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戏曲吧
关注: 3,592 贴子: 104,714

  • 目录:
  • 戏曲
  • 36
    你敢删帖,就没勇气出来解释一下吗?你删帖的理由是什么,这里是一言堂吗,你一个人说了算是吗?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做事要敢作敢当光明磊落。
  • 16
    《说戏谈艺》一书里,有著名京剧演员赵慧秋一篇文章,题目是《投名师会名角是我业务提高的途径》。文中着重谈了她投名师学艺过程和与名演员演戏的收获。 我重点摘录了文中,关于她与名演员演戏的内容,供大家欣赏。
    逯军华 11-24
  • 23
    京剧《李陵碑》中,有一句唱:“恨石虎将我的战马绞倒”, 这里的石虎是什么意思?是人?还是东西? 我理解是一块像老虎一样的石头把战马拌倒了。
  • 54
    每个网友贴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听、喜欢看的节目,供大家欣赏如何? 请吧主指示?
  • 21
    在京剧里,有许多配角,表演精彩,令人难忘。
  • 12
    齐如山与梅兰芳合作20年,他帮助梅兰芳排了许多戏,为梅兰芳出访美国演出做了大量工作。 1932年,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临走之前,曾到齐家长谈。
  • 128
    看了京剧节的新戏如屈原,赵陀,安国夫人,有感而发。我酷爱瞎写,写了个戏曲剧本,自娱自乐,不敢拿出来,怕被拍死,我想这里地方好,人也好,贴咱们吧。既然决定贴,那就得拿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准备挨拍,哈哈。 从小喜欢搜神记李寄斩蛇的故事,一心为她树碑立传,于是我这个棒槌就瞎写着玩。
  • 21
    最近通过网络,看了谭富英(音配像)、谭元寿、王佩瑜、凌珂、周正荣的《琼林宴》,他们在演出中,出箱表演各有不同。有人说,出箱看“铁板桥”,铁板桥该怎么演?请朋友们指教。
  • 10
    这篇文章,是黄裳先生《旧戏新谈》书中一篇,敬请大家一阅。
  • 10
    前言: 前些日子,从图书馆借得《旧戏新谈》一书。作者是黄裳先生。 此书是黄裳先生,在1946年~1947年上海文汇报副刊《浮世绘》上发表的文章,汇集而成。1948年印制成书,2011年由北京出版社再版。 书中收集作者50余篇谈戏文章。我从中选出两篇,先发一篇。敬请大家一阅。
  • 15
    记得茅盾先生在《1960年短篇小说评述》(大意)里,有这样一句话,“画蛇已毕,仍添一足,乃情不自禁尔”。这句话是说他写完评论,又发现一篇好小说,情不能禁,只好“画蛇已毕,仍添一足”,对这篇小说进行了评论。 发转载文章,不是这个贴吧的风格。我这样做,明知不合事宜,也是“乃情不自禁而”! 文章转自《京剧丛谈百年录》一书。内容不是谈琴艺,而是谈京剧特点。对我们了解京剧艺术的颇有益处,不妨一读。
    Quptjj 12-24
  • 48
    在网上看到董先生的徐策跑城,很高兴。 董先生13岁在《董文华京剧团》担任主演。那时,他演戏,前边先演麒派戏或关公戏,后面是一出猴戏。 徐策跑城就是他当年经常演出的戏。
  • 21
    前言: 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杜镇杰今年一口气拿出24台传统老戏的全年演出计划,力求通过加工、打磨进而使剧目有所提升,可见他寻求突破的魄力与决心。 但是,在排练过程中,有的地方,他想进行一点改动,前辈不同意,最后,只好偃旗息鼓。 骨子老戏经年流传,眼下能不能迎合观众删减场次?加快节奏?演员可否依个人特点有所创新?前辈大师是高峰还是路障? 张关正的文章(根据他近日在北京京剧院召开“寻梦·承泽与艺术品质提高”座谈
    挂职母僚 11-25
  • 34
    钮二可先生最近淘到一些天津55到56年的《一周剧目介绍》,32开本、每期24页。他在《咚咚锵》京剧论坛,贴出了两份当时建新京剧团、建华京剧团演出的预告,特转发于此。
  • 29
    贴一个我5月2日在微博上发表的文章。http://t.cn/8s3gYH6 网络的发达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比如,每次出差回来可以把想看又被耽误的一些节目通过回放再补上,也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了。本周初从南方回来,补看了天津电视台的音配像节目,近两次都是李和曾先生的《逍遥津》,对这出戏已经很熟悉,很大程度上是想听听节目的嘉宾的谈话,希望能增长点知识,开阔眼界。结果大失所望,节目只把嘉宾当做招牌,没有设计好有深度的、有内容的谈话,
  • 17
    有人提出,京剧创新,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美观,戏曲是美的艺术,创新要让人感到美; 二是要便于演员表演。虚拟性、程式化和写意型是京剧的特点。 脱离开她的特点,向写实靠拢,妨碍演员表演,无论你是大师还是普通演员,都会面临失败。
  • 25
    这篇文章记述了张先生的学艺过程和他对自己艺术的总结。内容很充实,对京剧演员学戏很有启发;对我们从事其他行业的朋友来说,也很有启迪和教益。不妨一读。 文章比较长,原想删掉前半部分。后来觉得不妥。现在,还是照原文全文抄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 22
    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程砚秋往事 http://www.jingju.com 京剧网 在我家,父亲(章伯钧)是梅(兰芳)党,母亲(李健生)是程(砚秋)党。母亲喜欢程派,还源于她和罗融(大名士,号瘿公,广东顺德人,康有为弟子)之子罗宗震的深厚友谊。上个世纪20年代,母亲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高中的时候,就常去罗家玩,听罗宗震讲革命道理。听着,听着,政治觉悟迅速提高,决定离校出走,跟着罗大哥投奔北伐革命军。在出走之前,罗大哥偷出家里一些古董、
  • 20
    享有“南麒北马关东唐”盛名的著名京剧演员唐韵笙,一生认真演戏,不是张扬,因此关于宣传他的艺术文章不多。解放初期,国家各地建立国营京剧院团,沈阳、上海邀请他参加,北京马彦祥两次次派人邀请他参加。但他不愿意进京,由于他当时家安置在苏杭,倾向参加上海京剧院。 此时,天津文化局也邀请他加入。他一时犹豫,希望天津文化局容他考虑一段时间。天津等待不及,邀请了厉慧良、杨宝森,使他错过了落户天津的机会。最后,上海
  • 42
    八十年代,我收藏了部分“电影戏剧报”。这篇文章,就是 “电影戏剧报”上的内容之一。年长日久,已经破损。为了保存,特将文章抄录这里。
    iuytrwert 7-18
  • 30
    余生于天津,又在津从艺。天津是中国有名的文化古都,人文荟萃蕴藏着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京剧,天津卫亦为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孕育了无数京剧人才。余受其影响得其环境薰陶,自幼便迷上京剧,并走上从事京剧事业道路。由于乡情,对于天津,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思。特别是天津的京剧,更有着深厚感情,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除了向授业老师学习外,观摩剧团演出也是重任。当时余看遍了天津大小京剧团。从五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
  • 88
    CCTV11空中剧院长安大戏院京剧《白蛇传》“金山寺”一场,白素贞幕内:“开CHUA!”出来后又念了句:“站立两虾!”恩,没错,可不都是虾兵蟹将嘛!可这个CHUA是神马?
    胡颖欣 1-3
  • 39
    赵致远是侯、裘二位先生的弟子,著有《我的三位老师—侯喜瑞、裘盛戎、侯宝林》一书,记载了他学艺历程。这个帖子是他用网名在《凤鸣关》上发的,一共八个帖子,很长,但内容很丰富,基本上说的都是天津的事,文字活泼,象聊家常,读来很亲切。
  • 23
    谢谢吧主看了我发的几个帖子,鼓足勇气,发一个长的,也和历先生有关。
    余派老生 11-16
  • 26
    著名京剧演员厉慧良说话处事与他演戏一样,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就拿他教戏来说,就与众不同。“马名捷戏曲文选”里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 24
    正好在重庆出差,网上看到有重京演出的消息,其中有厉冬的《游六殿》,虽然不熟悉,但终究是天津过去的,上次崔英专场差几天没听上,这次厉冬的戏应该去听听,于是起了“少年狂”的想法。呵呵! 虽然还未到“老夫”的岁数,为什么要“聊发”一下呢?那是因为太少下园子看戏了。高中以前倒是跟家里老人们看过不少好角儿,厉慧良、丁至云、王则昭、张世麟、杨荣环、林玉梅以及当时三个团的中青年演员的戏都没少看,光是丁至云的《凤
  • 7
    舌尖上的中国”一炮而红后,网络上各种“舌尖”层出不穷,近日,网友@胖不墩儿发布了一组“舌尖上的京剧”,以漫画手法将国粹京剧和美食做了一次“混搭”。 第一集《焦孟烤串》 第二集《三岔口双色丸子》 第三集《白娘娘家的点心铺》 第四集《红烧虞姬》
  • 133
    所有照片系我个人经手或经过授权。其他照片和相关信息不要贴哈。 先发一张自己以前的戏装照拼图。少年子弟江湖老,时光一去不复回!
    合莉慕 11-24
  • 5
    云南京剧院在中华演戏,就去看了,这一晚是吕布与貂蝉。赠送的宣传册里果然又提到黛诺和关肃霜;开场我看到乐队里坐着一支笛子。貂蝉唱引子,伴奏就用到了笛子,不知是否特色,我也想起杨老师讲的趣事来。说当年给黛诺伴奏,里面有一处用到笛子,那天演出走了个神儿——旁人推他说,笛子笛子该你了,已来不及,忽然,用嘴学了声温儿温儿呜~就这么着,被周围见证了的乐队同事笑了大半辈子。
  • 20
    河北梆子剧种是我国地方戏曲中尤其是在北方比较大的剧种,他曾经历过兴盛—衰败—兴盛的历史过程。孕育出众多的表演艺术家,创造了众多的流派艺术,经过这些老艺术家的努力奋斗,创造了河北梆子这一剧种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如:金刚钻、刘喜奎、小香水、小达子(李少春之父)云笑天、桂灵芝、秦风云。解放后,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如:贾桂兰、李桂云、韩俊卿、刘香玉、银达子、梁蕊兰、宝珠钻、金宝环、王玉磬、赵
    jrdn 7-19
  • 65
    坐等今儿晚青京赛,虽说还有俩小时。 昨天过瘾了,青衣的唱儿,就是过瘾。
  • 21
    经常来看看,大家也算是朋友了,我想说一些真话,是关于我自己的,我在深圳和一帮老年和中年朋友一起经常活动,深圳有几个票社,但是都要交钱的,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想法,个人想办一个京剧社,然后在政府注册一下,然后免费给大家玩,谁知道,时间一长发现很多问题,老人家们直接也有很多斗争,包括地域的。背后议论这事那事什么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本来在深圳租地方都租金很贵,找活动地方不容易,我好心自己出钱搞。最后搞成这
  • 25
    先生们,探讨一下现在还在世的花脸谁唱的最好?
  • 15
    沫黛薰 12-3
  • 15
    大凡艺术家,痴迷于创作,也许在生活上就是“低能” 据说(忘了是谁了)某位大家,画画时竟吃了墨汁。
  • 75
    一年多创作十易其稿昨起投排 程派“秦香莲”全新演绎 突出刻画人物心理  本报讯 (记者刘平 实习生贾咪)昨天上午,天津京剧院召开新编京剧《香莲案》建组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一年多创作、十易其稿的《香莲案》进入投排阶段,并于近期推出。   今年,天津京剧院在下大力气抓好继承京剧流派艺术的同时,致力于推出新剧好戏,打造精品力作,新编京剧《香莲案》就是该院实施精品战略的重头戏。    “秦香莲”是《铡美案》中的
  • 30
    因为调门长了一点点,加上我最近听余叔岩的较多,很迷余派的唱腔,所以有打算也学一下余派。但是我因为有几个问题搞不清楚,所以还在犹豫。 1。这个余派要唱好必须要调门比较高吗?因为我听余叔岩大师和余派唱得好的调门都比一般的高,至少是个F调吧。 2。一般的人如果先天的嗓子一般,即使是后天把嗓子能练上去一些,但是如果一直用力唱一个比较高的调门,会不会把嗓子唱坏了。因为我发现有不少以前唱余派唱得好的,后来嗓子都坏了
  • 57
    摘自老年时报 建华京剧团,主演王则昭等 建新京剧团:主演李瑞亭,赵松樵等 扶新京剧团:主演小盛春等 前进京剧团:主演李玉书等 革新京剧团:主演刘承童等 共和京剧团:主演李少春,王宝春等 1956年成立天津市京剧团,(共和京剧团并入)三大主演:杨宝森,丁志云,历惠良。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戏迷VIP

目录: 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