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先师狄良臣,回族,生于1917年11月20日,籍贯河南省开封市王家胡同八号,1948年与大哥狄彦臣迁居陕西西安市,1958年4月在铜川市饮食服务公司回民食堂工作,1992年9月正式退休,2001年回开封与儿女共同生活,2005年11月8日归真。 狄师生于尚武之家,先辈虔信教义,视习武为“圣行”,家教谱传的武艺为“七势门”(亦称七势八法,师祖李敬儒,字忠信,号拜斋),狄师从小由父亲狄进才、伯父狄进宝亲炙授艺,并在以实战闻名于武林的大哥狄彦臣(18
-
2汤瓶七势拳的内容丰富,其主要是七势拳、六路转、站八肢、八段锦、仙人气功等功法套路,以及在实战过程中的打法、拿法及破法。除此之外还有十三式、二十四截刀、花十三、三路炮等。 七势拳套路共七路,其功架与回族人民所用汤瓶壶象形,因此被称为汤瓶七势拳。其名称为:一趟汤瓶式,二趟插花式,三趟夜行一张犁式,四趟抹手式,五趟辘轳式, 六趟兽头式,七趟旱游船式。八十年代曾有一种说法认为:七势拳在每一个大式中又分为七个
-
0汤瓶七势拳是我国稀有拳种之一,系明末清初开封县朱仙镇北大清真寺的阿訇李拜斋所创。该拳从起式到収式始终存在着一个标志性的功架,那就是“汤瓶式”,象形于回族穆斯林做礼拜时洗小净所用的汤瓶壶,并且拳内含七式八法,顾称之为汤瓶七势拳。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一直在回族穆斯林的各大清真寺里传播,不轻易示人。其拳法刚整、实用,以各种擒拿手法为主要练习内容被回族穆斯林称之为“保家拳”。 汤瓶七势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地理
-
0在开封漫长的武术史中,不熟悉武术的人或许鲜有听到赵汝庆的故事。但是,在武术圈里,大家公认他技艺精湛、武德高尚,孜孜不倦地传武,使他在古城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据开封市史料载,赵汝庆,字寿轩,回族,1889年出生于开封市穆家桥街,生前系开封东大寺武学总学长兼总教练,黄派查拳第三代传人、七式门一代宗师,顺河回族区武术协会主席,市、区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中华武士"称号。 1925年到1930年,我国陆续出现各种擂台
-
0
-
0
-
0解放前冯玉祥曾为了广招人才,举办过国术擂台赛,其中包括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及中国式摔跤,是不分量级的擂台赛。狄彦臣荣获第一名,曾被冯玉祥招走做贴身保镖。 解放后,狄彦臣曾是陕西省政协委员,其人不仅武功高强全面,而且德高望重。教人习武修德,助人向善,终其一生也没有将自己的全能功夫传授,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弟子。 狄彦臣传授的基本武功就是七势门拳,也就是汤瓶七势回回拳。据说这个功夫的发明人曾拜师明朝开国大
-
0一、概述 汤瓶七势是源于明代朱仙镇回族的一套拳法。由于此拳的开场和收场均为穆斯林拜前洗小净用的汤瓶壶的式样,且此拳包括七式八法,故名汤瓶七式。当年,七式弟子艺满后,其师要送其汤瓶壶一把,古兰经一本,宝剑一把,伊斯兰教礼服一件,拜毯一张,故此拳也被称为“教门拳”或“回回拳”。 七势拳有老架和花七式之分: 老架拳中,盘功动作共七路架子,每路七手技击,左右共六手,共计四十二手。花七式是七七四十九式。手法有劈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七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