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可吧 关注:60贴子:1,101
  • 4回复贴,共1

吴行:书法至境是古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吴行:书法至境是古雅
河南日报记者 冻凤秋
那是一个僻静的所在,120平方米的大书房,陈设典雅古朴,墙上挂着放大了的《丧乱帖》《兰亭序》等经典碑帖,家具大都是他收藏的老物件儿。宽大的檀木书案上,一幅尺丈余的小楷还没写完。他喝着茶,言语间透着爽直、沉稳和大气。他就是书法家吴行。有着传奇人生经历和深厚书法造诣的他面对书法艺术,依然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说:“我曾企图和唐人在书法上做一撕咬,但发现自己终不能对峙。退而与宋人对视,希望不会有太大落差。”
沈腰潘鬓一书生
面容沧桑,头发稀疏,身形瘦削,才四十多岁的吴行看起来远远大于他的实际年龄。他骨子里仍是个书生。他说:“我就是个写字的。”书斋里的吴行,读着书写着字的吴行,是最真实的吴行。每一个阳光初照的清晨,每一段静谧的闲暇,他都视若珍宝。他拈了他的毛笔,蘸足生命的墨汁,与古人对视,恣意狂舞。
年幼时的吴行还有些心不在焉。一个小石板,一支毛笔,在姥爷的指教下习字。上小学时,他曾住在新安县铁门镇的外婆家,著名的“千唐志斋”就在那里。“千唐志斋”是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所建,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少年吴行经常跑进“千唐志斋”嬉戏玩耍。那里的千余方唐代碑刻,潜移默化影响着吴行。多年后,他正是凭借一幅唐楷册页在4000多件中国书协会员参展作品中技压群雄,夺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大奖第一名,成为“兰亭状元”。专家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法度严谨,行笔劲健;浑古入化,宛然唐风。而他收藏的唐代墓志已有近百方。他说:“这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
因为这缘分,他不断书写着传奇人生:他青年才盛,上世纪80年代从煤矿踏入书坛,24岁就走进全国书展,成为河南第一位国展获奖者;他曾两次大病沉疴,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故号“复生子”;他因负债投身商海,靠智慧和才能迅速积累起财富,又很快为字画散尽千金;他远离书坛10多年,一朝复出,便独占鳌头。他说:“我离商人很远,和书香很近,走再多的路,绕再多的弯,最终还是回到书法上。书法是我心灵的净土,是我永远的功课。”
宁静自在真般若
吴行斜着身子坐在桌边,耐心地研墨,然后一笔一画地写着小楷,眉宇间宁静自在。他说:“我曾经在只有9平方米的房间里写字,地方太小,就养成了斜着身子写字的习惯,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最初练习书法,他什么都学,什么都写,急于标新立异与人不同。后来渐懂书写的规矩,开始接触大量的古碑帖,“学着理解古人,消化古人,完善自己”。在雄强朴拙的北碑和灵动韵致的南帖间,他探寻了一条兼容之路。经历过大生大死的感悟后,他由嗜好行草转向痴迷楷书。“对唐人小楷,我是无法释怀的,它的结构紧凑、法度严谨、行笔劲健,可谓登峰造极,令人神往。”至今,他每天写字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出差在外,他也随身带着砚台,临池不辍,从未间断。书写时,他展卷挥毫,物我两忘。他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古雅。对传统的理解有多深,创作的水准就有多高。我从不愿把自己早早固定在一个框内,形成什么自我风格,只是不断靠近古人,一点点亲近工具,熟练技法。”他寄语青年书法爱好者:“不要为了吸引别人眼球而追求新奇、怪异,书法要扎实平整,勿求张狂。”
书法之外,他痴迷收藏。除了字画、家具,他还收藏有百余件金铜佛像。以求滋养自己,提高眼界。为了获取佛教知识,他细读佛经,感悟良多。他为自己的书房取名“般若堂”。如今,他的心境日渐平和、谦逊,继续着苦行寂寞之路,他认为经典不可超越。只有安静读书,辛勤探索,方能如参禅般在线条间寻找人生的大智慧。⑥2


1楼2011-07-02 12:34回复
    吴行印象---赵世信
    认识吴行,就是几年前的事。那时他在三门峡,已小有名气。不仅字写得好,更是收藏家。主要收藏古字画,名家之作从不放过。共同爱好使我们一见如故。吴行又名复生子。数年前曾生过一场大病,和阎王爷打过几场交道,阎王爷怜他有才,不肯收留,才让他返回阳间。经过这场大病,一条壮汉变得骨瘦如柴,腰椎也伸不直。加上平时邋邋遢遢,恰似济公。常见他把右手伸进裤子里挠痒痒,似乎那里藏着学问和字画。生活虽不讲究,做学问却极认真。经史诗赋,古代名篇,张口就来,倒背如流。尤爱历代名帖和绘画书籍,见了就买,不问贵贱,已收藏上万册。还爱名砚、名笔、名墨、名印石,加上他收藏的历代书画作品,简直可举办一个艺术博物馆,他对友率真,一高兴起来,表情动作如顽童,酒场上更是真情毕露,三杯酒下肚,手舞足蹈,肚子里的花花肠子根根都抖搂出来。有时又装熊装蒜,死皮赖脸,我称之“小赖孩”。在艺术品市场上他俨然换了个人,不仅眼力厉害,很能砍价,把“商人的狡猾”施展得滴水不漏。但他并不爱财如命,只要碰上中意的东西,也肯出高价。碰到知心的好友,也肯将心爱的藏品慷慨奉送,眼皮也不眨。最可贵处是他对艺术的痴迷,他书法造诣颇深,诸体皆能,尤长于小楷,业内人称河南无出于其右者。他的书法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展,亦多次荣获大奖。但他从不自满,每日临写不止,视书法艺术为生命。
    三年前,他从三门峡来郑州发展。在未来大道一栋楼里,租了整个三楼,精心设计装修,开了一家七贤居茶社。可以说,其档次不仅在中原独有,在京津沪亦罕见。茶社古香古色,有流水戏鱼,有竹石芭蕉,有江南风味的茶点,更引人的是一进茶社,触目皆是古今著名书画家的真品原作。像何绍基、于右任、张大千、陆俨少、齐白石、康有为、曾国藩、左宗棠、唐云、翁同龢等名家的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走进茶社,品茶是一大享受,欣赏书法名作更是一大享受。自从茶社开放,我是常客,除了品茗赏玩,还在吴行的书房中,展纸挥毫,当场聆听他的评判指教。省会文人雅士,外地来郑州的书画家,也多来此聚会。每有书友至,吴行拿出好茶,让茶艺师现场进行茶艺表演。当文友、书友们品足了茶,对他的藏品赞不绝口时,吴行一副满意、满足又有点腼腆的可爱表情。
    


    2楼2011-07-02 12:35
    回复
      中国“兰亭七子”吴行
      继去年赢得我国书法界的最高奖项“兰亭奖”之后,9月12日,我省青年书法家吴行又在“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中力挫群雄,跻身“兰亭七子”,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书法家。
      “兰亭七子”之名来源于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42位名士在绍兴兰亭雅集,吟诗挥毫,留下千古绝唱。而“兰亭雅集42人展”参展者恰与1600年前暮春的那次著名聚会的参与人数相同。
      该项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和绍兴市政府等单位主办,6月20日在绍兴启动,是我国书法界的一件盛事,云集了我国的知名书家。活动通过个人自荐、公众推选、公众评选及专家推举、审定等两个阶段,确定100位入围书家,再由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出42人。然后,再从42人中遴选出10名优秀者进行论文答辩,最后根据参赛作品和论文答辩的总分决出7名优异者,称为“兰亭七子”。
      此次吴行参赛的两幅作品均为行书。他的论文《论王羲之的学术成就和书史地位》在答辩中获得最高分。
      据悉,我省入围42人展的书家共6人,除吴行外,还有李刚田、周俊杰、许雄志、米闹和王乃勇等5人。
      吴行是我省著名的青年书法家,去年12月,他凭借270字小楷作品夺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第一名。(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陈炜)
      


      3楼2011-07-02 12:35
      回复
        中国“兰亭七子”吴行
        继去年赢得我国书法界的最高奖项“兰亭奖”之后,9月12日,我省青年书法家吴行又在“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中力挫群雄,跻身“兰亭七子”,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书法家。
        “兰亭七子”之名来源于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42位名士在绍兴兰亭雅集,吟诗挥毫,留下千古绝唱。而“兰亭雅集42人展”参展者恰与1600年前暮春的那次著名聚会的参与人数相同。
        该项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和绍兴市政府等单位主办,6月20日在绍兴启动,是我国书法界的一件盛事,云集了我国的知名书家。活动通过个人自荐、公众推选、公众评选及专家推举、审定等两个阶段,确定100位入围书家,再由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出42人。然后,再从42人中遴选出10名优秀者进行论文答辩,最后根据参赛作品和论文答辩的总分决出7名优异者,称为“兰亭七子”。
        此次吴行参赛的两幅作品均为行书。他的论文《论王羲之的学术成就和书史地位》在答辩中获得最高分。
        据悉,我省入围42人展的书家共6人,除吴行外,还有李刚田、周俊杰、许雄志、米闹和王乃勇等5人。
        吴行是我省著名的青年书法家,去年12月,他凭借270字小楷作品夺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第一名。(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陈炜)
        


        4楼2011-07-02 12:35
        回复
          小楷多少钱一尺?


          7楼2011-09-17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