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1
-
7
-
15
-
12
-
6
-
0如果苏联没有割让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然后在苏台德事件时驻军捷克,局势会如何发展?
-
26
-
4这样对吗? 苏75分,英60分,美150分,日45分,华25分
-
3基辅级,后两条可以拆掉前甲板武器加装弹射器起降米格23。 基洛夫级,这个大而无当的东西可以不造了。 光荣级,将SS-N-12反舰导弹换成SS-N-19,数量减少至8枚,增加一座顶板,增加两座八单元SA-N-6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或四座八单元SA-N-9导弹发射装置替换下SA-N-4。因为基洛夫不造了,省下的钱造这个,在91之前共完工八艘,还有两艘在建。 现代级,拆掉后主炮和SA-N-7防空导弹,换装四座八单元SA-N-6和四座八单元SA-N-9防空导弹,一座顶板。 无畏级,把
-
10抗日战争时期法币无限制贬值,导致政府财政实际上崩盘,刮民党靠什么活下去的?
-
22曼施坦因只用了一个6装主攻,就差点攻破防线,那三个党卫军师要是调过来,不可能救不出来6集
-
35先列举一下二战德苏美坦克和自行火炮产量。 德,39-45,4.7万辆。 苏,41-45年,10.2万辆。 美,41-45年,10.4万。
-
7
-
0火炮方面80年引进意大利76取代全部的37,57炮,作为护卫艇,护卫舰主炮和051后续批次的主炮或者副炮,同时79式100加速,取代历史上所有的76式130。同时80年把上游2和红旗61的技术状况稳定下来。 80年代英国货引进少了,尤其是山猫这种英法合作不引进非常可惜。 在这样的前提下,春风前的051和053H就都是2*2的79式100,051第二批和053H1炮装为2*2主炮+2*单76,无小口径炮(37炮这种玩意还是早早断了罢) 红旗61在研制时期就搞两种载舰,悬吊式双联装发射架,
-
0有人锲而不舍的鼓吹迫击炮代替身管火炮,上次是鼓吹线膛迫击炮代替山炮,这次改成是鼓吹滑膛迫击炮平射代替步兵炮。 而且抓着某些迫击炮战例平射和某些迫击炮介绍有平射功能不放。 实际上前者和后者都是没有步兵炮或者无坐力炮火箭筒等平射火器时候的被迫之举和应急手段,不是正道。 有人会追问为什么有平射功能迫击炮代替不了步兵炮,原因很简单。 一门滑膛,架退,发射尾翼稳定弹,的火炮,能代替线膛,管退,发射旋转稳定弹的火
-
149
-
38二战后舰船航速,基本上30节就足够了,32节就是上限了,35节和以上航速已经不需要了,就是驱逐舰都是如此,这个搜索一下美的红毛60年代以后的导弹巡洋舰和驱护舰的航速。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为何如此?因为对于非航母水面舰艇来说,50年代导弹取代了鱼雷和火炮以后,舰艇航速对于舰艇的作战性能影响越来越小了,舰艇日益成为一个导弹搭载平台,所以也就不需要过快的航速了,你再快还能快过导弹? 甚至航母都是如此,福莱斯特/小鹰标
-
21武庙十哲应当是超一流神将,超一流神将顾名思义,就是超过一流名将,通过碾压同时代一流名将,打出史诗大捷或者灭国之功,达到神将级别。 主祀是谁我想不出来。 配祀我认为应当是伍子胥和铁木真,分别代表汉人和少民。汉人兵家始祖是孙子,但这里我就把伍子胥+孙子合二为一了。 伍子胥/孙子:理论上可能是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华兵法最有影响力的的开创者。实战中五战入郢,一战灭越,有史诗大捷和准灭国之功。 铁木真:横扫欧亚大
-
51还奥匈帝国14型80毫米野战炮,连口径是76.5,奉张引进口径77,都不知道,就敢发帖胡说! 更逗的是敢说14型77野战炮能分解为三部分,每部分600Kg,以为野炮和山炮一样,当真是胡说八道的代表!
-
19先上结论 :不能拿现代军舰设计航速和二战试航航速对比说现在军舰越来越慢——事实是随着动力系统船体设计的进步和战术需求现代军舰航速一直再进步之中。 航速的在现代军舰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特殊性(因为一旦军舰建成几乎没有办法提高,只会随着改装和老化慢慢下滑),所以现在军舰航速整体上还是 在提升 特别是在复杂海况条件下。 下面二战后水面舰艇发展大概可以分两条路线 : 二战护卫舰和护航驱逐舰发展起来现代护卫舰 航速从二战
-
56众所周知的原因,63年9月之后不可能再从红毛引进武器了,但是60-63年,还是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的。 尤其是,这段时间是红毛武器发生质的飞跃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时间引进是很关键的时期,会直接影响之后20年的武器研制。 即使因为时间仓促,只引进样品,无法引进技术资料,也能够通过借鉴,让武器研制少走不少弯路。
-
33征服法国后是不是最佳时间?这个时候如果只保留四号,那么需要换装什么炮才合适?
-
8但同时坦克的侦察能力大大降低了,是否意味着反坦克炮/机动反坦克炮复兴呢
-
17100炮是不错,潜力比76大,但是80年代早期的时间点没有合适的炮买,法国人这时候应该只有上一代的mle68可以卖(当然炮本身还是比79式100强很多),而且法国炮弹潜力不行,初速弹重都不如苏联100,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没必要当做主力装备发展。 80年这个节点能搞来的炮最好的是意大利人的127和76,这时候都比较成熟了,MK45射速太慢,MK42能用但是没必要(比双130强太多了,但是决定买127为什么不买意大利人的)。不过楼主个人只准备引进76炮为主力,法
-
12因为写了不少帖子,所以发一个帖子汇总一下
-
39明朝初年全国兵力为180万左右,很多人说明朝武力爆棚,但我一直认为明军在初代武力并不是很强。难道兵力多就一定国力强?
-
34根本原因是华北野战军根本没几门炮,晋中战役之前徐总只有几十门攒下来的老式火炮(含各种山野步迫),数量不会超过五十门晋中打完缴获了几百门各式火炮,但是把炮往几个兵团和晋绥军区一均摊,马上就稀薄了,太原战役之前徐总手下全部火炮加起来二百来门(含迫击炮),对比一下因为大别山战役主动放弃重武器的中野,淮海之前还有野炮45-60门 迫击炮300门,加上山西山地多,阎老西重视修碉堡,换别的野战军全给你扬了。
-
13
-
110
-
11开始时间为1910,历史上察哈尔也算是兵家不争之地了,而且就张家口一个大城市,抗日时也要第一个面对日军,就那地形也不好守,编制我看也只能多搞搞骑兵了,不知吧友们有哪些高见
-
23过去觉得在当时:苏南浙北环太湖的农业优势太大。如果进行波公、张敬轩式清洗能得到一大批高田加强中央财力。如果手段足够狠,那就可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个优势加上黄淮问题,会抵消很多劣势,因此觉得南京更合适。 不过后来仔细看当时的山东河北可以作为中央腹地的“山河二省”方圆1500里战国大国级别的徒步陆运圈:在明末官方统计人口1000万(全国只有五六千万人口,相比洪武没有增长)耕地两亿亩、乾隆末期这个地方的人口统
-
292
-
23
-
52湘军非常顽强,打了很多硬仗,恶仗,曾国藩的湘军就是。 左宗棠面对回军,硬仗,恶仗。 最后一支湘军,在牛庄,面对几倍日军,没有逃跑,而是打完。 反观淮军,对太平军没打过恶仗,甲午战争时,一触即溃。
-
94
-
74连级配备60毫米迫击炮,营级配备82毫米迫击炮,团级配备105毫米迫击炮,师级配备120毫米迫击炮,军级配备150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山炮,除了75毫米山炮以外的所有身管火炮都划归战区管理和组建成独立炮兵编制,感觉这样应该是比较完整的方案了
-
25三号坦歼,m18,黄鼠狼3,哪个更好呢?(如果在同一个国家生产的话)
-
20
-
15游侠和胡蜂都是两轴双主机六锅炉设计,航速29节,在美日一般就是轻航设计;可这两个吨位比普通轻航大不少(标排近1.5万),游侠长宽甚至超过两龙只是吃水不及,胡蜂长度和两龙相当吃水不及宽度过之;而且这两个舰载机非常多(72+9的配置),超过两龙接近两鹤。
-
6德军的计划原本是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一起拿下斯大林格勒。结果元首盲目乐观把四装甲集团军调走了。为最终兵败埋下伏笔! 我的问题是如果不调走四装甲集团军,一开始就倾尽两个精锐集团军合力,能否拿下斯大林格勒?
-
6有些人认为,抗战时期不应该引进捷克式,应该引进麦德森,有人反对因为麦德森机枪结构复杂,那么真实的麦德森机枪是什么样的?
-
70三代战机,单发中推或者双发小推轻战是一个被忽视的部分,因为80年代计划全部夭折,90年代开始服役,也型号较少,产量更少,价格虚高,所以最后就成了一个认知中缺失的部分。本架空就是架空一个历史上全部三代轻战都服役的情况 先说,何为三代轻战?就是单发使用中推或者双发使用小推的三代战斗机。 另外重量方面,空重7.5吨以下,最大起飞重量15吨以下。 当然,谈轻战重量标准,就得说一下F16和幻影2000,这两个初期型号按照空重,是可
-
70看到晓攻提出的三代轻型战机,又想起之前提到过无数次的1978-1995年各种决策导致的缺陷: 1、研制歼-7III,耗费了3.6亿元研制费和十年时间; 2、研制歼-8II,80年代耗费了4.5亿国内研制费和2亿美元国外研制费,得到的还是浑身都是问题的缺陷平台; 3、研制歼-8III,90年代耗费了10亿多元研制费,最终失败; 4、研制轰-7,几上几下,拖的时间过长(80年代耽搁3年,90年代耽搁3-5年,进入21世纪又耽搁3、5年); 5、继续改进强-5,明明-没前途的平台却一直
-
39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