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吧
关注: 1,180 贴子: 113,015

平常心是道,禅在日常中。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36
    【师上堂谓众曰:“此事的的,没量大人,出这里不得。老僧到沩山,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沩山云:‘与我将床子来。’若是宗师,须以本分事接人始得。”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学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庭前柏树子。”】。去年的这个时候(南方小年的这一天)我将此公案问过许多网友:“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你将
  • 3
    看了这个具体事例。你们也许会明白我为啥不同意宗风吧主认为——昨日南方小年今日北方小年 是最为贴切的答案?
  • 39
    如果明你明白了什么是寒猿。什么是中夜。你就明心了。 且忌寒猿中夜啼。 他是说你不要坐在法位上。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这个其实就是楞严所谓五十阴魔。天天乱喊禅宗七经。 得灭生灭 这叫做法执! 真正得刹那相应触者—— 一得灭智 得悟无果! 识得文书 便无文书 不懂。不要乱猜。克瑞斯作为吧主一定要切记不要误导后学!不知道。你就不要乱下结论! 香严两句—— 动容扬古道 不堕悄然机 最值得大家玩味!
  • 7
    参禅贴尽说些不着边际的法相词汇,别人有异议就大发特发这种大妈口水贴,觉得你们目前的水准很是有辱这个吧名。交流过程中有言语碰撞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这么心量狭小小鸡肚肠唧唧歪歪地大书特书一通吗?劝你们还是让贤吧,都成贴吧一大被耻笑的风景区了。
  • 29
    前几天刚刚对一位师兄说过要多多发帖,但是现在我感觉已经没有了发帖的兴致了,发这个贴也算告知一下吧,我这人心直,无法面对错误的观点视而不见,但是更不愿意继续分析解读每一个地方的错误,即使他根本无法反驳我,但仍会高高在上,没意思了
  • 1
    真净文云:“佛法至妙无二,但如实知自心,则究竟本来成佛。”有颂云: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穿衣吃饭处,謦欬掉臂时,惟吾自心用,何尝动所思,众生皆平等,日用自多疑。又云:不拟心思量,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所以迷自心而众生,悟自心即成佛。 佛果云:“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会愈有力量;异念才起,拟心才生,即猛然割断,令不相续,则智慧洞然,步步踏实地,自然得大解脱。” 云门云:“你诸人无端走来这里觅什么?老
  • 13
    龙吟雾起,虎啸风生,这是出世边事。 我今学鸡鸣狗叫,几人得见此边事?
  • 19
    三空正法直示君, 临门止步品楹联, 会尽三藏世尊义, 妙解文功终无缘。 欲责我语何所指, 责处问责恰恰时, 脱尽繁华天真露, 眼前指月颂一则!
    雕那猫 9-16
  • 0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 锄田种地,总是禅机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如运水、搬柴、锄田、种地等,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禅机。禅宗认为,禅并不局限于坐禅或特定的修行方式,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句话强调了禅的普遍性和生活化,表明无论是在劳动还是生活中,只要用心体会,都能发现其中的禅意和智慧。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简单的运水和搬柴这样的日
  • 0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源于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的大力倡导。 其彰显禅宗对劳动的态度,即不劳动者不得食。禅宗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农禅并重,或农禅并举,也可以称农禅合一,为丛林本色。而农禅并重的核心要义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不仅是戒律规范,亦是生活方式;不仅是思想理念,亦是道德高度;不仅是修证方法,亦是信仰境界;更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纯朴精神在禅门的生动体现。因为农禅并重,禅宗与中国文化更融通
  • 25
    过去对禅宗的理解是脱离文字以心印心。借以超越名色传达法义。但我最近在看禅宗指趣,内里提到话头中的很多内容都以比喻的形式存在。。这岂不是在名色之外再舔一层名色?所以很不理解。有没有师兄能解惑一下的?
  • 0
    “平常心”有二个层面,即其体相上说,是不生不灭的本性;从其形态一看,则是有生有灭的现象,表现在日用中的显现。平常心就是“直心”,用平常心比讲直心更贴切。盖日常生活中,见于平常之喝茶、吃饭、搬柴、运水处,皆与道为一体;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之起居动作中,就是禅*法。意思是说我们平常的生活就是道,而此四威仪乃为真实之禅。惠能讲“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马祖说“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这种“直心
  • 6
    【禅宗公案】 师因见桃花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静心斋小译】 灵云志勤禅师参禅参了二三十年,参不通,这一年的一天,因为见桃花而彻悟大道,悟道后写了一首偈子:“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我追寻佛法大道已经三十多年了,冬去春来叶落芽发也小悟了很多次。自从一见桃花悟得了佛法真谛,亲见了本来面目,得证大道,
  • 23
    既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又说动上有不动。那佛是在动中求还是不动中求?
  • 30
     三交智嵩禅师在首山省念禅师门下大悟,他是由何因缘而大悟的呢?   智嵩禅师,又称唐明智嵩,生卒年和俗姓不详,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宋临济宗僧人。他的开悟是在首山省念会下,有一天,他问省念禅师:什么是佛法的的大意? 省念禅师说:楚王城畔,汝水东流。 就这一句,智嵩禅师“于此大悟”(《古尊宿语录》卷十),大大地开悟了。 并且做了三首开悟偈,称为《三玄偈》:            其一       要用
  • 32
    如何体会?诸位当下试验。是无是有,是青是红~~~
  • 10
    直下是,只是大难承当!
  • 7
    惠能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句话就会了。这个是典型的疑情落地! 请问他到底会了个啥?
  • 4
    以沩山灵佑为开山祖师的沩仰宗,虽然在中国佛教界和社会上都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它在禅宗五叶中成立最早,衰亡也最早,大概在唐末转入宋初时即告绝传,然而这是不能做为论断沩仰宗优劣的依据的。沩仰宗的衰亡,若探究其原因,除了本身的接机手法、历史偶然性等之外,应该说能否得到传承法脉的优秀人才是最为关键的了,故此北宋契嵩说:“然其盛衰者,岂法有强弱也?盖后世传承,得人与不得人耳。” 这也正是佛门常说的“人能弘道,
  • 0
    禅与心理分析五、五个步骤(五位) 在此次座谈会的早期,我曾接到一些问题,我看过之後,觉得大部份都傍失了禅所围绕着移动的中心或轴。这使我决定今天对禅的生活和教训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1在禅的著作中,何以对文化条件,社会结构与人类福祉的明显关切如此之少?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是,禅(发现最终的自我)之用於成为致死的原因,如在剑术中然。 如此,在这样一种对自我的回返中,是否对於人人风云不测的生活,有迟钝感的危险?禅师和
  • 1
    “以最感兴趣的事务(专业/生活事项)去实践去领悟去通透它,也就是通透自己,也就会有一定领悟,在此基础上再去参究公案也许会更有益处。一上来就拿着公案参究也许很容易落入文字相。”历史上凡成功解决公案的人,所用的方法都是和他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公案也来自于生活,解案者如果没有亲身体验与经历,只是就案论案,也属于文字相的一种。没有前期的理论学习与修行的经历铺垫,也是不容易开悟的。禅不离生
  • 145
    僧问曹山:“朗月当头时如何?”山曰,“犹是阶下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山曰:“月落时相见。”
  • 8
    青原惟信说的:第一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重,依旧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普通大众见解只能达到第一重,不是平常心,修行有成的人,部分可以达到第二重,但这不是平常心,不过是修平常心的必经阶段。第三重,应该是彻悟佛#法了,也就是见到了平常心。
  • 15
    《列子》黄帝篇记载,听说列子从老商氏和伯高子那里学成,并驾驭着风归来,尹生激动的不得了,兴冲冲跑来跟列子一起住,好几个月都没回过家,一有机会就向列子请教法术。但问了十次,列子每次都不说话。尹生心里很不爽,就提出要走。列子并不挽留,于是尹生就不辞而别了。但过了几个月,尹生还是忘不了学法术,又回来找列子了。列子问道,你这个人好奇怪,怎么来来回回的?尹生说,之前我想学法术,你不教,我心里挺气的,但现在气
    如是3 8-31
  • 37
    一个同修作是语:大致五六年前,一个夜里,见菩萨到来,即行顶礼,求开示心经。良久,未见菩萨作答
  • 54
    丹田有宝休问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炼什么?
  • 2
    dajia好!请问怎么顿悟成佛呢?
  • 32
    看了不少文章和说法,感觉禅宗的修行渐次很特殊,见性那一刹那应该就是常寂光净土,请问后面该怎么做,原路重修,还是咋样,保持这一刹那连成线。 而且个人有点怀疑,不是怀疑这个见性。而我们是沿着前圣的方式去修证的,如果是以假修真的方式,这见性的见那就是问题所在,关键是这个性。 词语也许不恰当,这见性的见就比喻成心眼,如果没这个见性的心眼,经文中是用什么名称描述的。 请诸位师兄回答一下,感谢,个人会去求证。 先
  • 52
    百丈被马祖一扭鼻子后。突然行为大变。 第二天马祖讲法。百丈突然卷起席子就走! 关于为什么要卷席子。 其实在唯识二十论里有非常清晰的论述。 我在这里也不搬经文来证明。 这里就作为一个疑点存在诸位老参们的心底。
  • 1
    有相有求皆是妄, 无形无相堕偏枯。 堂堂密密何曾间, 一道寒光烁太虚。
  • 2
    【金刚经·著衣、持钵、洗足、敷座】在金刚经的端,须菩提看到佛持钵、乞食、吃饭、穿衣、洗碗、敷座,忽然间明白了:佛陀 在日常生活中显现了佛道----吃饭,把你的心住到吃饭上;乞食,把你的心住到乞食上。佛是在教我们练习这个心:吃饭全心全意地 吃饭,睡觉全心全意地睡觉。佛法不讲神通,佛所教导我们的,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去攀援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修成了 这个,就是真正的神通!
  • 5
    弟一阶段: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也经过明师的指点,经过外界某种契机的触发,突然开悟,但是这也只是入门功夫,这样的人在学道者人群里往往是千里挑一的。弟二阶段:悟后明理,开始修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悟后起修”,这个过程是开悟者悟道以后的必经阶段,许多已经开悟的人到达这一步就停滞不前了,但也是也已经超出了大多数的人。弟三阶段:经过多年的修行,逐渐的明白了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对待任何事情心态已经逐渐平和下来。这
  • 16
    东望西山见,面南观北斗。禅宗觉得要获致真理,就必须能够融会贯通彼此对立之两极。如果能着眼于事物彼此间更高超的关系,则没有什么大小、贵贱之分,一花也存在一世界。所以禅宗认为在日常生活毫无起眼之处,也要做到尽善尽美,追求与事物的本质做直接的融合,发现那由内在所映射出的光芒。
  • 1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开悟的种子(先天本性具足),如这个种子如果各种因缘具备(契机),是会生根发芽成为小幼苗的(开悟破出生出)。小幼苗虽然幼小,但是已经具备长成参天大树的基因,需要细心多加呵护。小幼苗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各种风吹日晒雨淋,终究长成参天大树(开悟以后多年的实修),这样的大树才能成材(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开悟者才具备了解决公案的能力)。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禅者

目录: 其他生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