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红楼梦》,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买了十多本有关《红楼梦》方面的书,其中有两部影印手抄本《石头记》和一部英文版的《红楼梦》,都是从旧书市场淘来的,现在书店里已很难买到,价值不菲,弥足珍贵。有一次跟朋友聊起《红楼梦》,开玩笑说:“读《红楼梦》上瘾。”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实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阅读它的冲动。《红楼梦》是我的精神家园,是我的宗教,今生只愿为《红楼梦》而陶醉。
《红楼梦》里有一个人物备受争议,那就是花袭人。很多红迷朋友包括一些红学家都认为袭人是怡红院里的告密者,正是她的告密才使得晴雯被逐,致死。是个貌宽厚内狡诈的小人。刚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也这样认为。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袭人被冤枉了,越想越觉得袭人好可怜,不行,我得替袭人鸣冤,抱不平。
袭人被认为是告密者,主要是《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的两个所谓证据。第一个所谓证据是这一回里王夫人的一句话,王夫人说:“打谅我隔得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都在这里。”明明白白告诉人们怡红院里有王夫人的卧底,那么谁是潜伏者?很多读者想当然的认为是袭人。理由是王夫人对袭人最好,并且她已把袭人内定为宝玉的姨娘了,通俗的说,就是小老婆。那袭人还不死心塌地的给王夫人效劳?这个证据准确的说只是一个猜测,一个看似合理的猜测。再合理的猜测也不等于证据。
再看第二个所谓的证据,就是贾宝玉对袭人的怀疑,原文如下: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到:“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玩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很多读者认定袭人“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这一举动是做了亏心事被宝玉怀疑而感到惭愧的反应。于是袭人就是告密者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袭人发觉自己受到王夫人的“特殊照顾”后,一种正常的害羞心理。这是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孩儿涉及到婚嫁问题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袭人面对宝玉的怀疑,只是叹息道:“天知道罢了。此时也查不出人来了,白哭一会子也无益。倒是养着精神,等老太太喜欢时,回明白了再要她是正理。”没有据理力争,没有大吵大闹,但她却在对天起誓:天知道。我认为这句话很有力量,有千钧之重。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谁是谁非,老天自有公判。我觉得袭人再狡诈也不至于到明知自己做了坏事却喊着要老天来公判这样的豪言壮语来。王熙凤那么老辣,也没到这一地步。她在弄权铁槛寺时说:“我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做坏事敢作敢当,不怕报应,就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难道花袭人比王熙凤还阴险?不会吧!
在第三十三回里,袭人第一次向王夫人“进谏”,让王夫人对她刮目相看,而且被袭人感动的语无伦次,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这一回里有一段王夫人和袭人的对话,可能有的读者没有特别关注,原文如下:王夫人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天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为二爷霸占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打的,还有别的缘故。”袭人道:“别的缘故实在不知道了。”从以上对话中,我们知道袭人对王夫人撒谎了。宝玉的小厮茗烟已经告诉袭人“贾环在贾政面前诬陷宝玉”这件事的,那她为什么要向王夫人撒谎呢?真是耐人寻味。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如袭人没有撒谎,结果会怎样?王夫人从袭人这里得到确认之后,,贾府内嫡庶两派又将兵戎相见,硝烟四起。赵姨娘和贾环这一对“苦瓢子”可就有“好日子”过了。所以我认为袭人撒谎是本着从大局出发,息事宁人的做事原则的。她的谎言是善意的谎言。袭人本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王夫人更加宠爱她的,但是她没有那样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袭人智慧,善良的一面。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是告密者呢?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向领导靠近乎,都还要无中生有的编出些“故事”去领导耳朵里吹风,期望得到“宠幸”并从中谋利。这些人和袭人相比,差距何其远啊!
《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给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的正面形象在这里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了。如果她是告密者小人的话,那最终得到袭人的优伶蒋玉菡就不能叫有福了,应该叫有祸才对。
不知道红迷朋友能否认同我的观点,给袭人“平反”。当然袭人并非完人,正如鲁迅所说:《红楼梦》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我认为袭人最大的缺点是矜持有余,灵性不足。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所谓“苔花虽小,也学牡丹开”,不足之处,希望广大红迷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红楼梦》,《红楼梦》能让很多读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就是它的魅力。当红的草根明星旭日阳刚主唱王旭说:当我在人流穿梭的地下通道忘情歌唱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那么自封为草根红迷的我要说:当我在夜深人静里沉醉于《红楼梦》中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朋友问我,读《红楼梦》的收获是什么?我说:“《红楼梦》帮我洞察社会,感悟人生,最重要的是教给我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要包容,大度,关爱生命。”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艺术带给人的快乐,是人类最高级,最持久的精神享受。”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红楼梦》里有一个人物备受争议,那就是花袭人。很多红迷朋友包括一些红学家都认为袭人是怡红院里的告密者,正是她的告密才使得晴雯被逐,致死。是个貌宽厚内狡诈的小人。刚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也这样认为。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袭人被冤枉了,越想越觉得袭人好可怜,不行,我得替袭人鸣冤,抱不平。
袭人被认为是告密者,主要是《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的两个所谓证据。第一个所谓证据是这一回里王夫人的一句话,王夫人说:“打谅我隔得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都在这里。”明明白白告诉人们怡红院里有王夫人的卧底,那么谁是潜伏者?很多读者想当然的认为是袭人。理由是王夫人对袭人最好,并且她已把袭人内定为宝玉的姨娘了,通俗的说,就是小老婆。那袭人还不死心塌地的给王夫人效劳?这个证据准确的说只是一个猜测,一个看似合理的猜测。再合理的猜测也不等于证据。
再看第二个所谓的证据,就是贾宝玉对袭人的怀疑,原文如下: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到:“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玩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很多读者认定袭人“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这一举动是做了亏心事被宝玉怀疑而感到惭愧的反应。于是袭人就是告密者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袭人发觉自己受到王夫人的“特殊照顾”后,一种正常的害羞心理。这是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孩儿涉及到婚嫁问题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袭人面对宝玉的怀疑,只是叹息道:“天知道罢了。此时也查不出人来了,白哭一会子也无益。倒是养着精神,等老太太喜欢时,回明白了再要她是正理。”没有据理力争,没有大吵大闹,但她却在对天起誓:天知道。我认为这句话很有力量,有千钧之重。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谁是谁非,老天自有公判。我觉得袭人再狡诈也不至于到明知自己做了坏事却喊着要老天来公判这样的豪言壮语来。王熙凤那么老辣,也没到这一地步。她在弄权铁槛寺时说:“我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做坏事敢作敢当,不怕报应,就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难道花袭人比王熙凤还阴险?不会吧!
在第三十三回里,袭人第一次向王夫人“进谏”,让王夫人对她刮目相看,而且被袭人感动的语无伦次,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这一回里有一段王夫人和袭人的对话,可能有的读者没有特别关注,原文如下:王夫人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天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为二爷霸占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打的,还有别的缘故。”袭人道:“别的缘故实在不知道了。”从以上对话中,我们知道袭人对王夫人撒谎了。宝玉的小厮茗烟已经告诉袭人“贾环在贾政面前诬陷宝玉”这件事的,那她为什么要向王夫人撒谎呢?真是耐人寻味。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如袭人没有撒谎,结果会怎样?王夫人从袭人这里得到确认之后,,贾府内嫡庶两派又将兵戎相见,硝烟四起。赵姨娘和贾环这一对“苦瓢子”可就有“好日子”过了。所以我认为袭人撒谎是本着从大局出发,息事宁人的做事原则的。她的谎言是善意的谎言。袭人本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王夫人更加宠爱她的,但是她没有那样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袭人智慧,善良的一面。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是告密者呢?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向领导靠近乎,都还要无中生有的编出些“故事”去领导耳朵里吹风,期望得到“宠幸”并从中谋利。这些人和袭人相比,差距何其远啊!
《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给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的正面形象在这里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了。如果她是告密者小人的话,那最终得到袭人的优伶蒋玉菡就不能叫有福了,应该叫有祸才对。
不知道红迷朋友能否认同我的观点,给袭人“平反”。当然袭人并非完人,正如鲁迅所说:《红楼梦》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我认为袭人最大的缺点是矜持有余,灵性不足。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所谓“苔花虽小,也学牡丹开”,不足之处,希望广大红迷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红楼梦》,《红楼梦》能让很多读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就是它的魅力。当红的草根明星旭日阳刚主唱王旭说:当我在人流穿梭的地下通道忘情歌唱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那么自封为草根红迷的我要说:当我在夜深人静里沉醉于《红楼梦》中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朋友问我,读《红楼梦》的收获是什么?我说:“《红楼梦》帮我洞察社会,感悟人生,最重要的是教给我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要包容,大度,关爱生命。”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艺术带给人的快乐,是人类最高级,最持久的精神享受。”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