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嗯,阴阳有了,苹果有金吗?
甲 你这人太糊涂。
乙 嗯?
甲 苹果在哪儿长着?
乙 苹果树上啊。
甲 怎么掉下来的?
乙 拿剪子往下剪哪!
甲 剪子是什么的?
乙 铁的。
甲 “铁”字怎么写?
乙“金”字边儿……
甲(急促地)有金啦。
乙 有……(对观众)一动铁的,一沾金字边儿,他就有的说了。
甲 五金嘛。
乙 木呢?
甲 苹果树不是木吗?
乙 水呢?
甲 一咬就流水儿。
乙 流水儿也算……
甲 那不是水儿吗?
乙 嗯,苹果有火吗?
甲 火啊?
乙 啊,钻苹果取火,对吗?
甲 哎呀,你想的多天真哪!(对观众)怎么能够钻苹果取火呢?
乙 是呀,我这人不懂“科学”。这不是跟您请教吗?您说苹果哪儿有火?
甲 苹果的火呀——这个——
乙(对观众)这是想通俗的讲法呢,讲深奥了怕我不懂。
甲 苹果是水果儿的一种,特别是小孩儿应该常吃。
乙 是呀,多吃点苹果去火。
甲 哎,有火啦。
乙 嘿,我给他送去啦。土哪?
甲 苹果树在哪儿长着?
乙 唉,土地上。再问点儿别的还行吗?
甲 行。
乙 您说咱们吃的那红果儿,哪儿为阳,哪儿为阴?
甲 啊,这个好讲了,这面儿是红的,这面儿(恍然大悟.)也是红的啊?
乙 整个儿全是红的。,
甲 啊,红的就为阳啊。
乙 那么哪儿为阴哪?
甲 它是——你掰开瞧里边儿什么色儿?
乙 白的。
甲 那就为阴。
乙 嘿!(对观众)外边儿没辙啦,跑里边儿打主意去啦!阴阳了,红果有金吗?
甲 这不是更简单了吗,红果在树上长着,熟了以后你拿什么把它摘下来呢?
乙 我,拿竹竿儿把它打下来。
甲(呆愣)
乙 一拿剪子又有词儿啦,咱们不动五金。
甲 噢,拿铜棍儿把它打下来?
乙 不,不是铜棍儿,竹竿儿。
甲 嘿,竹竿儿呀?
乙 啊,红果有金吗?
甲 这个红果儿也叫山里红。
乙 嗯,厂甸儿卖的那个大挂山里红嘛。
甲 是用麻线儿穿起来,小孩买了挂在脖子上。
乙 是呀。
甲 你说,那麻线儿你是怎么穿过去的哪?
乙 我,我是拿竹签儿捅过去的!
甲 竹签儿?
乙 啊,红果儿有金吗?
甲 你等会儿,竹签儿你拿什么修的哪?
乙 我,拿玻璃碴儿刮的。
甲 可是那尖儿你得用刀子修哇!
乙 不,我在石头上路的。
甲 嗯,有办法。
乙 当然有办法。
甲 红果还可以做糖葫芦儿。
乙 是呀。
甲 还有夹馅儿的。
乙(警惕地听着)嗯。
甲 把红果拉开一个口儿,把核挖出来,唉,那口儿你是用什么拉的啦?
乙 那口儿呀?我是拿线勒的。
甲(窘,自言自语)拿线勒的。
乙 红果儿有金吗?
甲 那核儿拿什么挖的哪?
乙 拿竹批儿。
甲 嗯!糖葫芦儿它得蘸糖啊!
乙 当然啦,没糖它怎么叫糖葫芦儿呢?
甲 那么你用什么熬糖呢?
乙 我用——砂锅!
甲 砂锅熬糖?
乙 啊,铜锅铁锅都不用。
甲 砂字儿怎么写?
乙 “石”字边儿一个“少”字儿。
甲 锅呢?
乙 “金”字边儿……
甲 有金啦!
乙 瞎!
甲 你这人太糊涂。
乙 嗯?
甲 苹果在哪儿长着?
乙 苹果树上啊。
甲 怎么掉下来的?
乙 拿剪子往下剪哪!
甲 剪子是什么的?
乙 铁的。
甲 “铁”字怎么写?
乙“金”字边儿……
甲(急促地)有金啦。
乙 有……(对观众)一动铁的,一沾金字边儿,他就有的说了。
甲 五金嘛。
乙 木呢?
甲 苹果树不是木吗?
乙 水呢?
甲 一咬就流水儿。
乙 流水儿也算……
甲 那不是水儿吗?
乙 嗯,苹果有火吗?
甲 火啊?
乙 啊,钻苹果取火,对吗?
甲 哎呀,你想的多天真哪!(对观众)怎么能够钻苹果取火呢?
乙 是呀,我这人不懂“科学”。这不是跟您请教吗?您说苹果哪儿有火?
甲 苹果的火呀——这个——
乙(对观众)这是想通俗的讲法呢,讲深奥了怕我不懂。
甲 苹果是水果儿的一种,特别是小孩儿应该常吃。
乙 是呀,多吃点苹果去火。
甲 哎,有火啦。
乙 嘿,我给他送去啦。土哪?
甲 苹果树在哪儿长着?
乙 唉,土地上。再问点儿别的还行吗?
甲 行。
乙 您说咱们吃的那红果儿,哪儿为阳,哪儿为阴?
甲 啊,这个好讲了,这面儿是红的,这面儿(恍然大悟.)也是红的啊?
乙 整个儿全是红的。,
甲 啊,红的就为阳啊。
乙 那么哪儿为阴哪?
甲 它是——你掰开瞧里边儿什么色儿?
乙 白的。
甲 那就为阴。
乙 嘿!(对观众)外边儿没辙啦,跑里边儿打主意去啦!阴阳了,红果有金吗?
甲 这不是更简单了吗,红果在树上长着,熟了以后你拿什么把它摘下来呢?
乙 我,拿竹竿儿把它打下来。
甲(呆愣)
乙 一拿剪子又有词儿啦,咱们不动五金。
甲 噢,拿铜棍儿把它打下来?
乙 不,不是铜棍儿,竹竿儿。
甲 嘿,竹竿儿呀?
乙 啊,红果有金吗?
甲 这个红果儿也叫山里红。
乙 嗯,厂甸儿卖的那个大挂山里红嘛。
甲 是用麻线儿穿起来,小孩买了挂在脖子上。
乙 是呀。
甲 你说,那麻线儿你是怎么穿过去的哪?
乙 我,我是拿竹签儿捅过去的!
甲 竹签儿?
乙 啊,红果儿有金吗?
甲 你等会儿,竹签儿你拿什么修的哪?
乙 我,拿玻璃碴儿刮的。
甲 可是那尖儿你得用刀子修哇!
乙 不,我在石头上路的。
甲 嗯,有办法。
乙 当然有办法。
甲 红果还可以做糖葫芦儿。
乙 是呀。
甲 还有夹馅儿的。
乙(警惕地听着)嗯。
甲 把红果拉开一个口儿,把核挖出来,唉,那口儿你是用什么拉的啦?
乙 那口儿呀?我是拿线勒的。
甲(窘,自言自语)拿线勒的。
乙 红果儿有金吗?
甲 那核儿拿什么挖的哪?
乙 拿竹批儿。
甲 嗯!糖葫芦儿它得蘸糖啊!
乙 当然啦,没糖它怎么叫糖葫芦儿呢?
甲 那么你用什么熬糖呢?
乙 我用——砂锅!
甲 砂锅熬糖?
乙 啊,铜锅铁锅都不用。
甲 砂字儿怎么写?
乙 “石”字边儿一个“少”字儿。
甲 锅呢?
乙 “金”字边儿……
甲 有金啦!
乙 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