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修行吧
关注: 9 贴子: 400

  • 目录:
  • 其他宗教
  • 0
    禅定里的四层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是入定很深以后不同的体验 不以打坐而止心,在入定时,过了初定,一入定中就比较深,空、识、无所有定,已经没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了,所以神识可以更广阔的在虚空中游荡,这三定虽然分为不同层的定,也还是处于同一定中 禅定的入定,每一次的体验都会有所不同,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止心后真正有效的阶段,我们在修行里,还是常人心性时,思想和内心其实是彼此
    子渝lzy 9-19
  • 11
    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如果要想察觉 就得看到那更深层的逻辑 结合各种各样方面上的事情,比如这个文艺作品里面的内容,以及这个文艺作品受众群体所发生的一些争议性很大的事情 内容在前,争议性事情在后 要细细的看才能看的出来,途中还要冷静的情绪,来辅助自己去观察,要慢慢的来,才能见证得到
    子渝lzy 9-16
  • 0
    人的烦恼何其多,心存善良,心中有爱,智慧通达的人烦恼多吗,人比较习惯注重自己的感受、利益得失,也更习惯用人性的反面去思考,这样影响的不仅仅只是认识和心性,明明也没做什么坏事,就是习惯了这样的认知和思考,最后会发现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性,也很难甩掉它的影响,就像瓶子总会有装满水的一天
    子渝lzy 9-13
  • 0
    闭关中的静心修行,最开始远离人群独处时,心性会浮躁,往往也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效果,如果能一直保持正见进行内观,也要数小时才能体会到平静 每一天中在辟谷里不知疲倦的思维修,从早上起来一睁眼就开始,耗费的精神力比较大,也会有昏沉的出现,以前的闭关修行,就睡三小时左右,脑袋也会发晕,到了一个节点时,思维就会通明,像开窍一样,思惟修时就会更清醒,这或许和专注的原因有关系 这时,已经很晚了,接近于午夜,而这个
    子渝lzy 9-10
  • 0
    无始以来,最初的心性本为佛心,这可以通过实证来证实,心、识本为一体,唯识派认为没心,这样就是否定了如来藏的存在 心,如果真的不存在,为什么又会有所受和情绪呢,在禅修中,随着净心脱垢,还能觉察到心性的不断变化呢,还是它有作用时存在,没有产生作用就消失了,心受识影响所染,这是事实,当心完全的止息后,心的影响作用确实没有了,这样的静也可说是空,这时心还在吗?没有了,但它又真实存在,区别在于能否觉到真自性
    子渝lzy 9-8
  • 0
    我不理解,为什么每次我在和心魔对抗的时候,它想要摧毁我的信念和心性时,提醒的声音不出现,而在和心魔对抗后,有些疲惫想要放弃的时候,才会响起,很不喜欢这样,伴随这个提醒,内心又得久违的平静,正见又生起 明明什么坏事也没做,也没恶念,也没难过的触缘,可就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对抗,曾经比较轻松的入定,它就禁闭着,让我什么也看不见 随着提醒的声音,还会让我继续坚持,我只是个普通人,过往的经历,很重要的事上出
    子渝lzy 9-8
  • 0
    很想留点修行的记录,但我发现已经敲不出了,静心静到这个点,未得片刻的宁静,我总感觉,可能闭关实修的日子也快到了 这里的记录暂时划上句号,不能再逼自己做记录,在这里留下的也不少了,以现在的心性,即使去闭关,会有改变吗,我觉得会很难,有种无力感 即使对抗再强烈,也还会继续面对和扛,更多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内观上 这是最后的一点知觉和警醒,走到这一步,还是蛮难过的,这意味着曾经的所有修行,已经全部烟销云散了 我
    子渝lzy 9-8
  • 0
    试了这么久的AI画图,好像怎么样都画不出来,如果只从体感来说,这两张图是两种心境,一个是心里像火一样燃烧(退转时体感到算是次第的心境),另一个是光明之心无际的心性和无尽的智慧(究竟之境),这两者的体感是最明显的,其他的以后再慢慢详解,先留图以后方便
    子渝lzy 9-1
  • 35
    静心,也会有心性不同层的体验,在遇见的人和事,在内心起伏时的,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快速让心从生到灭,这样的静感,更像是平静 闭关(辟谷)修行,通过旁观者角度自我审视,自我认识,而进行反思反省,这部分就是生起正见的作用,如果单纯从心性来说,这时的内心还不究竟,但到了这一步,有念头有想法,知念知想,不会被牵引,为什么有人不能时刻保持正见,和时刻的内审,可能就是少了这一步,以实修来说,这时会变得精进,
  • 0
    冥谛,和圣谛相对应,无想定在禅定中有无想天,欲界也有欲界天,冥谛就是大魔王天,思维了一天,回想曾经看到的,虽然昙花一现,让人觉得除了还在思考时活着,什么都感觉不到,犹如一副没真性的躯壳,就清浅记录下这份认识 冥谛不离自性,这个自性,就是未觉时真性的自性,和六祖所说的本自性具足的真性有别,在未觉察到真性时,都会把随心而转的这个自我,当成真正的自我,在有烦恼时,心里的生灭,这份审视,因为没有真性生起的
    子渝lzy 8-30
  • 0
    心平何须持戒,六祖有这样的心性,能说出这样的体会,是圣境的缘故,也是以另一个角度说,圣者以不持而持,不能说持戒不重要,持戒很重要 发愿也是如此,如果能识本心脱垢,就会觉得不重要,不过也要看到很多人两天来了性质,发愿要修行,没过几天又退失这样的想法,而每天的发愿,从最初的想法成为信仰一般,自我督促自我去修行 “善护念”是护住善根的方法,当心性起伏时,让心性不随念转,以转移的方法来转移注意力,不让一直盯
    子渝lzy 8-27
  • 0
    神我与自性最近几天听到神我,并在南传一些经典也有记载,佛陀确实是否认了它,现在的佛修,也谨遵佛陀的教导,就把自性否定了,这两者其实不是一样事物,也不应该把神我与基督的神性划等号,因此来否定,基督的神性依然也是无我的 有人认为,在涅槃以后,佛门的空性就不存在这样一个我,神我是在涅槃以后,认为自己觉悟了,还有一个我,以此来区分 涅槃以后,不论怎么认为有没有这个我,也仅仅只是单纯想法,内性已经进入大光明空
    子渝lzy 8-25
  • 0
    空性的心境,是真实存在的,犹如愤怒、忧伤这样的境界,如果否定入了空性以后没有境界,就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 藏传佛教的宁玛派,所修的大圆满有对空性境界的表达,这就和很多同修所说的清净感一样,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心境不同,体感也会有别,如果否定这样的境界,同样的也不会知道清净感 清净感是起伏的内心已止,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逐渐见性自然而有的纯粹体感,这样的境界就会带来心性和思想的一些变化,如以前爱发脾气
    子渝lzy 8-17
  • 0
    每个人都有自己修行的机缘,浮沉中经历的太多,痛彻心扉,或者只为清瘦自己的烦恼,能够轻松快乐的享受自己的人生 西天极乐净土是不少人所向往之地,为此,不少修行者虔诚的每日念佛,只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往生,如果现在可以,巴不得马上就能去 为何逃离尘世,不过是有颗烦恼心,如果身在红尘中,犹如活在极乐净土,何需还去向往西天往生,这就是修心的意义 从天人感应来说,是有这样的直觉感应,毕竟不存在真实世界中,真假并
    子渝lzy 8-8
  • 4
    佛有三十二相,魔亦有三十二相,佛性人人皆有,这是共性,魔性也如此,觉者是开悟后的圣者,圣者不一定要开悟才能成圣 平时要静心,所以看过的经文很少很少,对于色阴区宇和无色阴区宇,“色”有南传的比丘说的是看的见的物,佛文中阴魔同时出现的频率比较多,如果理解为魔性的一面,就能知道这两者表达的是什么 色阴区就像是物引起的贪欲,再由贪欲而生出魔性,这一点对于活在尘世中的我们能经常看见,佛陀曾教给弟子,白骨观和不
  • 4
    很感谢一位同修的分享,也是在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无知,以前对藏传佛法只是听闻过,据说是小乘修法,其他的也没了解过 现在更坚信,万法同源,只要是修心,最后的究竟都是一样的,正如佛陀说过,世间无二佛,所有的法脉,虽然有不同,但最后实证都是一样的 回想10年左右,开始去很多修行群,咨询修行中的经历,然而无一人能回答出来,自己是知道当时是经历了觉悟,只是很多体会还无法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就是那份境界,因此也被认为外
    子渝lzy 8-5
  • 0
    发愿和证果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也应当看见它的意义,禅宗不主张发愿,这也是禅宗被认为,是附佛外道的由来 这就要回到实修中去解释,是什么驱动一个修行者,一日可以一餐,一天三四小时,不知疲倦的去修行呢,这里面的缘由就是注意力都放在内观和净心上 内心开始远离起伏而有禅悦,这样的禅悦不一定要去入定,能做到坐亦禅,行亦禅,就会有的,所以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不吃饭也可,也不会觉得饿,但还是会吃一餐维持身体所需, 在动
    子渝lzy 8-4
  • 25
    就叫许逊斩蛟龙 (以下是我听到的版本) 晋朝时期,南昌的水患很严重,为非作歹的分别是蜃和大蛇,蜃被许天师抓住之后,关在了它的巢穴里,为了防止它逃出来,许天师命鬼神打造了两根铁柱,分别压在了豫章的西边和南边 另外还有一条大蛇,被许天师用灵剑斩了,大蛇的儿子从腹中跑出来,逃进海里,许天师飞出一个神剑去追,因为这个蛇子没有作恶,所以神剑失效 许逊的师傅吴猛说:“放走了这条蛇,500年之后可能会害人,到时候我的灵
    子渝lzy 8-3
  • 0
    静,如一面镜子,能观心里真如和妄心,静心,也是为了内心的佛性魔性平衡而达到静,也要注意的是,没有一丝真如显时,不要轻易闭关修行 总能看到,喜欢寂静的人,要么亲近神明,要么更近魔性,如果独处中明明什么都不想,心里就会生起一些念头,有的念头可能是出于好奇,这是妄心的诱惑,这不是真实的本心 在闭关中的修行,闻思修就很重要,如果观察世间或者认识本心时,能如实感觉到都是以正见正知识去闻思修,引起真心的共鸣,好
    子渝lzy 8-3
  • 0
    佛门中,菩萨道很重要,在南传上座部,被喻为资粮位,北传大众部的菩萨摩袔萨,是主要修行的方向,足以可见菩萨道重要的位置,而佛陀并未行菩萨道,是以前世经历百万劫,资粮成熟,禅定修行中直至成佛 本次记录旨在阐述觉悟前的菩萨道原理,佛在觉悟前要行菩萨道,这是和资粮有关,止心后如果不能觉察到一丝丝本心,后面的修行就无法开始,只能原地踏步 ,这个资粮就是巴拉密,这个需要积累,因此就会说佛陀在百万劫里已经积累成熟
    子渝lzy 7-30
  • 0
    看见桌子上有一苹果,如果证得如来,是否就看不见苹果了,也摸不着它…所谓心外无物,以此来表达空…,若只是以文字心外无物,理解,法空、性空、身空,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这个苹果,它不会因为看的见看不见而不存在,它就一直在那,不想吃它的时候,它就像消失一样,在与否不重要,不会在意,想吃它的时候,自然就看见它在那里了,不关心外物,只关注心内,就是修行者,这是一个禅理,需要去参,若以此认为心内无物,就是究竟
    子渝lzy 7-27
  • 16
    打比喻的话,就是体内的泉水,它确实是慢慢的恢复了,变得清澈了许多,开朗了很多 但还是容易被心魔所扰 这就挺烦的,虽说有解决方法吧,但可能是碍于最近的身体状态又不好了,导致没去做 以至于忽然变成了那种,在清澈河流下,有一棵被扒掉皮的树,在旁边长着的那种状态 一种莫名其妙的空虚感,这就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了,难道是虚伪吗? 但是按照我的性格来讲,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的 很明显,这次的心魔就是纯属故意去制造的,无中
    子渝lzy 7-27
  • 0
    悟是智慧,佛不只是一个得道者,也是践行者,没有践行,也就没有现在所存的觉悟大法可阅读 很多修行的法门,都在说“观”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很难理解这个法门的真义,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世间烦恼的起缘,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思想,从过往的经历去认识自己认识内心,这样的观是正见正知识去观和思考,如此,就开始了修心的路 觉悟的基础是一部善法,如果不去实修,就难以准确的理解到“不思善、不思恶”而一直强调心里
    子渝lzy 7-27
  • 7
    三摩地真的是禅定中非常重要的地方,在这里能成悟者,能成魔,也容易半途而废,虽说是方便门,却是最难的 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把禅定理解为静而产生的定力,依这样说,也还有入定,静理解为禅,定也是入定,这就要随人而说 核心是不变的,就是要内心处于绝对平静静止的状态,有的人上座时能入定,下了座就不能,只有一直不下座,才能修行,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入定和禅有何不同?,其实真没什么区别,谨谨只是闭眼睛和不闭眼睛的
    仙哥777 7-25
  • 5
    1.身体锻炼其实很重要 2.不要被心中的魔念所扰 最近总感觉油尽灯枯了,就像是干涸掉的水 不过总有一天会死灰复燃的,体内的神圣之泉也会再一次的充盈起来 近一两个月,发生的糟心事,实在是太多了 难以承受啊
    子渝lzy 7-25
  • 0
    静心并不是究竟,净心也不是,是修行的过程,这么多年看见的听到的,都在谈如何止心,如何观禅,可惜的是,没有从这些法师,体悟佛,古代高僧大德这里听闻过,觉悟前真心的收缩,这一步走过去就是大彻大悟… 在三摩地的净心,或者禅修中止心后的观禅,能体察到金刚心,不会动摇,不过这也没到究竟,不增不减,不污不垢,这样的真如(真心),在这个阶段确实如此,之所以说不究竟,是还没净到真心俱逃离,这个就是产生无明的根源,
    子渝lzy 7-25
  • 10
    当我们知道怎么去修心,明白如何让自己走向觉悟的办法,对于修行知识的解惑这是理解,要想体验到心性的纯净、圆满、不增不减,就需要去开悟实证 缘起性空,很多经书上都有提到,这是佛门的性空思想之一,这和道家的上善若水实则是对第一义谛,表达的角度不同 佛门的佛法,体现在性空上,也有空性之说,就是在入三摩地后,不知疲倦勤奋精进的净心,找到内心的障碍根源而悟,就进入性空的心境,思想上亦如此,以内性来说,在如此的心
  • 25
    内心就像土地,地上长着无数的树子,地里也埋着很多树根,看不见地里的根源,除得到地上的树子,也还会继续生长,根消失了,就算栽树枝,也无法存活 这也是觉者和常人心性住相与不住相的区别,住相是根源还在,不断的轮回,就会有业力不断的产生,也就会有烦恼,没有根源,行的也是表面之事,不会受内心起因而形成业力和因果,这也是真正修行以后会惧起因的因缘 但这并不代表觉悟后遇见的全都是善人和一切都会顺利,在这婆娑世界,
    子渝lzy 6-17
  • 3
    1.对于一些人和事物,一定要保持冷静才行,最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话,一些事情的逻辑也能够顺理成章的清晰 2.因果报应确实是存在的 3.对他人还是要抱有善意的理解嘛,不过,如果是那种大仇大恶之人,还是要实施一定的惩罚的,不然,就会出现那种,隋朝时期偷瓜死刑的事了 4.很多事情一定要点到即止,不能太极端,不然就很容易出差错 5.心态要放开一点,不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张旗鼓,不然自身气运会被消耗,反倒还会碰上被
  • 35
    记录每一次的观察,内心变得平静时,都会伴随有正见的出现,是有了正见才会变得平静,还是平静后才会有正见,引起了一些回忆和思考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需要特别标识下,这段时间内心偶然出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也让我注意到,前几次对于不准确的事,没理解到或者观察到,说出来的就是不对的 这两天在回忆中不断的思考,让我发觉一个原理,曾经在内心变得异常平静,就像水以后,能深刻的感受到,心里有两个完全对立的我,所谓佛魔
    子渝lzy 6-13
  • 1
    四禅八定里的清净地,再看了南怀瑾大师相关的讲解,就这散装的佛学知识,更看不懂了,通常在不明白的地方,都会以自己的实修来体会 如果说四禅八定是止心的作用,这更像是静心时心境的变化,心性在静止前,是动态和浮躁的,在内心开始慢慢变得平静,心里也会有一些定力,能体会到从静到绝对的静止,内心完全平静的人,心性会有一些变化,贪欲会变少,淡泊名利等这些品性也会在一个人的身上出现,这时烦恼和感受变少,感受不到烦恼
    子渝lzy 6-6
  • 18
    很遗憾,明明在静心中,回忆以前的经历,看到了禅修的一个原理,居然又卡壳了,无法说出来,不得不说,这样表达的障碍依然如影随行,对于其他事上的表达能力没这么弱,只有觉悟修行上的一些原理,如实说出来,看到了马上说出来还不够,还是先理一理 先记下:在禅修中,对于初禅来说,难的点在于,声音都会影响到禅定,佛陀在觉悟前,也曾拜师过外道的四禅八定,在学习初禅时,佛曾问过他的师傅,每当禅修时,心里总是有念头缠着他
    子渝lzy 5-30
  • 0
    这几天把微博、贴吧除了认识的,关注我的全部删除了,他们都是之前修行记录时关注的,最近这段时间越发觉得,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就像明心见性,有的人认为这是开悟,在我这里是净心的过程,离觉悟还有一定的距离… 有人一起讨论这方面时,我都是随人而说,就像有人说明心见性是开悟,就按着他们目前的问题说一些细节,当然这些细节和原理也是遵循以前经历并实证过的 词不达意,别人能不能真正的理解,这就说不准了,也发现有
    子渝lzy 5-25
  • 2
    之前也记录了禅定中所说的“光”这和大彻大悟的心光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用入定时时都在,图片中的体会我在年前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潜意识不断的深入去探寻,就会看见白色的光,结合曾经的经历,我知道这只是幻像,也是在那时我才发觉菩提心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它,都是在门口打转,如果没有正心和正见,来转换心里相反的一面,当在禅定中内心平静时,就会感觉到难受,本意是想向着正面走,而心里所生的全是邪见邪念,这样就会挣扎,
    子渝lzy 5-25
  • 0
    “本自性具足”这是觉悟后会有的深刻体会,在禅定中进入到净心,体会到了每一个正相的真谛,自然的就会转换观心所觉察到的负相,也是在这个阶段会每天看着自己内心有着明显的变化,正不断变得美好,也会从自我慢慢的向无我不断转变,这些也是自我内心里本来就有的“魔性具足”也不可忽视,佛魔在修行前,本是同体,入定后就会分离,而这种分离就是净心的作用,如果能觉悟,魔性也不会消失,因为它是自我的一部分,只是面对如如不动
    子渝lzy 5-22
  • 0
    活在婆娑世界,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当经历了很多以后,又会回过头想着曾经的自己,这世上善良的人都会吃一些苦头,这份品格也许现在发现不了,在未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想要打破烦恼的轮回,又不失自己的品格,最好的办法就是觉悟,如果悟不了,可以当做是自我的修行,不管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好好对待别人就好了,这就会有两种结果,善缘和恶缘,如果为此恶缘还有吃苦头,因果的轮回,就会开始…这样就不
    子渝lzy 5-17
  • 0
    独觉,以观世间的因缘带来的困惑为契,以正思维开始入修,就如释佛出去游玩,看见有人因为生老病死而痛苦,引发的思考,会有这样的思考,也是正心,观察到的是什么样子,心里就会有某样相应的东西存在,再回到观心的过程,这就是独觉的路子 很多的经历和过往,也是以经历发生时的心性而判断自己的内心,当内心存在某种负面的心性,没有缘起的因缘时,就会不知道心里有它们,如果不修行和观心,自我认识就会是一生的事情,就如情爱
    子渝lzy 5-16
  • 2
    “空”性是状态和心性的描述,这是整个修行内心最后的结果,不应该执着于它,从最开始就按着自己理解的“空”去修行,就容易走在错误的路上,没有正心,自然的就会去想着控制不去想,这是不对的,会这么做也是菩提心没有出现的原因,能觉察到内心,它渴望着成长,并向往美好,那以后的修行就不会偏离,这是以出尘觉悟来说 为什么心性不空,这是有受(感受),也才会知道自己的情绪和心性,喜怒哀乐,完全不同对立的情绪,内心在面
    子渝lzy 5-15
  • 0
    入定与催眠还是学生的时候,记得有本杂志叫做《奥秘》每一期都有许多科幻的事情,其中里面就有关于在催眠中看见前世记忆的记录… 没有经历过催眠,不敢妄自发表,对于记录的真实性也不知道真假,今天无意中的一个片段晃过,让我觉得这两者有相似之处,老佛在觉悟前,静坐在菩提树下禅定时,就曾看见过前世行菩萨道的经历,以前都是认为这是幻像,自己在以前修行入定时,也出现过一些画面,刚看到一点,马上就否定前世今生,继续回
    子渝lzy 5-12
  • 0
    开悟后,有一颗纯净的内心,渴望着美好,也向往着成长,不过思想就未必跟着内心走,如果在大悟后决定重回尘世,想找回开悟前的内心,要经历的也是困难重重,这个过程很慢很慢,我花了二十年才完全回到普通人状态,而且退转随时还有入魔的风险 大悟后,觉者也可以像普通人戴着面具,行走在人间,这个面具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不同的地方在于普通人戴着面具久了,就把这个当成自己了,而觉者不会,内性还是如此,不会有任何影响
    子渝lzy 4-15
  • 0
    还是应该留下来,别人可以质疑,也可以不理解,但是总会有人需要帮助
    子渝lzy 5-9
  • 0
    觉悟是这么容易的吗?说容易很容易,说很难又很难,全和心性有关,能觉到真心,要走到最后一步,也需要日夜精进不眠不休,即使做到这样,也不一定就能开悟 “理解世间万物”的心境,看起来很平凡简单,要做到这样很容易吗,很难很难…这是我在非常精进,一日只有一顿饭和一天只有三四小时睡眠时间才证悟的,如此勤奋精进,也是花了半年的时间,这还是在心性单纯的十五岁,也能理解到为何很多人修了一辈子,心性并没多大改变,如果
    子渝lzy 5-4
  • 0
    每个觉者内性的心境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佛心和佛性,智慧层面上的差异就会相差很多,虽然佛性而生的智慧,每个个体也是自性拥有,不去经历,不会生起,自然自我也无法会去知道,一个每天如一日保持如此心性和智慧49年的觉者,渡过的人数不胜数,智慧丰满一点都不为过,修行中觉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觉悟后就会有佛心佛性,和佛的智慧
    子渝lzy 5-8
  • 0
    观呼吸对入定来说很有用,如果觉得容易睡觉,无法继续保持,这其实和心性有关,小时候天热,心静自然凉的体会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原理,就是转移注意力的办法,然后内心回到平静,这和念经的方法可能差不多,如果体会不到这份寂静,是哪里出来问题呢,在于心性和思想上吧
    子渝lzy 5-8
  • 0
    慈悲心,心里有这样的正心,很难得,生起这颗心时,大概就会不自觉的去行菩萨道,有人认为必须生起慈悲心才会觉悟,这样的认识可能不一定是准确的,可参考阿罗汉、独觉佛 只能以浅薄的理论知识和实修的经历来叙述,慈悲心并非人人都会有,相关经书上认为这是每个人具有的,人都会有悲观与乐观两面的存在,不过随着静心的内心审视,本以为自己很悲观的人,会发现那颗真心并不是这样的,当然它会渴望去成长,向往美好,这和慈悲心的
    微光lzy 5-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