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0
-
153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110你跟别人打交道,现在的人因为人心隔肚皮,外表怎能看得清?所以只能靠语言交流。语言的交流,就是人内心的锻炼和一种高尚程度的测试。一个整天为别人想的人,这种人品格一定高尚。整天一开口就是“我”的人,这种人就是一个自私的人,是没有崇高品质的人;这种人就只会想自己,不想别人。 知人知面难知心, 明辨真假宜用心。 心底无私品自高, 如如不动离烦恼。 所以现在我们在末法时期,见人打交道,有时候要知道如何跟人接触,就0帮助别人就是有道德,雪中送炭的人那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锦上添花的人那是众生相,所以真正能够帮到人家,是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出手。 师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兄弟受难了,弟弟主张向父亲资助发家的一个银行家求助,因为这名银行家曾多次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报恩。哥哥则认为应求助于在生意上曾经资助自己家族起步的另一位木材商。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分头行动,从此失去联系。 多年后,由木材商冒死相助逃到日本的哥哥回11435为什么你修行许久难以满愿? 第一 《华严经》云:行愿合一 许多师兄日夜诵经持咒,所求婚姻、财富仍未见起色——只因福德种子未种!佛菩萨加持如阳光普照,但若田地无种,阳光再强亦难结果。 那么如何行愿:我认为就是日行一善 在家居士身在尘世,生活节奏相对比较快,常常处于忙碌的状态。要修习善法,可以遵循“日行一善”的原则,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因此,日行一善是广种福田的非常好方法之一。 “日行一善”的意义就在于积少0今天做了坏事,忏悔了,明天又开始做坏事了。要明白,我们修行人一切的行为都要符合戒律。我今天戒了没有啊?我今天讲过人家坏话吗?我今天看见女孩子动过坏脑筋没有?我今天偷人家东西没有啊?没有偷,好。看见人家东西想过偷没有啊?想过了,忏悔。不容易啊,行为上没有出来,嘴巴里没讲,已经很好了吧?可是心里想过,犯罪了。你们说,修行多难啊。举个简单例子,你们现在都会看电脑,网络上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标题,某某某怎么样,某某1所谓佛说法实则为救众,菩萨所说法均为有漏说,亦为修道说,是故为菩萨。 诸位修道人,佛陀兴世世,落脚于尘缘,所落之尘缘即为众生依,所以之尘缘其称为佛法,佛陀涅磐后其实为尘缘。是故佛不说,依法不依人,令菩萨说之。 诸位修道人,佛陀住世时,众生之眼观,其相为人身,所谓皈依者,于其心目中,归之亦人身。依法不依人,何者能归佛。各位善知识,如来住于世,所演之法道,如有幼儿闹,秥之一树叶,幼儿立刻喜,事过佛弃之,101各位善知识、各位声闻大德,有佛住世以佛为师,现前无佛以戒为师,是故各位当知,若无如来为师应世,当求戒为道。 何为传戒,戒律条则为相,解戒饲用、当机授予称传戒。若以戒条为得称为妄戒,是等为断佛传承相。是故,佛法传承称传戒。 各位大德,入佛法中为求道求救求用,若无所获得于己之所求,或断佛种。是故,入得门来,当求传承。 各位大德,如是称为佛灭后或不遇佛之明师之修行。2014,9,151善知识,现在有诸多僧人以自认为法说之为乐;诸多罪人因罪入佛门转而自以为法,说与大众,更有罪人一生研教立身,广为演说自己所见与大众共鸣,或假僧相广为论著,令大众信而盲从。是等,乃佛法最不能救之者。 善知识,若有人饥渴,汝等不生产粮草,不造水源,却于大众之中广为讲说、妄称汝之饭如何好吃,汝之水如何甘甜。更有罪人,以汝之终身所说为食物,宣称汝拥有济世无量粮仓,于是,世间大众皆如是知晓,趋之若鹜,苟延残喘0不论环境怎么变化,心不能变,这就是如如不动。不论旁边站的是谁,旁边有人没人,你的心都是一个样,境转心不转,这就是修心的一个根本基础。人家变化,你不变,你就是如如不动;人家一变,你就变,人家骂你,你就跳,你这就是被人家传染了。心自本如,自然就是自如。当你感觉到自己不自然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远离了如如不动。01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因又邪道入群,故说。 诸佛世尊入世度人,均如是说,如是慈悲,如是开导六道苦难大众。 善知识,佛法入门有三段次,一者罪中遇佛菩萨慈悲施舍,带罪带业渐渐生信,二者,于罪业中步步精进于戒,勇猛精进;三者,灭除罪业最后被救。念佛者,带业念佛,求去极乐,最后能在自己愿于往生中,获佛导引,舍弃罪业,获得生于极乐。参禅者,能于禅那获灭罪报,得大信心,获得果位。密行者能于精进勇猛中,舍弃罪业获11群中有人问:清明节和十月一大众祭祀亡灵的节日应如何做。师父开示下: 坐下弟子及声闻众,佛门无生死,因缘果报之相表有生死。若人不皈依三宝获修行果位,则不能于生死问题有知有解。 善知识,因缘果报有共业缘分,不共业缘分,和延续缘分,果报又有转缘为生之缘。其中延续缘分为生缘之加持缘分。譬如:有人死后转世为人,有亲人因善软心,孝敬心,慈悲心与其转世结处,行善祭奠,善祝愿,善追思,能令其转世因缘获得善加持。使其10每一个人在人间受的任何一种苦,都是菩萨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因为你要是想一世修成,就得百炼成钢,吃苦就是消业。年轻时候吃苦,总比年纪大吃苦好。年纪大时再吃苦,再加上报应,那是真苦。年轻时候吃点苦,还不觉得太苦。 为什么说吃苦就是消业?因为当你在吃苦的时候你实际上就是在受报,受报就是在消业。1师父于美国旧金山遇归依所谓密宗之魔法女以许愿义,作如下开示: 善知识,恶求恶应、善求善应、妄求妄应、种种求种种应,是称有求必应! 所谓许愿,许恶得恶、许善得善,乃至种种,以心应之,现实报之,罪恶世界许恶之报,是称许愿! 善知识,六道五浊是以成之! 是故,善知识,种种心生,种种法生;种种法生,种种心生,世界轮转如是!2014/9/270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近几日吾坐下居士弟子已成立了诸多共同结伴修行群,这是佛门一大幸事!因在家居士戒律难持或不能持故,如何共修结道,汝等当知! 善知识,因地之修行第一应有修行智慧! 所谓修行智慧: 一要自知!自知即明白自己所依、所修、所行、所障、所得、所坏后,由是所证佛法当得段要!修行者若不自知,称门外汉不能入修行门! 二要知共修者之证、之得,多行学习,以他人之证、之得寻自己之坏法处,一切入门者皆以是0感谢伤害过你的人,是他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 感谢刁难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谢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使你增加了智慧; 感谢那些藐视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恢复了自尊;感谢曾经遗弃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变得更加地独立和自强。1又称:如何因地修行 坐下弟子及声闻众,所谓在家修者,因于因缘果报中不具足出家因缘,称为难舍业,所谓难舍业而又有心皈依佛法僧,能皈依者,称为因地修行者。 所谓因地修行有诸多种类,只以戒相分之。其中不持戒僧,亦为因地修道。 今者汝等有问,实在难得,当为汝说。 善者,因地修行当于莫断佛号,莫断禅悟,莫断咒禁持大信心中,先修一戒、二戒、三、四、五戒之行,后必渐渐于轮转,罪灭获出离。 诸佛于因地,多于先生信,后持1善知识,若有人因罪苦难耐求佛菩萨哀佑,称为求佛。 善知识,虽诸佛菩萨慈悲,为不令一众生堕落故,有求必应,故为众荷担其所求罪苦,然受罪之众多因罪孽深重故心行反复,是故我今做求佛略说,以助缘分大众获佛护佑。 善知识,如若求佛,得佛护佑,当忏悔所行罪孽心生归佛之心,否则,所得之报累劫难出。如何报之听我细说。 若有人因罪苦故求佛,得成之后,却自行怀疑,疑惑之后狂妄以为乃自己之能、之为所得回报,此称欺佛重罪。欺1坐下弟子,六道之中,众生之类,所谓食者有多种,大体分为:一者思食,二者闻食,三者制食,四者想食,五者时食,六者段食,七者不休食,八者道食等。 人道食者因身体以昼行夜伏为体相,是故多以体用、体能为食之相分,是种食相为制食与时食,所谓制食,多以体内种种液分为食制,是故称制食。 按制食,人一日约晨为旺用,午为中用,晚为衰用。何为衰用,人体器官晚用者,如同器之欲碎而用之,是故称衰。而恶鬼畜牲则诸多夜为旺用,1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金刚经云,所谓佛说功德,以功德无故,佛说是功德多。佛何故如是说之,因所谓功德,实则为业缘根本,何故为业缘根本,因众生赞叹而称业缘根本。何故众生赞叹,为业缘根本,因众生本自诸业所生,攀缘心相,其所有执见皆为业思、业想、业应之思、业应之想所成之。是故,佛说不住相布施称功德多,佛说功德无故,称功德多等。 所谓福德,以众生因修道故,得之业报之相。譬如:科学发展之道,能令罪孽众生获共业1坐下弟子众,善才大智慧,53参学,获得十地果,何故53,因其有习业,与佛不笃信,是故53参。 各位善知识,学佛之机缘,今者谛深说,修道之参学,并非单佛主,众生业亦主,是故修道人,须得参悟入。若汝罪孽重,执见道理深,按汝执见度,衡量遇之师,入汝执见者,汝之为认可,称其称师职,其实汝共业,因为汝之业,不认佛为师。善才亦如是,譬如汝之痴,蚂蚁为导师,汝须累劫修,拜尽蚂蚁王,亦不入佛门,更无成佛道,何止53,即使师无0有一个贪心的人,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广告:“如果你给我寄来一百元人民币,那么我就告诉你得到一千元人民币的方法。”这个人心痒痒,一百元换一千块,他就真的寄去一百元和信封,果然信封寄回来了,写着:“找十个像你这样贪心的人,你就会得到一千元。”我们学佛人不拿不属于自己的财,不想不该你想的事情,不做不该你做的事情,你就会换来一生两个字——平安。 人如果不相信菩萨,什么都能做出来;人如果没有信仰,在这个贪欲的01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今者吾弟子告知师父云,有声闻因之不信佛丈夫得癌症故,欲见师父,求师父设救! 善知识,求师父治病,目的是治病,在家里求即可!如果在家里求无用,说明师父无此神力治病救人,你求他做甚?如果师父有此神力治病救人,汝之目的乃为求治又何须见他?关于如何在家求师父,师父已说,不再为述! 善知识,若汝等信佛,求师父,即刻为应,若不信佛,第一次求师父,即为获应,获应当发心,发心皈依佛!若不发心0请先师们帮助一下,不胜感激呀1若不知对错 ,念咒用心,自会获得,获得后便知是对是错。菩萨不闻,五台山某住持之公案? 一日某来自安徽灾区逃荒妇女来到寺院门口讨饭,一僧人应之,看到这个乞丐怀抱一婴儿,手牵一少儿甚是可怜,便给了她一兜干粮,乞讨妇女甚是感激。僧人嘱咐妇女说:回去念一个咒子,会有大福。因为该僧人刚出家不久,自己本身半斤八两,将咒子里的吽字,教成牛字了。 过了近30年,这个僧人已经做了方丈,但始终未得开悟,文殊菩萨慈悲他,便梦0昨日,因有邪道入群诽谤师父,弟子犯嗔戒,并向师父请法,问:如何持不嗔戒。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 1、此问正分:佛制戒律中诸戒皆有戒根,若不知戒根,则如出兵讨贼却不知贼在何处,抓药治病,却不知病之所因。 所谓嗔者,乃立相不受之相,细分辨之,乃与愿或求;做或应等有违或杀等等之逆反之像、之心之应相。此乃嗔恨之根。 如何能于所遭显前业报不生嗔恨,当于此根处下手,方直无不嗔而获此戒清净。 如何于此嗔根下手,令嗔0✨有一位商人深夜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这时候突然听到有一个神秘的声音对他说:“如果你捡起路边的几颗石子,那么明天你将因此获得欢乐和痛苦。”商人听到这个声音,觉得很怀疑:“欢乐就欢乐,怎么还有痛苦呢?为什么会同时出现?”于是他随手捡了几块石子,放进口袋里。没想到第二天早晨,石头全部变成了黄金。这个商人高兴万分,同时他却痛苦地捶打自己的脑袋, “哎呀,早知道啊,我当时为什么拿这么少的石头啊?!”看见了吗?0我执,就是用自己的观点来看世间的人和事。因为佛法当中,菩萨对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开示,你如果很执著地来学习佛法,你会进入法执。为什么佛法在这本经书上这么讲,那本经书又是那么讲?所以学佛不能带有我执来学习。有时一知半解,用这些佛法文字,随意指责别人,你就进入了偏执,进入了法执。 佛法有各种宗派,时代不一样,法门之间应相互尊重,不能单单地去划界线,不能用一种说法去否定另一种说法;因为菩萨对不同根器、不0有些人自身业障很重,就算帮助了别人,可能别人也受用不起;如果你自己很干净,三业清净地去为众生做事,就可能成就功德。如果你业障很重去为别人行善,可能你做的善事会变为福德。2亲人去世了,有没有灵魂在呢?有的人相信,所以每年都要上坟。有的人到节日,会梦到亲人托梦,提示上坟。 亲人刚去世,阴阳两隔,思念亲人。人世间最大的感情痛苦,莫过于家人离世。很多人以为没办法了,不知道有阴阳眼,天眼的修炼。可以看见灵魂,阴人。我们是阳人,死去的人叫阴人。而佛教徒更不知民间中华祖先的宝贵术法。普通人不修炼,可以通过师傅闭眼加持,元神出窍去见去世亲人,面对面交流,看到听到亲人说话。整个过程1坐下弟子及声闻众,金刚经云,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吾皆令其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所以者何? 众生之类缘于众业虚妄,众业之类缘于分别虚妄,分别虚妄缘于六根虚妄,六根虚妄缘于六尘虚妄,六尘虚妄缘于明暗生眼识,缘于明暗分别生动静虚妄,动静虚妄生耳识,生通赛虚妄,通赛虚妄生身识,于身识虚妄生鼻识与舌识,身识造业生身体。意识缘于妄明,生眼耳鼻舌身,为眼耳鼻舌身所用,以是缘分成就众生,又称业1坐下弟子,十方佛住世,十方佛弟子,皆如是做,如是清净。 释迦牟尼佛,说法花经时,有500比丘比丘尼及长者等因罪孽深重故退场,此是正法时,又有佛住世,比丘等众还是佛弟子,尚且因罪孽深重故不能听如是等法,何况罪孽众生及外道典集。 是故善知识,汝等慈悲心,布施佛甘露,莫思众生恶,莫嫌外道痴,莫嗔邪道罪,当知是等众,有缘于善法,只是罪深重,于心有障碍,难于与救拔,自认罪孽理,不能信佛法,如是之缘分,即使已出家,0分享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