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后现代花痴生活”当然是相对于“前现代”或者“现代”而言的。
二十年前,我只听说“四大天王”的名号,却常常数不清楚。
十年前,我已经进入藐视追星族的阶段,虽然也有喜欢了很久的偶像,但远没有那种守着被他车子溅了一身的泥点子不舍洗掉的痴情,所以也算不上花痴。
那时我们还不叫花痴,也不叫粉丝,而叫追星族,也有称发烧友的。其实“发烧”也好,“粉丝”也好,都是从英文fans来的,追星族却是我们本地产的。
我本该有的“前现代花痴生活”,似乎都付与了三堵白墙、一块黑板,还有不管我爱或不爱都始终在那里的书本和试题。不过我们似乎还是知道几个明星的,记得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郑智化和刘德华了。可能当年在大陆影响比较大的,郑智化是我最佩服的,而刘德华是我最痴迷的吧。我还记得自己宿舍的床头曾经贴过一张华仔的海报。
再后来似乎就是大学时迷恋的周华健、张信哲了。大学宿舍一个好友是哲迷,起初我嗤之以鼻。后来我也迷上了阿哲,还振振有词地和她比试:我也许比不上她来得热烈,却绝对比她持久。如今想起来,喜欢阿哲也有十几年了,看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后现代花痴生活”当然是相对于“前现代”或者“现代”而言的。
二十年前,我只听说“四大天王”的名号,却常常数不清楚。
十年前,我已经进入藐视追星族的阶段,虽然也有喜欢了很久的偶像,但远没有那种守着被他车子溅了一身的泥点子不舍洗掉的痴情,所以也算不上花痴。
那时我们还不叫花痴,也不叫粉丝,而叫追星族,也有称发烧友的。其实“发烧”也好,“粉丝”也好,都是从英文fans来的,追星族却是我们本地产的。
我本该有的“前现代花痴生活”,似乎都付与了三堵白墙、一块黑板,还有不管我爱或不爱都始终在那里的书本和试题。不过我们似乎还是知道几个明星的,记得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郑智化和刘德华了。可能当年在大陆影响比较大的,郑智化是我最佩服的,而刘德华是我最痴迷的吧。我还记得自己宿舍的床头曾经贴过一张华仔的海报。
再后来似乎就是大学时迷恋的周华健、张信哲了。大学宿舍一个好友是哲迷,起初我嗤之以鼻。后来我也迷上了阿哲,还振振有词地和她比试:我也许比不上她来得热烈,却绝对比她持久。如今想起来,喜欢阿哲也有十几年了,看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