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吧 关注:690贴子:2,277
  • 3回复贴,共1

【转的】心存汉室的末路英雄——蜀汉大将军姜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南1楼2011-05-29 12:15回复
         九伐中原空劬劳,最后一次北伐后,姜维也不得不为避祸而去屯田。然而司马昭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马上就发兵派人绊住姜维,另又派兵去攻击蜀汉。姜维早修书于后主派兵镇守阴平等重要隘口。这位后主,怎么评他呢,他平时是不管政治的,但对大臣们又很宽容和善,也并非许多传言那么冥顽愚蠢(这里愚蠢是指傻子)。不如简单些说吧,几乎是权重之臣向他请求,他都会很听话,他很诚实(连司马昭都很喜欢他)。如果说他之前纵容伯约多次出师北伐是错误的,那么他这次首到伯约的书信而听信宦官谗言是大错特错,他此生最大的错误也莫过于此了。他父亲刘备白手起家拼了一辈子就毁在这里了,犹记得当年刘备攻取西川时折了"凤雏"--庞统军师(而庞军师不死汉室复兴是极有可能的),可见这是多大的代价,而刘禅就这样一摆摆手,一点点头就败出去了。在此很多人都认为是伯约的疏忽,其实他早就意会到此点,却是那位后主突然"醒悟",于是有了后来姜维与钟会相持在剑阁而邓艾侥幸偷渡阴平成功的伟绩,创造了蜀汉迅速而又传奇的败亡。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诸葛亮丞相的亲生儿子诸葛思远的忠烈作风。演义中写到他的只在绵竹关一战,而且他明明可以守住关隘却要死战丢了隘口,最后却留得忠烈之名受到厚葬,伯约死后却遭到不得安息的下场。话从头说来,诸葛思远承袭了其父武乡侯的名爵,在朝中应是十分有名望的,据说他与姜维不和(这很简单,一父二子,他怎能不怀妒忌心?),在宦官当政时候身为丞相嫡亲竟然托病不出,不参内政。且照他与邓艾交战来看,他确有武才,也不见得他对父亲遗愿北伐之事有过帮助。在最后绵竹关一战里他发书去吴求救,这一举动比较明智,但成都粮食足够,他明明可以坚守到姜维引兵来救,再加上已向吴求救,却不坚守,竟然被敌人一封信激怒而冲出去拼个死活,死后留个忠烈之名,甚让世人景仰。确实,他很忠烈了,但这个忠烈败了蜀汉了,有多少后人思考过?于是我甚感叹,诸葛丞相的亲子真比不过他的徒弟。
         诸葛思远战死,绵竹关失陷,谯周劝后主投降,在此时钟会因攻剑阁不得而准备离开,姜维军中却已收到后主的劝降书。长痘痘怎么办在此有人认为姜维应该早引兵去救绵竹,可是剑阁乃蜀之要道,剑阁失,蜀必亡,若是此时伯约引兵去救则反而会立即让成都失陷。(别以为剑阁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重要失手之处在阴平道,若过阴平有重兵把手,邓艾即使侥幸偷渡也被会打退,接下许多小将纷纷见风使陀不战而降,纵然剑阁把守严谨也不能挽回局面。
         将帅为降而主先降,真天大的讽刺。收到后主的劝降书,姜维手下的兵士无不愤怒,拔刀砍石。后世许多人同意此时伯约就应该以死表节,然而他不似历代匹夫为求忠烈而死,却想出了此生最后一个计谋,干出了旷古绝今的一件事--假投降。成则保存蜀汉,败则死无葬身之地并且遭到骂名流传千古。他利用了钟会和邓艾的勃勃野心,挑起内讧,试图恢复蜀汉,并常常使人送书与后主让后主暂且忍辱,可惜最后他没算计到司马昭,却也做到孔明临死也未做到的事,那就是让敌人也与自己陪葬--孔明没整死司马懿,他却整死了钟会邓艾。
         在许多人看来,假投降一计成功可能性很微,可是伯约却不死心仍要一拼,足见其胆识与聪明如此惊人,不过,我认为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性急。不仅是他,这一个性急当年害了庞统军师、张飞将军等等许多名人,甚至是丞相后期多次北伐也微有这个迹象。他急于成功,忽略了司马昭也该会觉察钟会有谋反之心,而他也忽略了在灭了钟会和邓艾后能否稳定局势,因为余下还是大量魏兵。我认为他行此计,应该徐徐图之,先想法骗过司马昭,与朝中的忠臣将佐商量密议,并且向东吴请救援,再以行吕子明胜关羽之计以德涣散魏军军心。可是蜀汉终究要灭亡,谁都阻挡不了。即使不毁在后主手里,也会毁在他儿子手里。观刘氏后人,比较有能耐的唯北地王,但宗法之礼不可废,何况大权实不在君王之手。实质,蜀不能兴汉的因素在生根在关羽死之时,所以蜀汉灭亡也早已注定,即使姜维是姜子牙再世,也回天乏术。
         假投降一事的结局是极其惨烈的,三位名将一下都成了蜀汉的陪葬品,而伯约最后也迫自刎,落到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步,后世不情者多有对给他加上"不忠"的名目。试问,何谓忠烈?是如诸葛思远不思前顾后就义为忠烈?是也。是岳飞对国家的失志不变?是也。是文天祥至死反抗?是也。他们都是忠烈,是拼死方休的忠烈。而姜维的忠烈是至死方休、旷古绝今的。大将军是一个神圣的名号,不是任何人都配得上的;武乡侯的弟子这一个高高在上的名目也不是任何人都配得上的。在政治眼中,他们不会认为伯约算什么。然而在我眼中,以精神死节角度来看,姜伯约做到了,不愧是蜀汉的大将军,不愧是诸葛丞相的弟子。
         观伯约一生,是观蜀汉在苦痛中挣扎的后期也。记得有一对联如此言:"诸葛未亡犹是汉,姜维不死尚为刘。"其实,蜀汉真正的灭亡不在后主投降,是在姜维自杀之时,绚烂而传奇。
    


    IP属地:湖南8楼2011-05-29 12:17
    回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姜维本为魏人,他幼年丧父,孝顺家母,然而他放弃母子温馨的生活,放弃了平淡享受的清闲生活,却苦撑着蜀汉这块大石三十年,至死方休。在九泉之下的丞相与千万卫国的子民应宽慰,在晋朝大地上耀武扬威的蜀降将应羞愧,百万蜀民可以痛恨鄙视魏人,但不能不敬仰姜大将军。
           后人认为伯约拒绝家母求他归国是为不孝,我则认为他这孝不同于徐庶的愚孝,徐庶的愚孝毁了他一生,而伯约绝不是第二个徐庶,可惜他太迟了,他出生迟了二十年,否则汉室兴盛会有望。追溯到关羽败亡是复汉失败的开始,那么败亡的原因则是关羽身边缺少有谋之士,而纵观蜀汉历来谋略之士能称奇唯诸葛亮、庞统、徐庶和姜维。然而早年徐庶离刘、庞统战死,诸葛亮不能顾及两地,关羽手下之能人甚短缺,因此败亡,有了后来白帝城痛心的遗言。为此可惜伯约,为什么来何迟也?却走进了蜀汉后期的一滩浊水,成了忠烈惨死却不被众人理解的末路英雄,哀哉,痛哉!故有诗云: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在没有看演义之前,我就一直十分敬佩与仰慕诸葛丞相和赵云将军,却不知道在蜀汉后期、在故事的最后竟然出了一位被历史失落了的大将军。观演义,似姜维文武无全(伯约确有文学成就,可惜少流传至今)、有勇有谋、相貌出众(看完演义,你会发现这是很珍贵的资本)、又是小诸葛与小赵云的结合,在三国里是少之又少。可是生逢乱世,更是乱世之末,伯约此生最大错事莫过于出生错了时间,遭至"亡国之臣"的诬蔑,然而他不甘做"亡国之臣",他身为大将军、权倾朝野,身为武乡侯诸葛丞相的弟子,岂能做亡国之臣。于是,从他留下演义里最悲凉的遗言--"吾计不成,乃天命也!"后自刎而死时,我就肯定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永远不变的姜维少将。
           此文笔到该处,我也惊叹竟然有六千多字了。说实话,古今英雄何其多,能为一位英雄作此长评实乃首次。最后还以一诗以结全文:
           白帝江水闻涕泣,五丈秋风诉余身。
           天水麒麟应无双,兵戈刀剑乱世争。
           纸上谋略智过人,沙场戎马附一生。
           至今犹唱蜀道难,问谁又怜剑阁魂?
           又赋一词:忆少年
           枯松倒挂,悲鸟啼泣,萦岩山峦。峥嵘似剑阁,崔嵬与天隔。血溅兵戈归黄土,纵违天、也成空梦。飞湍流万恨,看旌旗犹伫。
           叹哉,大将军最后战斗的地方竟在剑阁,让我想到了诗仙的《蜀道难》,如此熟悉亲切。
      


      IP属地:湖南9楼2011-05-29 12:17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08 0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