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出叔分享的搞笑贴让我想起写这个来了。
严格来说critic在这里应该说criticism,国内一般称批评或批判性评论;review一般称评述或回顾。两者有微小的差别,大体来说混用的影响不大,但对于文字洁癖者是应当斟酌使用的。但应注意的是,国内对于“批判性评论”有非常大的误解,似乎认为批评就是非要提出几点缺点才能体现评论者的水平,这是大错特错并且幼稚可笑的想法。
首先应当了解的一点是,对于艺术品的评论/评述方法有非常多种类,仅仅在百度欧美音乐圈里可见的,且不论评论水平高下的音乐评论,依照评论对象大体可分四种:1、评论音乐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特征的;2、对音乐的文化批评(所谓的“以音乐史观来评论音乐”) 3、对艺术内容中的观念批评的(在音乐当中主要体现为对词的评论); 4、评论人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及反思体验。有时一篇好的评论会交叉出现以上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评论方向,这是正常的。
其次使用标题两词时应当明白,尽管在网络论坛这种发言行为无甚影响力的地方,所谓的评论都不过是业余性质而已,但即使是业余的评论水准或技能,也应当有评论的姿态与内容;如果使用此等词汇之后接下来的“评论”内容仅仅不过撒娇式“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很有感觉/我没感觉”,那么读者应当明白此人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标题党,可耻的小骗子罢了。
由于第四种评论内容有时可能与“撒娇回帖”的内容有近似,我说明一下这一种评论的大概由来。众所周知,流行音乐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萌芽发展,至今业已走过一个世纪有余,这一历程与西方当代文化同路,尤其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转折期出现了摇滚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哲学从理性到非理性、确定论到非确定论的变革。尽管流行音乐因为其商业性质不能改变其滞后性、犬儒性,使得依附其而来的音乐评论参杂着一定的现代主义倾向、甚至浪漫主义时期的评论恶习,但发展到了今天,后现代主义美学依然是其最重要的依据。
在后现代主义当中,“文本-读者关系”比起“作者-文本关系”是更重要内容,迁移到音乐这一具体类别来讲,就是“音乐-听众关系”/“演绎者-音乐关系”。何以今天的流行音乐在结构与制作上,乃至到歌者表达当中有着如此大的改变?我认为其中一点就是后现代主义当中流行的“留白”观念在作祟,流行音乐学会了“留白”以刺激听众与作品对话能动,以增加听觉体验。由于这一种体验往往因人而异,因此前三种评论方式无法完成任务——但若作为认真评论者,便应当结合适当的例子,或形象或比喻地描述其个人感受,说出理由各种,若能旁征博引便是最好。“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很有感觉/我没感觉”是不足够的。
自然,“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很有感觉/我没感觉”这种感受是最直接的,在论坛作为回帖内容绝对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只是勿作“砖家状”,勿拟“review/critic”一类的标题便可以了。实在想要这么装模作样惹人讪笑的,建议出门左转先到歌星吧领取贱民狗牌。
严格来说critic在这里应该说criticism,国内一般称批评或批判性评论;review一般称评述或回顾。两者有微小的差别,大体来说混用的影响不大,但对于文字洁癖者是应当斟酌使用的。但应注意的是,国内对于“批判性评论”有非常大的误解,似乎认为批评就是非要提出几点缺点才能体现评论者的水平,这是大错特错并且幼稚可笑的想法。
首先应当了解的一点是,对于艺术品的评论/评述方法有非常多种类,仅仅在百度欧美音乐圈里可见的,且不论评论水平高下的音乐评论,依照评论对象大体可分四种:1、评论音乐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特征的;2、对音乐的文化批评(所谓的“以音乐史观来评论音乐”) 3、对艺术内容中的观念批评的(在音乐当中主要体现为对词的评论); 4、评论人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及反思体验。有时一篇好的评论会交叉出现以上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评论方向,这是正常的。
其次使用标题两词时应当明白,尽管在网络论坛这种发言行为无甚影响力的地方,所谓的评论都不过是业余性质而已,但即使是业余的评论水准或技能,也应当有评论的姿态与内容;如果使用此等词汇之后接下来的“评论”内容仅仅不过撒娇式“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很有感觉/我没感觉”,那么读者应当明白此人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标题党,可耻的小骗子罢了。
由于第四种评论内容有时可能与“撒娇回帖”的内容有近似,我说明一下这一种评论的大概由来。众所周知,流行音乐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萌芽发展,至今业已走过一个世纪有余,这一历程与西方当代文化同路,尤其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转折期出现了摇滚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哲学从理性到非理性、确定论到非确定论的变革。尽管流行音乐因为其商业性质不能改变其滞后性、犬儒性,使得依附其而来的音乐评论参杂着一定的现代主义倾向、甚至浪漫主义时期的评论恶习,但发展到了今天,后现代主义美学依然是其最重要的依据。
在后现代主义当中,“文本-读者关系”比起“作者-文本关系”是更重要内容,迁移到音乐这一具体类别来讲,就是“音乐-听众关系”/“演绎者-音乐关系”。何以今天的流行音乐在结构与制作上,乃至到歌者表达当中有着如此大的改变?我认为其中一点就是后现代主义当中流行的“留白”观念在作祟,流行音乐学会了“留白”以刺激听众与作品对话能动,以增加听觉体验。由于这一种体验往往因人而异,因此前三种评论方式无法完成任务——但若作为认真评论者,便应当结合适当的例子,或形象或比喻地描述其个人感受,说出理由各种,若能旁征博引便是最好。“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很有感觉/我没感觉”是不足够的。
自然,“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很有感觉/我没感觉”这种感受是最直接的,在论坛作为回帖内容绝对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只是勿作“砖家状”,勿拟“review/critic”一类的标题便可以了。实在想要这么装模作样惹人讪笑的,建议出门左转先到歌星吧领取贱民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