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学生众多,而考科及第者寥寥,国子监生甚至考不过一般州县举送的学子,主要是因为国子监里多来自官宦世家的纨绔子弟普遍厌学而不勤奋。正如代宗时礼部侍郎杨绾上疏奏贡举之弊:对唐高宗以来“ 进士加杂文,明经填帖,从此积弊,浸转成俗”,“ 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扬己,喧腾于当代”的浮薄风气深恶痛绝,提出:“明经、进士并停。其国子监举人,亦请准此”的建议,激烈反对国子监举人参加科举考亣试,乃至否定整个科举制度。给事中李廙、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状与绾同。宝应二年六月依杨绾此议下敕。不过杨绾否定科举的奏文后来没有实行下去,但国子监不甚景气的状况似再没有改变。元和十三年十一月郑余庆甚至说到“太学荒毁日久,生徒不振”,问题严重至国子监需要官员拿出俸禄帮助缮修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