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菩提
生命尽管是有缺陷的,但生活是需要赞赏的,一个人如果否定自己的特质,不可能拥有美丽的人生,也不可能拥有幸福。
◎为利益众生,实现佛法,付出心力,而生欢喜,谓之‘法喜’。
◎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我们在读书或创业时,自己先要有一个发心,就是发‘为人服务、为人牺牲奉献、永不退转’的誓愿,这叫做‘不忘初心’。
◎有时我们常怪别人不听自己的话,其实自己何尝听自己的话,最不听自己话的人,就是自己。
◎古人云:不责人过错,不举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矣!
◎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
◎心念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才有必要把心念拿来念佛,把我们的心念安置在最高能量,最欢喜、清净、慈悲的状态。
◎六欲天虽然享受福乐,没有痛苦、烦恼,但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的问题。一场好梦总要醒过来,这是我们不选择诸天为归依处的原因。
◎学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觉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学佛之路,而不是在佛门边缘歇脚,或者走入歧途。
◎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份灾。
◎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著和乐的日子。
◎最平淡的日子,心里最安定,宁静最美,安定最乐。
◎勇气不可失,信心不可无,世间没有‘不能’与‘无能’的事,只怕——不肯。
◎以‘他*的心’爱天下的众生,以‘菩萨的智慧’教育子女。
◎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得到回报,就不会有烦恼。
◎爱要浓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浓,则苦的喝不下。
◎要谈情,就必须谈长情——觉悟的情;要说爱,就必须说大爱——解脱的爱。
◎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干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父母过分爱子女,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定成长。
◎人生能平安顺心并非是没有横逆,而是因为你有能力转化它。
◎一个人要先能够‘忍受’,忍受失望、忍受怜悯、忍受瞧不起、忍受瞧得起、忍受爱、忍受迷失,然后才能自由自在的追寻自己的理想。
◎有许多事情,你要先‘受、得了’,然后才能找出意义。
◎我们不要对目前的遭遇,存有任何埋怨的心理,应该以平静了业的心情来承受,并且要以更虔诚的心来忏悔行善,以弥补自己所造的业。
◎谨慎、警觉,是心航的导师;光明、柔和,是内在的佳侣。
◎不管佛菩萨再慈悲,业力再怎么化解,人终究还是有要走的一天,重要的是我们从人生里学到了什么。因为觉悟,让我们有重生的机会,有忏悔的机会,有在这个生命里重新得到启示的机会。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当我们年龄渐长,愈来愈觉得钱之可贵,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爱。岂知在这世界上,没有钱之前,早有了爱。当我们没有赚到钱之前,早赚到了爱,我们因爱而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钱,只带得去满怀的爱。
◎网路联结了全世界的讯息,却接收不到人们心底真实的感情。
◎要想能够说出正面的话、良善的话、有意义的话,首要之务就要从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始,有净化的心灵,就会有净化的意念,有净化的意念才能说出良善美好的言语。
◎没有被日出万丈的光芒照过眼睛,没有与月光并肩同行过,没有听过树与风的合奏,你如何体会净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