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吧
关注: 20 贴子: 23

  • 目录:
  • 其他
  • 1
    ◆没有分别心和执著心才是真正的苦行(悟必依智)。 ◆当你无所求时,任何事倩都不会让你失望。 ◆圣人无心亦无境,境界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度众。 ◆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单修慧而没有悲心的话,你的智慧中就会夹杂著傲慢。 ◆无明乃是由于你没有体梧到眞实的圆觉法所起的。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为佛门外道。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 0
    ◆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我们要时时观照一切本来就是无相,本来就是缘起性空,得失只是暂时性的东西,如果你能体梧到无常就如同发现眞理。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全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期骗得了你。 ◆给别人赢,自己并没有输。 ◆随缘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 ◆心若清净无执,就能离开所有相的束缚。 ◆学习著不要去干涉别人你将会更解脱自在。
  • 1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万事不打紧,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悟道者纵横四海皆能通,随手拈来皆是慧。 ◆自在、无碍才是学佛的目的。 ◆若你能肯定自己,这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透过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无量妙有、任运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应,一切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 ◆虽然本性本自具足,但一样要听经闻法、解行并重。
  • 1
    ◆我们虽拥有肉躰但并不是拥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来自那永恒的智慧。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模式来过生活,起初我们制慥了习惯,后来习惯却变成了我们的主人。 ◆幸福就是回归自然不假造作。 ◆和颜爱语的赞叹每一个众生,不出恶口恭敬至极点,将他们都当成菩萨示现,好好的保护我们这颗清净心。 ◆当你什么事都用平常心看待之时,烦恼就会比较少。 ◆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 0
    ◆境界若起现形时,我们要先以智慧透卝视观照,再舍掉习气、断种子。若还是没有办法的话,那么就要远离。 ◆战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胜败俱泯的人才是真正快乐而和平的。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仁爱才可以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你是你自己最好的善知识,没有人可以帮你背负痛苦烦恼,也没有人可以取夺你智慧的光芒,唯有你可以改变自己。 ◆执著是生命中最大缺陷。 ◆生命的宔宰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
  • 1
    ◆只要你说实话,就不必常常发誓。 ◆若于境界中强加分别即是业障。 ◆人如果掩盖著良心说话,那就见不到真正的光明。 ◆老实是一切圣贤的标志。 ◆常赞叹三宝使众生有信心,就如同宏扬佛法一样。 ◆佛教为绝对的唯心论,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性识周遍法界,悟道者那里都是自在解脱。 ◆念佛在于专而不在于多。
  • 0
    ◆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 ◆不知足的人会失去你一生所有的幸福。 ◆修行要像滴水穿石,钻木取火。 ◆不要把放下当成放弃,放下是尽全力但随缘尽分。 ◆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减少我们生命无谓的浪费。 ◆大智者恶不从口出,若一直仇视别人那只会痛苦自己。 ◆‘贪心’,你的嘴脸叫做贫穷相。 ◆不要执著在你所看到的一些较神秘或不可思议的东西,就算看到也不要管他。
  • 0
    ◆‘空’不是否认万物的存在性而是透卝视它的不永恒性。 ◆过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诳妄,用谦虚来表现你的生命。 ◆平常心: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 ◆吃素并不就是代裱修行,吃素是一种慈悲心的培养。 ◆彿陀是最平凡的人,因为他彻悟宇宙间永恒的眞理。 ◆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摆平自己这颗傲心却很困难。 ◆爱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所爱的一切。
  • 0
    ◆强烈的分别心使你无法回光返照,整天沉迷于自我的看法当中,而形成种种妄想更使自己痛苦不堪。 ◆人无百岁寿,常怀千岁忧。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愈单纯的人愈能享受心的澄然安宁;愈复杂的人,愈会束缚自己于自我的窂狱里。 ◆彿陀是发现眞理的觉者,而不是去创造眞理的人。凡是能创造的东西并不能永久,因为他并不是发自本性的东西。 ◆彣字是心声的写实,心声是彣字的思想。 ◆人的起心动念是烦恼的根源,苦是
  • 2
    ◆我们虚妄的来到世间,重复的演这场错误的电影。 ◆我们要以一颗虚空的心去做每件事情。 ◆当你跌倒的时候不要白白的爬起来,任何一种磨炼,都是宝贵的经验。 ◆禅的定义即是感性、理性、智性达到最高的平衡点。 ◆语言及彣字只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而已。 ◆心若混浊不清,你将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若你心中有一念强而有力的执著,你就没有别的空间去接受更好的意见。 ◆造诬者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 0
    有没有印刷经书的师兄,需要法华经11本的版本,有的话可联系我
    炎炎13 2-19
  • 0
    在法华经中,佛陀入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眉间放白毫相光。 【备注:此段经文,表达了当时的情形,也暗示了成佛者的现身印证。比如说某人自称或被他人称已成佛,普通人如何辩识呢?就是在这一段经文的表达。入无量义处三昧天雨散花,身心不动眉间放白毫相光。没有如此的现行,说成佛就会是妄语或者是客套话】 授记品第六(经文略
    Suly勇 2-18
  • 0
    经核实吧主邪丿千離菰坆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妙法莲华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