为的「忍」,是咬牙撑住、强忍情绪、吞下委屈。 你从小就被教:「别吵,忍一下就过了」、「低声下气比较不会出事」、「让一步,退一步,大家都好过」。 你以为这就是忍,你以为忍就是
    amtb_aus 4-24
  • 0
    郝O先居士: 现在我每个时刻都可以看到佛,我笑,笑得好开心。我想跟认识我的人说,跟不管信佛还是不信佛的人说,我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了。 见到佛后,我从开怀的笑变成庄严的笑。现在我念佛号念得比前有力,也在念每一句佛号时都看到眼前很大的金光,跟佛可以说是真正有感应了。 现在我好欢喜,心空空的,全身都好清凉。我好感恩,感恩阿弥陀佛接引了我,感恩苏佛带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若没有苏佛的牵引,我就算自己念佛也上不去
    amtb_aus 4-24
  • 0
    阿弥陀佛开示: 孩心未安,非因境界未止, 实因那个活在别人眼光里的「我」,尚未退下。 孩虽言修行,然所行之处,处处仍在意评价、苦于无明,不过是将世间的追求,换了形,换了名, 而本质,未变。 佛见诸众生,多欲在人前成为善者、证明己之清净、赢得一句认可,然此皆妄想,是最深的束缚。 佛道不依此成就,亦不以此为证。 若你仍需世界成全,方肯安心, 则修行之路,终不离苦。 唯有舍去那个「必须被理解、被肯定、被看见」的自
    amtb_aus 4-23
  • 2
    在媒体报导香港知名歌手方大同已过世的消息后,佛寺收到一位居士来讯,表明出资超度方大同之意愿。之后请示阿弥陀佛亡灵之去处后,由苏师姐的法身将其灵牵起,送至佛寺的西方法性土听经。在七场超度法会后,已于本月四日第八场法会中,将其送往西方极乐世界了。感谢不愿具名的居士发心助其解脱轮回之苦。南无阿弥陀佛。 (照片取材自方大同的脸书) 原文网址:https://wp.me/pabxOS-eOY 方大同居士: 好像现在才终于都明白了。原来人生是这么一
  • 0
    阿弥陀佛开示: 许多人说:「佛法要我们忍,什么都要吞下去。」 你看见经文说「忍辱波罗蜜」, 看见高僧大德沉默寡语,看见修行人被辱不动, 便以为修行就是吞、就是忍、就是压下去。 但佛不是要你压抑,而是要你转心。 不是把情绪压下去, 而是要你看清楚:这口气你为什么吞? 若是因为怕惹事、怕不庄严、怕别人怎么看, 那这不是忍辱波罗蜜,只是维持形象的防卫。 这样的忍,不会让你离苦,只会让你更沉在妄想中。 真正的修行,不是
    amtb_aus 4-21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你不是不想改, 你也不是改不动, 只是──你心里还想保留一点「自己的样子」。 你说你愿意放下、愿意念佛、愿意清净、愿意转心, 但你其实心里还有个声音:「我不要变得太不像我自己。」 你还想保留那个有底气的你、有立场的你、有说法的你、你还想保留一点想辩、想证明、想平反的反应。 你知道那是习气,可你也怕── 一改,就不完整了;一转,就没了自己。 佛没有责怪你,佛只是想问你一句:「你要留下这个『我』
    amtb_aus 4-20
  • 0
    阿弥陀佛开示: 空间不同,乃因空间内的众生因心有别, 因心有大小、多少、高低、优缺、贫富贵贱之别。 佛与见性者为平等性者,能明佛与众生本为一体, 于事上,可明由于众生之因果及迷惑,而有六道你我、高低、优缺、贫富贵贱之别。 且能接纳各个众生, 见而知其因果,观其根机而教化,调其心性。 人们因心之别及灵性品质之不同, 而于此世身体躯壳败坏,世缘终了,灵入不同的空间, 投胎或转往何处,皆因心灵之状况而前往何处, 灵
    amtb_aus 4-19
  • 0
    阿弥陀佛开示: 有人说:「修行最怕的就是忍不住,发了脾气,前功尽弃。」 也有人说:「反正佛慈悲,就算我常常忍不住,佛也会接引我。」 然,佛不问你忍不忍得住, 只希望你看清楚, 这一念,是向着出离,还是又回到执着。 你说你念佛,但佛要你问自己, 这句佛号,是从愿里生的,还是从恐惧中喊的? 若没有愿心承担,一句佛号,也只是声音; 若愿心不在境界中实践,念再多,也难转心。 佛不只是听你怎么念, 也看你在境界中,是怎么
    amtb_aus 4-18
  • 0
    《古与今》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eML 孔子: 今日承蒙苏佛之指点,还希望孔丘再续言,请阿弥陀佛出题,为「古与今」。太好了!这真是一个好题目。孔丘代表的是古人,而如今却是在现代科技的社会传出讯息,正好跨越古与今来谈谈这个题目,让大家明白于古今有哪些可以保存。 今日之阿弥陀佛的开示,孔丘认为非常的好,不妨也可以列入在访问内文当中,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到阿弥陀佛佛语,知其珍贵,不容易啊!今日借这个机会能够让佛
    amtb_aus 4-17
  • 0
    访问于西方极乐世界的孔子──连载(三)    《佛儒之生活、教育及法界地球观》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eMt    孔子: 吾已来到。感恩慈悲的阿弥陀佛及苏佛,再次给孔丘机会于西方极乐世界传出讯息,跟大家谈一谈「佛儒之生活及教育」,以及「佛儒之法界地球观」,这是阿弥陀佛给孔丘出的题目。    阿弥陀佛能知遍知法界地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位人民、每一个众生的心,佛法是心法,也就因此能透澈心与法界、地球、众生的关
    amtb_aus 4-16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你说你在修行,其实你只是把「原本的我」修得更精致、更合理、更不会出错。 你不是想转变, 你只是想让「自己」活得更顺、更稳、更舒服。 方向没变,只是用修行,维护旧的自己。 你不是在放下你自己,而是在努力让你「喜欢的样子」变得更完整──成为一直以来想成为的那个人。 你说你愿修忍辱,但你要的,是别人觉得你有修行; 你说你愿清净,但你在意的,是让情绪看起来没有问题; 你说你愿往生,但你希望,是在自己
    amtb_aus 4-16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圣经上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经上又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你我皆是罪人,耶稣基督十字架上舍命流血代替了你我的罪,只有认识信靠主耶稣,才能与上帝和好,恢复祂起初造我们的美好关系,灵魂得着永恒的生命。盼望你也能得着这份新生命!耶稣爱你!如果人拒绝主耶稣,末日审判的判决就是「离开上帝。地狱就是与上帝永远隔绝的地方。人若离开上帝,只能和魔鬼、邪
  • 0
    《孔子谈现代教育》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eLW 孔子: 承蒙苏居士之爱戴,孔丘能够再续言。 现今社会及国家之状况,对于人们的教育,尤其是孩童启蒙的教育相当重要。儒家思想在这个部分其实是非常的强调,「三岁定终生」这个说法也是有其道理的。 但如今,从西方极乐世界观人间,看到了一层灰蒙的现象,再把这灰蒙打开来看,原来是世间人们的心蒙上了一层黑暗。为什么?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纯真、善良、光明、悲悯的心地。再观
    amtb_aus 4-15
  • 1
    阿弥陀佛开示: 你说:「为什么我总是遇到这种人? 为什么我的修行路上,总有障碍、伤害、不理解? 别人念佛都很顺,我却总是在苦中念。 」 佛想告诉孩子: 「你遇见谁,都不是偶然。 你之所以走到这里,是因为心中还有未了的执着; 你会遇见那个人, 不是因为错误,而是因为你内心还有一处尚未转化, 佛愿你在这里,看见它、转动它,然后归向正道。 」 不是那个人来错了,而是你遇见了你该修的因缘。 不是对方太恶,而是你愿不愿看清
  • 1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想,有起念头及思惟的意思在内。 若于想之中, 想坏、想我、有私、有自我保护,则已造下无数之过。 若于想当中,想好、无我、无私、无自我保护, 完全为众,则无有过。 但人之想,已习惯以我的立场去想,去看,去判断, 实难离开我──我的看法、我的执着、我的主观、 我的喜好厌恶,于此当中已造下许多业。 善业恶业皆是业,皆是波动,于是建议莫想,莫起念头,莫思惟, 以念佛取代想、取代念头及思惟。 即使
  • 0
    近日,香光大佛寺再次访问了至圣先师孔子,内容谈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因缘,并依阿弥陀佛所出的题目一一阐述开示,内容从儒家思想以及佛法的角度来谈生活与教育、法界地球观、佛法科技等。精辟开示内容于今日开始连载。 《吾于西方极乐世界》 全文网址:https://wp.me/pabxOS-eLi 孔子: 吾为孔丘。今日晨间承蒙苏居士点名,吾听到「孔子」二字。 当时吾于西方极乐世界,正在阿弥陀佛面前听法,所听之法乃是儒家之道与佛法之关系,忽然
    amtb_aus 4-14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你看过很多开示, 但这一篇,不是让你点头, 是让你起身。 不是让你觉得有道理, 是让你知道:你不能再拖了。 你说你想修行? 那就现在。 你不是不想改, 而是每次真要改的那一刻, 整个人像卡住,心口像堵住,动不了。 不是故意,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放不下。 也不是不痛苦, 是痛苦到连「放下」都变成另一种煎熬。 你不是不能忍, 是你每次都忘了:这一口气若不收, 你就又让业,带走了你要走的那条路。 然而,孩子
    amtb_aus 4-14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你修行,不只是为了离苦, 也不只是为了求得一处安稳的净土。 你心里知道,自己之所以愿念佛、愿往生, 并不是因为这一生太痛、太乱、太累, 而是因为你听见了佛的心, 那颗愿一切众生得度的心。 有些人念佛,是想离开这里, 你念佛,是因为你想随佛愿而行。 你不只是想被接引, 你也想承接,想走在佛愿开出的那条道上, 不为自己完成什么, 而是愿把这条路走成一种回应。 真正的愿,不只是「我想得救」, 而是「我愿延
    amtb_aus 4-13
  • 2
    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开示: 对佛菩萨及见性者而言, 神通力乃自然而得,非向外求得, 亦非外众入体附体而得, 是为救度众生之所需,而非为个人名闻利养, 若为个人名闻利养,将造地狱业而受报, 乃是修得,为修行净化后自然本能得现,为六根根性之显。 尤其见性者有人身,众生难救却待救。 于五浊恶世末法时期, 欲救度刚强难伏之众生,需有能令对方能力未能及之功夫, 方能令其相信, 故各种神通力皆是用于救度众生之用,而非个人之名闻
    滤液 4-11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你离佛最近的时候, 不在顺境,也不在困境, 而是在你愿意放下的那一刻。 当你不再急着找答案, 不再想把一切安排得妥当; 当你内心某一处静下来,不再执着掌控。 那时,佛早已在那里。 佛不会因为你痛才出现, 而是你那一刻,终于愿意转身。 你便想起佛,想起那句佛号, 那不是依靠,那是一念真愿的开始。 那不是偶然, 是佛早已在那里,只等你愿意转身。 佛知道,众生的我执不易松动。 即使身陷困境,也常不肯回头。
    amtb_aus 4-10
  • 0
    阿弥陀佛开示: 世人总会想让一切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发生, 却是越痛苦。 痛苦从哪来? 从你心中那个「剧本」来。 你对生命有一个隐形的期待剧本。 你希望他人应该理解你、修行应该有效果、努力应该得到回报,平静应该长久。 当一切照着剧本走时,你说「佛力不可思议」; 一旦剧本偏离,你立刻怀疑自己修错、怀疑佛不灵,甚至起烦恼、退信心。 但你可曾想过:这份剧本,本就不是佛写的, 是你自己写的。 你把自己的期待当成真理,把结果
    amtb_aus 4-9
  • 0
    阿弥陀佛开示: 你放不下,不是因为你不懂佛法。 是因为,你不肯面对一件事──你不想输。 你不想输主导权,不想输给命运; 你怕痛、怕混乱、怕一切崩塌, 所以你撑住。 你用修行撑,用正念撑,用「我还能控制」的意志撑。 你以为这是精进。但其实,你是在保护一个不能输的「我」。 你念佛,是为了让人生稳定; 你修行,是希望安住在不用面对无常的世界。 然而,佛法不是来巩固你建立的世界, 佛法,是来瓦解你错认的执着。 佛不是帮
    amtb_aus 4-8
  • 0
    阿弥陀佛开示: 以修行而言,寿命是重要的,影响着修行的成就。 于六道中之人道,因为有身体,所以能以假修真。 以假修真的「假」,指的是假身肉身有其寿命,于寿命终时,假身毁坏,若尚未寻回自性,即失去了以假修真的机会, 灵出体,未知去向何方。 等到再得人身时,由于过去修行之成就储存于阿赖耶识中, 即使修行但若未净化,此成就依然是被覆盖, 修行仍要从头再起, 直至渐渐净化后,过去修行之能力亦渐渐显露。 但寿命仍是重
    amtb_aus 4-7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阿弥陀佛开示: 此身众生有无数,细胞是众生,四大地水火风是众生, 从头顶到脚底无一不是众生。 此身众生每一位都有阿赖耶识, 每一位众生都同自己一样有色受想行识,亦可学佛,念佛, 当以自己为首,带动身上无数众生一同念佛, 有如万众一心同念佛。 若能万众一心同念佛,此身心灵必定有所不同。 此身为业报身,欲转业报身须下一番功夫, 经过修行净化能达到转业见性的目的。 而此过程中,必须先调伏身上无数众生, 乃因众生是自己
  • 0
    阿弥陀佛开示: 痛苦,从不是外境给的,而是「我执」造出来的影子。 那个你一直觉得难过、委屈、孤单、无法原谅的自己,从未真实存在,只是你无明中认定的一个「我」。 佛见众生,一生受苦, 不在于事多,而在于认错了身心的主。 你以为自己在受害,却从未看见──那个一直反应、抗拒、放不下的「我」,正是苦的根。 修行,不是压抑情绪,也不是调整状态,而是彻底看穿:「这不是我,我不必再认它为我。」 当你不再维护那个虚假的形
    amtb_aus 4-5
  • 3
    阿弥陀佛开示: 当一位行者真实愿离,佛愿便开始摄持。 不是安稳在先,而是转动在先。 转的,是深埋识田中的业; 动的,是妄心长久的依止。 你会发现,一些境界变了, 不是变坏,而是你已不在原地; 不是你退了,而是过去压着不动的习气、执着、旧业, 开始浮现,开始扰动,开始松动。 这时,不必问:「为什么现在这样?」 因为这就是修行,是转业前的必经翻动。 佛愿若摄,业力必起。 不显,不转;不翻,不离。 很多人一念佛,就被翻
  • 0
    阿弥陀佛开示: 修行路上,常听人说:「环境太乱,我静不下来。」 「家人不支持,我没办法专心修。」 「事情太多,生活太难,根本没办法念佛。」 但佛见众生,真正阻碍他们的,从来不是逆境,而是愿心不够深、出离不够真。 逆境会挡住你,是因为你想修,但还留恋; 你想走,但还顾虑; 你愿念佛,但还期望人间能顺。 佛愿如光,从不挑境; 但你愿若不定,光照也照不入。 你说是境界在考验你,其实是佛在等你发更深的愿。 环境只是镜子
    amtb_aus 4-4
  • 1
    阿弥陀佛开示: 你以为是自己选择了佛法, 但在佛眼中,是你宿世早已发愿,此生终于成熟。 不是偶然,也不是机缘好, 而是愿力引你来到今日,让你终于起念归佛。 这不是一段新的开始,而是一条极长归程的回返。 佛早已知你、等你、摄你,只待你肯真愿起行。 真正的修行,不是从今天开始念佛, 而是从愿心深处恢复当年的决定── 我愿离苦,我愿不再轮回。 佛法能入你耳中,不是因为今天有空闲,而是你已轮转够久,不肯再迷失; 不是你
  • 0
    每个人都被一种无形的业力磁场力量制约着今世生活苦不堪言。无法做真正的自己,称之为业力磁场。每个人都是带着业障来到人间。身体有各种病疼痛医院还查不出病因。吃药也不管用。时好时坏。财运坎坷不断,有钱就有事。不管怎么努力付出也没有回报,遇到好机会也会莫名错过。抱怨命运不好,做了什么孽。这就是无形业力磁场力量控制压制的结果。主治各种因果业障病,虚病,外邪,各种人山病,鬼压床,邪灵恶灵,妖魔,精怪附体等病。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阿弥陀佛开示: 许多人一时感动, 说「我愿往生」「我愿修行」「我愿成佛」, 但那只是许愿,不是发愿。 许愿是希望佛帮我完成我要的结局; 发愿是我愿为佛道,承担我要走的路。 真正的愿,不是想像「未来会变好」, 而是从今天开始承担苦、承担行、承担不退。 你若只是许愿,愿是轻的,一遇苦就破; 你若真发愿,那愿会像石柱,纵有风雨也不动摇。 佛不怕你起慢,只怕你愿轻。 你若能坚定发出:「我愿离苦、愿往生、愿承佛道」, 佛
  • 1
    阿弥陀佛开示: 许多人修行,只想选择自己习惯的一块。 有人说:「我有信心,但不一定要修行吧?」 有人说:「我发愿了,但行不到怎么办?」 也有人说:「我只要做日课,不谈信愿太复杂。」 但佛早已说明── 信、愿、行,是成办往生不可分的三支柱,缺一不立。 信,是看清六道无常,信受佛愿不虚; 愿,是发心愿离生死,归入佛国; 行,是日夜称名,真实以念佛为道业。 三者缺一,佛愿难摄; 三者圆备,佛光即应。 你若只信,不愿,
  • 0
    阿弥陀佛开示: 世人常以为佛的慈悲,是抚慰人心,是给尘世一片温柔。但若只是慰藉与安抚,怎能拔苦与解脱? 真正的佛慈悲,是以大智为体,以破妄为用; 是穿透虚妄的慧剑,是剖开无明的利刃。 佛,不是来让你继续「安稳地沉沦」; 佛,是来让你「彻底醒来」。 你说你学佛多年,却仍对世间贪恋不舍; 你说你念佛学佛,却常被情绪牵引动摇; 你说你苦难重重,祈求佛力加被,却因未见安稳,于是怀疑佛力是否真实,或自认业重难救。 但
    amtb_aus 3-31
  • 0
    阿弥陀佛开示: 世人以为,苦是境外之物, 常错解为命运不济、情感失衡、身心交迫所致。 然而,苦的根本从不在境,而在心。 这颗无始劫以来攀缘颠倒的妄心,执着于「我」、执着于「有」,故而苦苦不断。 孩子说自己在修行,却仍被情境左右、被语言激动、被感觉摆荡,那不是修行不起作用,而是你尚未放下「修行的我」。 妄心带着修行,无非又是一层自我安慰的保护色,孩子不是在断苦,而是在转换苦的模样。 真正的转化,从见到妄我不
    amtb_aus 3-27
  • 0
    阿弥陀佛开示: 人的一生,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于生死来去之间,不论过得如何,到尽头时, 皆是由个体单独地去面对,无人陪伴,无人相随。 此为宇宙准则。 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形成, 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亦是宇宙准则。 而个体于轮回中,却是会因心的波动而有遭遇的不同。 于轮回而言,心如何波动亦是轮回中的一部分, 其遭遇即使不同,亦是轮回中的一部分。 故对愿求转业见性之修行者而言, 必须面对,轮回中的我
    amtb_aus 3-26
  • 0
    阿弥陀佛开示: 污染与净化的关键在于心。 心若污染则暗沉无光,心若明净则光亮洁净, 染净在于此心,亦在于行。 心行合一,则是净化,乃因心无隐瞒遮掩,无负担; 心行不一,是为污染,因行之有过不当,而心行做隐瞒遮掩, 有负担而无法清凉,离见性远矣! 执持名号,一句佛号,从初发心到成佛,是净化心最好的方法。 此心可诚请身中每个细胞、每位冤亲债主、附体众生、 魔众一同念佛。 心念波动是污染, 因为心念与识相连,与业力的
    amtb_aus 3-2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海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