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封梁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隆庆有自己的斡鲁朵,“赤寔得本”,他的地位几乎与隆绪平等。隆庆出生在973年,1003年,辽国的供奉官李信跑到宋朝,告诉了他们萧绰所有孩子的年纪。隆绪和观音奴是能对应的。其他的也很靠谱。其实辽史已经表明了隆庆的出生时间,他出生于973年,而且大概率是正月生的,所以名字叫隆庆。隆绪出生于971年12月,他俩名义上差了两岁,实际上就差了一岁。萧绰为何偏爱他就不知道了,有人就是会更喜欢小儿子。可能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偏心了。在萧绰好了以后,耶律贤就带着她去了她的老家,追封她的祖父,给两个伯父授官。隆庆应该也跟着去了。
980年正月初一,耶律贤封隆绪为梁王,隆庆为恒王。在这么隆重的典礼上,萧绰肯定是穿得很好看的。隆庆和隆绪年纪接近,所以一起封也没关系。隆庆的荣誉是一直紧紧跟随着隆绪的。从耶律贤开始,梁王基本就是继承人的封号。
982年,耶律贤去世,隆绪继位,萧绰称制,上台执政。此时隆庆还很小,还在过无忧无虑的宗室生活,其实他一辈子都是无忧无虑的。《乘轺录》说他的调度之物都比隆绪奢侈,这没什么好奇怪的,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他爱用什么用什么。《契丹国志》说隆绪会把进贡的东西让给弟弟,以他的性格是会这么做的。隆绪为了讨好萧绰,会特别疼爱隆庆。这对隆庆来说没什么,在他眼里,隆绪的皇位都是自己的,更何况这点东西。耶律隆绪是喜欢奢侈的,但他在萧绰面前根本不敢。到了亲政后,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和奢侈之风。他在奢侈方面和隆庆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没有实权的时候,不敢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萧绰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她在隆庆面前严肃不起来,因为她特别喜欢这个孩子。隆庆在她面前自然能大摇大摆地走路,除了萧绰,他不尊重任何人。耶律隆绪长期没有嫡子,隆庆就是实际上的继承人。他是辽国皇室最尊贵的成员。隆庆在萧绰活着的时候就有三个嫡子,宗政(查葛)、宗德(遂哥)、宗允(谢家奴)。隆庆也一直以皇位继承人自居,性格张扬跋扈。隆庆和韩德让关系是不太好的,《契丹国志》为了拔高韩德让的权威,说隆绪兄弟把他当父亲一样。实际上萧绰大概率不会让他们这样,隆庆是不可能乐意的。对萧绰来说无所谓,韩德让和隆庆都是她倚重的大臣,他们之间关系不好不构成问题。要是帝系转移到隆庆一脉,萧绰也不会怎么样,隆绪和隆庆都是她的儿子。谁当皇帝都是她的后代。
统和十六年(998)十二月初一,耶律休哥去世,萧绰封隆庆为梁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关于隆庆的封号,辽史记载为梁国王,契丹国志记载为梁王。辽代石刻也有不同说法,“梁王请口口(缺字)番皮一。”《萧汉宁墓志》。“次曰梁国王。”《耶律弘仁墓志》。应该是梁王,萧绰不太可能一开始给他封国王的。看到萧绰封耶律隆庆为梁王,耶律隆绪应该想起了耶律贤封他为梁王的场面。从耶律德光开始,天下兵马大元帅就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或者继承人的位置。耶律隆庆是权臣,一直威胁着隆绪的皇位,耶律隆绪的精神压力是很大的。
耶律隆庆两次随母出征,第一次是统和十七年(999),第二次是统和十九年(1001)。契丹国志说“(隆庆)从其母萧后以行,力战深入,与擒王继忠有功。”俘虏王继忠是在1003年,那次萧绰没有南下。国志应该是把999年、1001年、1003年的南侵行动揉杂在一起了。宋朝史料是会把宋辽战争中的不同战斗揉杂在一起的。隆庆应该只参加萧绰亲自南下的战争。隆庆后面又被封为秦国王,册封时间不明,可能是在1001年,也有可能是在澶渊之盟以后。要是在澶渊之盟以后,那他大概率参加了澶州之战,至于发挥了什么作用就不知道了。
从999年开始,萧绰亲征都会带上隆庆,命第三子隆裕监国,隆绪是儿皇帝,自然得待在军中(第三次不确定,但隆庆大概率在军中)。
澶渊之盟以后,日子平稳了。隆庆的内心并不平稳,他是想着皇位的。萧绰是会安抚他的。在萧绰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有小动作了,“甲午,使臣自雄州入奏,言榷场商旅,贸易于北境,契丹国主弟曰隆庆者,受其馈献,必还其直,又设酒馔犒劳之,且言今与中朝结好,事同一家,道路永无虞矣。上谕辅臣曰:「蕃戎之情,兹亦可见,然更宜慎择疆吏,谨守诏条也。」”《长编》。他在跟宋朝搞好关系。萧绰知道了以后可能会提醒他一下,也可能没什么反应。隆庆做一些狂妄出格的事,她是不会怎么样的。
#耶律隆庆##契丹##辽国##宋辽战争##辽金史##萧绰##萧燕燕##承天太后##耶律隆绪#
980年正月初一,耶律贤封隆绪为梁王,隆庆为恒王。在这么隆重的典礼上,萧绰肯定是穿得很好看的。隆庆和隆绪年纪接近,所以一起封也没关系。隆庆的荣誉是一直紧紧跟随着隆绪的。从耶律贤开始,梁王基本就是继承人的封号。
982年,耶律贤去世,隆绪继位,萧绰称制,上台执政。此时隆庆还很小,还在过无忧无虑的宗室生活,其实他一辈子都是无忧无虑的。《乘轺录》说他的调度之物都比隆绪奢侈,这没什么好奇怪的,隆庆是萧绰最爱的儿子,他爱用什么用什么。《契丹国志》说隆绪会把进贡的东西让给弟弟,以他的性格是会这么做的。隆绪为了讨好萧绰,会特别疼爱隆庆。这对隆庆来说没什么,在他眼里,隆绪的皇位都是自己的,更何况这点东西。耶律隆绪是喜欢奢侈的,但他在萧绰面前根本不敢。到了亲政后,开启辽国的谄媚之风和奢侈之风。他在奢侈方面和隆庆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没有实权的时候,不敢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萧绰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她在隆庆面前严肃不起来,因为她特别喜欢这个孩子。隆庆在她面前自然能大摇大摆地走路,除了萧绰,他不尊重任何人。耶律隆绪长期没有嫡子,隆庆就是实际上的继承人。他是辽国皇室最尊贵的成员。隆庆在萧绰活着的时候就有三个嫡子,宗政(查葛)、宗德(遂哥)、宗允(谢家奴)。隆庆也一直以皇位继承人自居,性格张扬跋扈。隆庆和韩德让关系是不太好的,《契丹国志》为了拔高韩德让的权威,说隆绪兄弟把他当父亲一样。实际上萧绰大概率不会让他们这样,隆庆是不可能乐意的。对萧绰来说无所谓,韩德让和隆庆都是她倚重的大臣,他们之间关系不好不构成问题。要是帝系转移到隆庆一脉,萧绰也不会怎么样,隆绪和隆庆都是她的儿子。谁当皇帝都是她的后代。
统和十六年(998)十二月初一,耶律休哥去世,萧绰封隆庆为梁王、南京留守、天下兵马大元帅。关于隆庆的封号,辽史记载为梁国王,契丹国志记载为梁王。辽代石刻也有不同说法,“梁王请口口(缺字)番皮一。”《萧汉宁墓志》。“次曰梁国王。”《耶律弘仁墓志》。应该是梁王,萧绰不太可能一开始给他封国王的。看到萧绰封耶律隆庆为梁王,耶律隆绪应该想起了耶律贤封他为梁王的场面。从耶律德光开始,天下兵马大元帅就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或者继承人的位置。耶律隆庆是权臣,一直威胁着隆绪的皇位,耶律隆绪的精神压力是很大的。
耶律隆庆两次随母出征,第一次是统和十七年(999),第二次是统和十九年(1001)。契丹国志说“(隆庆)从其母萧后以行,力战深入,与擒王继忠有功。”俘虏王继忠是在1003年,那次萧绰没有南下。国志应该是把999年、1001年、1003年的南侵行动揉杂在一起了。宋朝史料是会把宋辽战争中的不同战斗揉杂在一起的。隆庆应该只参加萧绰亲自南下的战争。隆庆后面又被封为秦国王,册封时间不明,可能是在1001年,也有可能是在澶渊之盟以后。要是在澶渊之盟以后,那他大概率参加了澶州之战,至于发挥了什么作用就不知道了。
从999年开始,萧绰亲征都会带上隆庆,命第三子隆裕监国,隆绪是儿皇帝,自然得待在军中(第三次不确定,但隆庆大概率在军中)。
澶渊之盟以后,日子平稳了。隆庆的内心并不平稳,他是想着皇位的。萧绰是会安抚他的。在萧绰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有小动作了,“甲午,使臣自雄州入奏,言榷场商旅,贸易于北境,契丹国主弟曰隆庆者,受其馈献,必还其直,又设酒馔犒劳之,且言今与中朝结好,事同一家,道路永无虞矣。上谕辅臣曰:「蕃戎之情,兹亦可见,然更宜慎择疆吏,谨守诏条也。」”《长编》。他在跟宋朝搞好关系。萧绰知道了以后可能会提醒他一下,也可能没什么反应。隆庆做一些狂妄出格的事,她是不会怎么样的。
#耶律隆庆##契丹##辽国##宋辽战争##辽金史##萧绰##萧燕燕##承天太后##耶律隆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