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大学之法,以豫为先。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主,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者,日复一日,虽有谗说摇惑,不能入也 请问一下这是出自程颐先生的哪本书?
-
5主讲人:轩起(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名誉院士) 地点:淮阳书院(河南周口市太康县轩子大道与黄老之道路口西200米)
-
0《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面且是一种内在的、此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是谓天人合一。 此在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4东坡与伊川皆学圣人,为何有洛蜀之争
-
3我第34代
-
8
-
1程颐少时师从周敦颐但当他建立自己的理论时却并没有继承周敦颐的学说。此处不介绍周敦颐的理论了。程颐形上学说认为:万物由一个“天道”化生出来,天道包含“理”这里的理就如同西哲中“形式”的概念。而天道是一个万物共有的“共同理”。天道也是个本体,天道化生出“气”。气的概念就如同西哲中“质料”的含义。是形而下的,如同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现在的世界一样,气也是这样组成的世界。所以气是万物有形态的原因。“理”不
-
0公轨铁路随杜根张俭拓海西南
-
12记得小时候看家程世谱有这么一句,有位认识长辈称自己继二夫子三十一世。那我比他晚三辈,也是程颐后人吗?
-
11欢迎程颐大师门人弟子前去外交。希望两吧和平相处⊙▽⊙
-
15洛阳和西安素来都是我所向往之地,古都胜景,数不胜收。然这次洛阳之行却可谓一波三折,生平第一次经历出发前收拾停当,却发现门打不开的紧急状况。未免旁生枝蔓,我就重点贴图,少写文字了。
-
1孝女程氏墓志铭 孝女程氏,其第二十九,有宋名臣讳羽之后,故宗正寺丞颢之女。幼而庄静,不妄言笑;风格潇洒,趣向高洁;发言虑事,远出人意;终日安坐,俨然如齐;未尝教之读书,而自通文义。举族爱重之,择配欲得称者。其父名重于时,知闻徧天下,有识者皆愿出其门。访求七八年,未有可者。既长矣,亲族皆以为忧,交旧咸以为非,谓自古未闻以贤而不嫁者。不得已而下求,尝有所议,不忍使之闻知,盖度其不屑也。母亡,持丧尽哀,
-
0相去之远,未知何日复为会和,人事固难前期也。中前奉书,以足下心虚气损,奉劝勿多作诗文。而见答之辞,乃曰:“为学上能探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心通而默识之,固未能也。”又曰:“使后人见之,犹庶几曰不忘乎善也。苟不如是,诚惧没而无闻焉。此为学之末,宜兄之见责也。使吾日闻夫子之道而忘乎此,岂不善哉?”(恐不记书中之言,故却录去。)此疑未得为至当之言也。某于朋友间,又问不切者,未尝敢语也。以足下处疾
-
2养鱼记 书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买鱼子食猫,见其煦沫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养其中,大者如指,细者如箸。支颐而观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 吾读古圣人书,观古圣人之政禁,数罟不得入洿池,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物获如是,则吾人之乐其生,遂其性,宜何如哉?思是鱼之,于是时,宁有是困耶?推是鱼,孰不可见耶?鱼乎!鱼
-
1人的成熟与深刻不是生来就有的,除了学习父母老师以外,就是古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而古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的媒介在古代只有书本,然而书本表达精神往往是不精确的,所以对古人的精神后人就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所以汉代和清朝就出现了训诂学,但是训诂学不能满足思想家对精神高度的不断超越,就出现了宋朝朱熹理学和陆王心学。但是理学心学对书本的否定使学者缺少了了解古人精神的唯一途径【书本】。现在由于印刷术的发达,古人精神的媒
-
0一 先贤故里一相过, 千载词人仰太和。 秋日彩云藏圣迹, 夕阳伊水浩烟波。 格心垂世无忝变, 变法殃民事若何。 申甫发祥何处事, 道源原自起河洛。 二 伊水嵩峰隐旧庐, 二程曾向此中居。 一门正学传天下, 千载高风仰故墟。 漠漠陇云笼古柏, 溶溶烟月照台除。 久怀已慊登临兴, 腊雪年来尚有余。 三 吾道几千载, 渊源仰二程。 题名知彦博, 言性陋荀卿。 日落丰碑古, 秋风老树清。 试瞻遗像处, 百拜切衷情。
-
0明道十四五,从学周茂叔。 一闻弃举业,再闻弄月归。 心疑志未定,更求最上学。 十年佛老路,反诸六经得。 伊川十八岁,太学论颜子。 颜子何所乐,万物备于我。 感动胡安定,许为圣贤才。 虽未登科第,大名传宇内。 时年二五六,京师见张载。 共与论大易,快乐何如哉? 更有邵尧夫,指掌谈宇宙。 同巷三十年,一雷开二脉。 咦吁哉时光,一晃兮千载。 余坐此秋风,缅怀夫古人。 于是歌曰: 五子诚天地之英物兮,接先秦之陈迹。 汉唐不能
-
1程颐 著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 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 圣人可学而至与?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 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 触其形而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惧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 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 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