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你的心量能够容纳多少,你的福报就有多少。如果你还能容得下你的敌人,你看不惯的人,你的福报会更多、更广大。
-
0平時多植福,多原諒人,多给人方便,才能為自己招來貴人!
-
0学佛就是要放下我执,训练自己没有分别心!
-
0众生是菩萨的根本,饶益众生也使自己茁壮。
-
0
-
0
-
0学佛就是修心,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成为一个人格高尚、品味非凡、有德行的人。
-
0想要赢得别人的信任,需要待人诚信,不能说谎,如果穿得衣冠楚楚,但行为却不符合自己该有的表现,好像衣冠禽兽、说话刻薄、表里不一,即使开名车、背名牌包,也得不到大家的信赖。 所以,做出符合自己身份的适度装扮即可,但有些人带着面具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看重他的行头,但是内在根本没有智慧,或做事不切实际,总有一天会被人看出破绽,当大家发现说一套做一套时,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冠冕堂皇,过了没多久就会被人看出端倪,
-
0祈求别人给予爱,很容易痛苦,若换成自己多去爱别人,而不要求对方回报,痛苦自然不在。 ——宽如法师
-
0人在衰败时,要忍住不堕落,不叹气、埋怨,保持一颗坚定向上的心态,奋发图强,继续向前。 ——宽如法师
-
0人处高峰时,要忍住不骄傲,不得意忘形,随时保持平常心,尽己之力去做利他之事。
-
0我们用慈心对一切众生修身、语、意,我们要让众生的生命安稳自在,未来我们的生命才会得到安稳自在。
-
0心净则国土净
-
0慈悲要先,然后智慧为导向。先慈悲一切众生,然后智慧导向什么呢?---布施、利他、爱语、同事。马上生起正法、正知见,生起智慧。如果没有智慧,那么慈悲不会彻底,也不会到位。 要想到这么多苦难的众生,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在造恶。唉呀!非常替他捏把冷汗,非常替他悲伤。他未来承受的痛苦那么的大,想得你都心疼,想得你都掉眼泪。你要这样去想。那么用什么能力来度他?首先我们先代替他求忏悔,让他的苦先灭掉,拔他的苦根。然后
-
0原来生气会穷!有些人一面做善事,又一面爱生气,等于断了善根,要时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不要乱发脾气,真正理解原来生气会穷的道理,才能远离贫困的厄运。 行有余力,还要劝人做好事,多布施,才有机会等待善果成熟的大丰收。
-
0佛法,就是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的,当你遇到困难时,就要想到忍耐,佛说困难可能就是魔考,是业障,你要忏悔,并且欢喜心去接受,用正向的思维去转念头,用慈悲去看待对方。 当这些不如意的,或是失败的事情发生时,我们要认真反省、检讨、忏悔。
-
0人生在世,要多身体力行、勤于布施,为自己深植福田、累积福报,把欲望转化成追求利益人们的行动力,将使生命更加圆满自在。
-
0佛,教我们学会放下,是指让我们放下我执我见,放下对名利、地位的过分在乎,然后客观、从容地面对一切。但放下绝非放弃。对于积极、正向的事业,佛鼓励我们努力为之,至于不善的行为,佛才要求我们摒弃。 佛又说:即使我们有赚尽世间所有的财富,也是如梦幻泡影,是带不到下一世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在这一世积功累德,才是福慧并进的,才是有智慧的。
-
0一切众生是我们的根本,慈悲利益众生,就是成就自己。
-
0世间人之所以活得累,一是因为太认真,二是因为太想要。欲望和诱惑,迷乱了心,常常让我们挣扎在追求与放弃之间,纠结在取舍与得失之间。 其实,当我们快乐时,就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我们痛苦时,就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了。
-
0众生安乐,我们就安乐,为一切众生祈福即是为自己祈福,我们修行,修的是这颗如如不动的心,不被外在环境动乱,无论所遇何种境界都能保持稳定、平常心。 但当看到众生的苦难,我们又能生起广大无量的悲心,这两种心正是佛的心!
-
0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要懂得取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在于当下。唯有从自身来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方可解除内心的烦恼,获得生命真正的解脱。
-
0
-
0修行,是改革自己的习气,安分守已,慈悲别人。
-
0有这样一个公案:曾经有一个人开店,有一天晚上,一个路人甲来敲门,那店主看一下,就说这个人我想不开门、不想理他。然后另外一个乙又来敲门,店主看一看,却开门让乙进来。那佛的弟子就问佛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因缘是怎么样呢? 佛就讲说,这个开店的人,他在很多劫以前,因为他做了错事要被问斩,所以被装在囚车里从街上走过。那么就被一些路人看到。路人甲就想,你看这个人一定做坏事,是坏人,活该被斩;路人乙却想,好可怜
-
0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上宽下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