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有的人说伟人诞辰那天,成飞和沈飞让大家轻易拍到清晰照片的,就是6代机。有的人说,中国解决了航空发动机的材料问题,现在的航空发动机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连7代战机的发动机都已经研发成功。 觉得很震撼! 正如曾仕强在很久之前就说过的:从2024年开始,一不小心就发现,有些东西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而且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2024年开始,中国可能要真正腾飞了。
-
9张机,字仲景,后汉涅阳县人。幼颖悟,博览群书,潜心道术。尝学医于同郡张伯祖,久之尽得其术。灵帝时,举为孝廉;建安中,官至长沙太守,颇有政声。后至京师,医名大振。 王仲宣年二十余,机谓曰:“君有疾,四十当眉落,后半年而死;惟服五石汤可免。”仲宣怒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机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机曰:“色候均非服汤之兆!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 后二十年,果眉落,越一百八十七日而死。
-
35今天是2022年1月31号,是倪海厦先生离开我们的日子,先生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现在还能回想起先生调侃张仲景针灸只举例期门,叫张期门,也调侃自己可以叫倪柴胡,倪十枣。举人的例子经常说如果病人是你岳母,你治好了会怎样怎样,治不好你就惨了。 第一次看先生针灸的视频,感觉汗毛竖起来,仿佛扎到自己身上,看了几次可以接受了。 先生讲课有时有气无力,白天出诊,晚上讲课,很累,据说先生晚上都是一点以后睡觉,长年如此。 先生
-
27
-
30每到春秋两季,我都有汗出、身冷、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十分难受,最近又是这样,还以为是鼻炎又犯了,遂去我们这儿的一诊所,这是一个中医大夫,开过几次中药,都是大方,未见成效,但他西药方子了得,去看他说是伤风,我一听伤风,这恐怕又得好几天,他开了两天药,我说三天吧,结果吃了两包药,即好。过了几天又犯,又喝了两包药,又好了。 我寻思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喝点小剂量桂枝汤代茶饮算了,白芍加量,胃热,未加
-
232作为【自学中医吧】,自学,当然就是恒久讨论的主题!由本次开始,将推出《自学中医系列话题》;今天是第一章:自学,是中医成才最最主要的方式!
-
4麻黄的副作用好可怕,喝喝一小时,小便结束的时候会有前列xian液(或者是jingye)自动出来,自动出来。麻黄汤,嘛杏甘石汤。都会出现。 之前一直流鼻水,汗不出,喝了桂枝加麻黄汤,鼻水停了,但是小便后jingye就自己出来了,无法自控,止不住的那种。 每次只要含麻黄一定会出现。尤其是桂枝和麻黄一起的时候
-
1王肯堂:明金坛县人。年八十,忽患脾泄。诸医以为年高体衰,辄投滋补药,病益剧!最后延李中梓治之。中梓曰:“公体肥多痰,愈补则愈滞!当用迅利药荡涤之。能勿疑乎?”肯堂曰:“当世之医,惟我二人。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乎?”乃用巴豆霜下痰涎数升而愈。
-
3
-
0照邻曰:“人事如何?”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照邻曰:“何谓也?”思邈曰:“心为五臟之君,君以恭顺为主,故心欲小。胆为五臟之将,将以果决为务,故胆欲大。智者动像天,故欲圆。仁者静像地,故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为大胆也。《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易》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
7请各位老师帮忙看看,指点一下,很迷茫,腰痛,屁股痛,10个多月了。吃了很多中药,看过中医都不了,当归四逆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方也吃过,胡希恕先生说桂枝加葛根汤加术附。肾着汤,肾气丸,很多方都吃了,补肾,很多方都吃了,就是不见效果!求帮忙。麻烦了
-
11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为【太炎先生】。先生于清末民初即为著名思想家、史学界、朴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
-
0内径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
33本人从小冬天手脚冰凉,非常怕冷。夏天晒太阳会头痛脸发红。初中时早上跑操完会心跳加速很久才能好,冬天尤其明显。胆小,社交恐惧,不敢与老师说话,不敢与异性说话。小伙伴们都敢在平房的楼顶跑来跑去,我站在平房的楼顶不敢动。14岁时得了抑郁症,后面的二十年都在与抑郁症抗争,去过很多地方看病,中西药都吃过。北京上海都去看过病,也看过国医,都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22
-
40最近几个月专门花了一些时间去背诵伤寒论原文,发现背诵跟熟读的区别还是蛮大的。比如,对某条条辨百思不得其解时,后面的另一条条辨中可能有几个字就恰巧提到了前面不懂的那个点;如果我们对条辨足够的熟悉,就可以做到“用条辨原文去解释条辨”,而非用旁征博引一大堆有的没的的理论去解释条辨。 资源链接如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z6IxwUxNzxf3k8WQOT_Hg?pwd=7ZW7 提取码:7ZW7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
31个人要想活的健康长寿,就得自学中医,这是我的个人经历。
-
25
-
27
-
15一边打吊瓶,一边喝中药,巅峰的中西医结合技艺,能运用好的才是真中医,真中医能分清楚输液的属性,并且并不排斥这一方法,什么病选择输液最好?输液需要配什么中药?当然是要配阳中之阴,阴阳相调。配阴中之阴,病情恶化,配阳中之阳,大伤元气,这个阴阳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不过是一种加密手段,懂的都懂,你也可以换一种解释说输液是阴中之阴,要配阳中之阳,所以说阴阳不过是古人的一种加密方法而已
-
2小白初学中医,无从下手,应该从哪本书看起
-
5本人想重新从《人纪针灸》开始学,没有一起的最好有个小群一起讨论?
-
15
-
27
-
3自学中医倪海夏老师的视频先要看一下,特别是黄帝内经,人纪,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讲解视频再去看书很快就能理解,我是买的电子版的视频讲的很详细!
-
3自学中医要从哪里开始学啊?有没有人分享一下学习的内容安排是什么顺序的
-
2
-
104去桂,还是去白芍?对此古来有很多争论。 一年多以来,碰到过两例该方的适应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所以从这么少的实践经验来讲,我个人深信去桂是正确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集中在:为什么要去桂,不去行不行?
-
2给中医初学者爱好者推荐两本书,特别推荐的,都是我自己认真读过才推荐的,第一本可读性非常强,非常适合刚入门的,没有基础的也可以!第一本中医爱好,了解,入门的推荐书籍,个人首选毛以林的《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这本书不错 ,我是在微信读书上读的电子版。第二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以很好的帮助树立系统的中医观和中医思维,比较容易学习!可以帮助学习理解伤寒论,特别是有助于帮助建立中医思维! 个人学习
-
6
-
7请教一个金匮要略的问题: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1,吐涎沫:这个涎沫是来自于肺,胃,还是其他? 2,肺中冷,为什么不咳? 3,这里甘草干姜到底是温的肺还是胃?根据伤寒论29条,甘草干姜汤是复胃阳的。 谢谢!
-
0
-
1612首先说明下情况: 1、我之前在中医吧发了一个我自己自学中医的心得体会的帖子,因为我中间提到了倪海厦的《人纪》,就被几个不认同的吧友一顿喷。然后就有一位吧友推荐了“自学中医”这个吧,他说贵吧学术气氛要浓一些。 2、中医吧里面问病的病人多,但真心想学中医的人感觉不多。 3、中医的发展的核心还是靠优秀的中医师,所以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事业中。 4、我翻看了吧里一些前辈们分享的自己的学习心得,也颇为认同。不
-
0
-
0分享贴子
-
13中医黑顶多耍嘴皮子功夫,鞭策着中医进步,启发人们去思考。那些口口声声支持中医发展中医的人,却在挖着中医的根。中医是大同社会的福音,中医的发展利于人类,不利于这个社会。所以真正懂中医人做了内鬼,和中医黑内外勾结,把中医钉在了耻辱柱上。一些有用的药,通过炮制,药效没有了,甚至变成了毒药。一些简单有效明确的理论,给你灌水,给你篡改,给你加密,让你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应该背诵的。正着说,反着说都对,
-
52
-
15
-
54首先,中医入门简单。只要读书认字的人,一天就可以入门。 其次,是药三分毒这个概念许多人分不清。 再者,中医从来不会灭亡,也从来不会亡于医药。
-
3不可不知的临床诸证主药 1、肝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白芍。 敛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 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 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 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 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怀化、丹皮,熊胆。 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
-
3今天先说一下自学中医的收获吧。 治好了自己20多年的咳嗽,从1996年感冒后咳嗽开始,每次感冒后都要咳嗽几个月,自己花了10元拿了5付药,彻底治愈。 调理了自己严重的失眠。 治好了朋友的遗精。 家里人感冒基本上都是自己拿中药,效果很好。 目前一直自学,主要学习《伤寒论》。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抽时间将整理下学习历程供大家参考。
-
0时常有同道问我如何学习中医?如何成为名医?我的回答仅一句:跟好师傅走对路!医学传承自有正途,名医成长必有规律。 历史长河中,医学名家辈出,师徒相授是古代中医药教育的最重要形式,如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张景岳等医学大家均受惠于此种学术传承方式; 有部分医家通过自学方式成才,如徐大椿、吴鞠通、黄元御、岳美中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尚有家族相袭、官办教学、书院研讨等一系列教育方式,亦可培养人才,但同时都非常
-
4全书第一、二辑是生活在1980年前后的名老中医的亲笔,那时的名老中医医德,水平,见解都很好,所以借鉴意义很大。第三辑为门人弟子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后故去的名老中医,与前者时差约30年,名老中医多岀生在清末民初时期,他们学医为师承,基本未受西医学影响的,属纯中医,但书中经历不是亲笔,是门人弟子在其过世之后执笔,多少会有误差,这是遗憾之处。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
-
52一直想自学中医知识,可是每每遇到阴阳、表里之类的概念时,就会困惑不已,难以深入探究。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十年,导致我始终只能在中医的大门外徘徊。然而,在2024年9月26日的某个瞬间,我顿悟了:原来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医,物理学与阴阳概念能够完美契合,八纲辨证中那些令人迷惑的概念也都能够得到简洁清晰的解释!这一奇妙的发现极大地降低了学习中医的门槛,如果能够积极推广,对于振兴中医、防止中医继续被污名化或许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