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
这方圆百里的小镇内,就属梨娘美。
犁娘唇似樱桃,鼻如滑玉,眼透烟波,特别是眉黛,乐时舒如柳,愁时蹙似珠。犁娘爱在逢双日时的清晨,到自家道后的河边,将戴在头上的梨花取下,小心的搁在石台子上,再缓缓抽下发带,让稠密绿云一瞬间如瀑布般一倾万里,随即微微偏头,一手扶长发,另手掬起小汪清水,举过头顶,一侧手,滴滴入发,丝丝渗墨。
犁娘的女工手艺是十里八方没得说的。织布白如雪,一日出五尺。绣丝鸳鸯荡,彩线光华灿。犁娘知书达理,平时除了爱织布绣花,就是爱读书,肚中颇有些藻赋诗词,见解亦与平常村妇不同,实乃奇女子。
犁娘心眼好,只要那家有新生儿或出嫁姑娘,必是不辞辛劳地为其绣庆生肚兜或是婚庆礼。要是那家有生了病的人,犁娘也不避讳,要是人家有请,犁娘更是义不容辞,前去帮忙治病不在话下。犁娘医术赛神仙。
犁娘身形娇俏,走路看似重心不稳,临风欲倒,婀娜风雅,丰腴万千。出门少有无男子悄悄尾随者。犁娘芳名传远了,一时间远近缙绅纨绔挤破了门地向当地红娘求牵线,各家红娘又挤破了门地向犁娘探消息。犁娘也不恼,客客气气地将红娘们一个个地打发。
人们都说,犁娘这也好,那也好,眼界高了,不比我们这些山村野夫。
犁娘住在山的北面的一条直道中,从道口走入,踏上坑坑洼洼的青石板,闻到隐隐约约百年酒家的醇酒香,经过宽宽窄窄的雨烟口,到了那个特别窄特别湿滑的弄堂,人人叫它长生。这是个传说,说是进了此弄,便得长生。谁都没有相信,这只是个传说罢了,若是真灵,那进去提亲的姑子婆子们都长生了?
当然,人们记住这弄堂的原因也明显,犁娘一个人住在那里,谁都知道。正巧,犁娘有个诨名,便是长生。
犁娘爱梨花,她每天出门,头上都配着一朵纯白静丽的梨花。去过她家的婆婆姑娘们也都知道,犁娘家有一枝用上好瓷花瓶装着的梨花。一般都放在里屋,只有到了春天的花开季节,犁娘便将它拿出来,叫客人看见,倾城可压牡丹。
只是因为犁娘名气大,就有【人人都夸美天仙,能及犁娘一转眼?人人都赞稻禾足,孰与犁娘复何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镇便是靠着水与土过活。小河贯通大江,江上航运繁忙,贸易流通。土地湿润,气候适宜,宜种水稻。小镇富贵了,难免有外乡读书人来游访。
这天,镇里来了个书生。一到镇上就游山玩水,广结好友,吟诗作赋。书生是要上京赶考的,路过此处,便歇息游玩。书生是个风流种,长得清秀俊朗,颇有美色,清爽的衣袂常常随风微扬,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发。书生身份不明,看上去像个富贵子弟,出手不凡,性情高贵,却不避讳原理乡村野夫,对任何人都是文质彬彬,脾气好得很。
书生很有女人缘,常有女子们聚在一起悄悄议论,或是躲在角落里得以一睹书生容颜,从此兴奋地睡不好觉。有女子送的些许吃食,书生一概全收,但凡涉及到敏感物件,像是簪子镯子绣囊什么的,书生拒不接受。书生像是个洁身自好的人。
优秀的男子到了婚娶年纪,总有媒婆红娘来催促。一两下的来回,书生来到犁娘窗下。
书生有讨女子欢心的本事,每天在窗下与犁娘说话。犁娘在窗里绣花,他便在窗外讲故事,把古今奇闻讲了个遍。
第一天,第二天……到了第十天,书生没有来,犁娘怅然若失,低头绣线。忽闻门外有敲声,犁娘一阵欣喜,赶忙拽着裙子跑去开门,却是对街的李大娘,她带来了书生的一封信。
【繁华世间,与卿共舞三千。掩去乾坤,伴卿同拟长生。】
从这个春天开始,书生搬入长生弄与犁娘一起住。每每当日落西山,鸟飞回巢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优美的歌声,伴卿同拟长生。
镇上有女子们的嫉妒,有男子们的艳羡。人们都说书生人好,能为美人放弃京城功名,配得上犁娘这样的好姑娘。
可是没过多久,书生与犁娘吵架了。只听见书生扯着嗓子的叫骂,还有犁娘悲切的嘤嘤哭声,轰然的瓷物品打碎的声音后,一切归于平静。
第二天,书生走了,没人知道他是坐什么时候的船。
人们担心犁娘,便有姑婆们拎着自家做的饭菜,来安慰犁娘。
有人说,向书生这样见过世面的人,是断不能永远留在这穷乡僻壤的。
有人说,这是书生想给犁娘过得更好,就去上京赶考了,等考上了自会回来。
犁娘的双眼红红的,似是哭了一夜,身体更是摇摇晃晃,连话都说不了几句了。面对众人的安慰,犁娘只是笑笑说,他会回来的。
犁娘始终相信书生。
众人见犁娘想得开,也就不再多说,只是见她如此体弱,便轮流为她送饭。犁娘送走了三姑六婆,便默默地将后院角落里那摔碎的花瓶里的梨花刨出来,埋在空土地上。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这梨花虽是在花季,但也和犁娘一般,歪歪斜斜的,了无生气。人们再也不见犁娘出来,进去送饭的姑婆也说不上她在做什么,只是说犁娘像是疯了,和后院的梨花说话。有人说,这犁娘就像梨花,恐怕是想丈夫想疯了。
犁娘疯了,这消息一下子在方圆十里内传开,人们纷纷叹息,这么好的姑娘啊。
日子还是这么过,没什么特别的事。
过了大约半个月,李大娘来到长生弄里找犁娘,却四处不见人影。绕到后院,竟然看见一个巨大的坑,上面的梨花没了,空荡荡的。
大娘赶紧叫人寻找,从早到中午,终于在河边找到犁娘的绣花鞋。
人们说,犁娘因为心死了,所以就跳河了。
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这样尸骨不存了呢?
人们纷纷来下河打捞,终于在接近鸟回巢时找到一具尸体。
很奇怪,这尸体居然是书生的!看尸体的样子,宛若活人,只有大夫鉴定过后才认定已死亡数日。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书生衣服里竟裹着犁娘常穿的梨花白的衣服,紧紧缠绕。人们还想打捞,却是什么也捞不到了。
验尸官开始脱下书生衣服时,发现他胸前有一枝梨花,梨花根处还抱着一块帕子,上面用黑线绣着八个字。
那黑线材质奇特,验尸官不太懂,便叫来镇上最好的几个秀娘来辨认,却没人认出来。验尸官剪下半个字,拿在火上一烤,又闻了闻,竟然是头发!纠纠缠缠,相互缠绕。
【妾欲与君,同拟长生】
繁华世间,与卿共舞三千。掩去乾坤,伴卿同拟长生。
郎阿郎,若是只妾一人,长生,要之何用?
所幸,说过的长生,终是没有食言。
这方圆百里的小镇内,就属梨娘美。
犁娘唇似樱桃,鼻如滑玉,眼透烟波,特别是眉黛,乐时舒如柳,愁时蹙似珠。犁娘爱在逢双日时的清晨,到自家道后的河边,将戴在头上的梨花取下,小心的搁在石台子上,再缓缓抽下发带,让稠密绿云一瞬间如瀑布般一倾万里,随即微微偏头,一手扶长发,另手掬起小汪清水,举过头顶,一侧手,滴滴入发,丝丝渗墨。
犁娘的女工手艺是十里八方没得说的。织布白如雪,一日出五尺。绣丝鸳鸯荡,彩线光华灿。犁娘知书达理,平时除了爱织布绣花,就是爱读书,肚中颇有些藻赋诗词,见解亦与平常村妇不同,实乃奇女子。
犁娘心眼好,只要那家有新生儿或出嫁姑娘,必是不辞辛劳地为其绣庆生肚兜或是婚庆礼。要是那家有生了病的人,犁娘也不避讳,要是人家有请,犁娘更是义不容辞,前去帮忙治病不在话下。犁娘医术赛神仙。
犁娘身形娇俏,走路看似重心不稳,临风欲倒,婀娜风雅,丰腴万千。出门少有无男子悄悄尾随者。犁娘芳名传远了,一时间远近缙绅纨绔挤破了门地向当地红娘求牵线,各家红娘又挤破了门地向犁娘探消息。犁娘也不恼,客客气气地将红娘们一个个地打发。
人们都说,犁娘这也好,那也好,眼界高了,不比我们这些山村野夫。
犁娘住在山的北面的一条直道中,从道口走入,踏上坑坑洼洼的青石板,闻到隐隐约约百年酒家的醇酒香,经过宽宽窄窄的雨烟口,到了那个特别窄特别湿滑的弄堂,人人叫它长生。这是个传说,说是进了此弄,便得长生。谁都没有相信,这只是个传说罢了,若是真灵,那进去提亲的姑子婆子们都长生了?
当然,人们记住这弄堂的原因也明显,犁娘一个人住在那里,谁都知道。正巧,犁娘有个诨名,便是长生。
犁娘爱梨花,她每天出门,头上都配着一朵纯白静丽的梨花。去过她家的婆婆姑娘们也都知道,犁娘家有一枝用上好瓷花瓶装着的梨花。一般都放在里屋,只有到了春天的花开季节,犁娘便将它拿出来,叫客人看见,倾城可压牡丹。
只是因为犁娘名气大,就有【人人都夸美天仙,能及犁娘一转眼?人人都赞稻禾足,孰与犁娘复何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镇便是靠着水与土过活。小河贯通大江,江上航运繁忙,贸易流通。土地湿润,气候适宜,宜种水稻。小镇富贵了,难免有外乡读书人来游访。
这天,镇里来了个书生。一到镇上就游山玩水,广结好友,吟诗作赋。书生是要上京赶考的,路过此处,便歇息游玩。书生是个风流种,长得清秀俊朗,颇有美色,清爽的衣袂常常随风微扬,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发。书生身份不明,看上去像个富贵子弟,出手不凡,性情高贵,却不避讳原理乡村野夫,对任何人都是文质彬彬,脾气好得很。
书生很有女人缘,常有女子们聚在一起悄悄议论,或是躲在角落里得以一睹书生容颜,从此兴奋地睡不好觉。有女子送的些许吃食,书生一概全收,但凡涉及到敏感物件,像是簪子镯子绣囊什么的,书生拒不接受。书生像是个洁身自好的人。
优秀的男子到了婚娶年纪,总有媒婆红娘来催促。一两下的来回,书生来到犁娘窗下。
书生有讨女子欢心的本事,每天在窗下与犁娘说话。犁娘在窗里绣花,他便在窗外讲故事,把古今奇闻讲了个遍。
第一天,第二天……到了第十天,书生没有来,犁娘怅然若失,低头绣线。忽闻门外有敲声,犁娘一阵欣喜,赶忙拽着裙子跑去开门,却是对街的李大娘,她带来了书生的一封信。
【繁华世间,与卿共舞三千。掩去乾坤,伴卿同拟长生。】
从这个春天开始,书生搬入长生弄与犁娘一起住。每每当日落西山,鸟飞回巢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优美的歌声,伴卿同拟长生。
镇上有女子们的嫉妒,有男子们的艳羡。人们都说书生人好,能为美人放弃京城功名,配得上犁娘这样的好姑娘。
可是没过多久,书生与犁娘吵架了。只听见书生扯着嗓子的叫骂,还有犁娘悲切的嘤嘤哭声,轰然的瓷物品打碎的声音后,一切归于平静。
第二天,书生走了,没人知道他是坐什么时候的船。
人们担心犁娘,便有姑婆们拎着自家做的饭菜,来安慰犁娘。
有人说,向书生这样见过世面的人,是断不能永远留在这穷乡僻壤的。
有人说,这是书生想给犁娘过得更好,就去上京赶考了,等考上了自会回来。
犁娘的双眼红红的,似是哭了一夜,身体更是摇摇晃晃,连话都说不了几句了。面对众人的安慰,犁娘只是笑笑说,他会回来的。
犁娘始终相信书生。
众人见犁娘想得开,也就不再多说,只是见她如此体弱,便轮流为她送饭。犁娘送走了三姑六婆,便默默地将后院角落里那摔碎的花瓶里的梨花刨出来,埋在空土地上。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这梨花虽是在花季,但也和犁娘一般,歪歪斜斜的,了无生气。人们再也不见犁娘出来,进去送饭的姑婆也说不上她在做什么,只是说犁娘像是疯了,和后院的梨花说话。有人说,这犁娘就像梨花,恐怕是想丈夫想疯了。
犁娘疯了,这消息一下子在方圆十里内传开,人们纷纷叹息,这么好的姑娘啊。
日子还是这么过,没什么特别的事。
过了大约半个月,李大娘来到长生弄里找犁娘,却四处不见人影。绕到后院,竟然看见一个巨大的坑,上面的梨花没了,空荡荡的。
大娘赶紧叫人寻找,从早到中午,终于在河边找到犁娘的绣花鞋。
人们说,犁娘因为心死了,所以就跳河了。
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这样尸骨不存了呢?
人们纷纷来下河打捞,终于在接近鸟回巢时找到一具尸体。
很奇怪,这尸体居然是书生的!看尸体的样子,宛若活人,只有大夫鉴定过后才认定已死亡数日。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书生衣服里竟裹着犁娘常穿的梨花白的衣服,紧紧缠绕。人们还想打捞,却是什么也捞不到了。
验尸官开始脱下书生衣服时,发现他胸前有一枝梨花,梨花根处还抱着一块帕子,上面用黑线绣着八个字。
那黑线材质奇特,验尸官不太懂,便叫来镇上最好的几个秀娘来辨认,却没人认出来。验尸官剪下半个字,拿在火上一烤,又闻了闻,竟然是头发!纠纠缠缠,相互缠绕。
【妾欲与君,同拟长生】
繁华世间,与卿共舞三千。掩去乾坤,伴卿同拟长生。
郎阿郎,若是只妾一人,长生,要之何用?
所幸,说过的长生,终是没有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