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什么整整五千年居然没有抓住一次机遇?为什么五千年后的今天还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与现代文明接轨? 出处之争就好比,火药是中国发明的,但在中国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是终于有一天列强用火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当国人再度谈起“火药是中国发明的”时候,心中是不是会有一点点觉得讽刺和苦涩呢?是不是真的就觉得无比自豪呢? 我们应该重视实质,而非形式。还历史本来面目,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这或许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之一吧。 如果说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那么先进的思想,那我只能说,这些思想知识用在了“读”上,而没有用在“做”上。那么不管西方文明的出处在哪里,比中国早也好,晚也好,既然别人已经“做”得比我们更好,更先进了,那就应该学习,应该承认。我们当然可以让我们的国人了解我们的国学经典,但如果如某些人那样时至今日仍然不停的抱着“你看,西方文明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多少多少年前谁谁谁就说过什么什么了”这样的想法不放,难道不是有那么一点点阿Q的意味吗?打一个不见得恰当的比方,我们当然要让国人知道,火药是我们发明的,但如今我们是应该在当前国际技术的基础之上研究导弹呢?还是回过头从火药开始研究起呢?而且是不是有必要同时也让国人知道,尽管火药是我们发明的,可是由于停留在原地却被人用自己制造的火药来对付自己呢?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