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爱了一生的牙齿一初相识时,素素只有十七岁,他却大她一轮。那一阵子,素素喜欢挽他的胳膊沿长长的外滩散步,素素穿着碎花裙子,他穿着黑色礼服,上海的夜景旖旎而多情,有很多冷硬的楼厦长在其中,密麻似他唇上的胡渣。灯火辉碧中,彼此都不怎么说话,只慢慢地走。只是在风吹来时,素素就挽得紧一点:“如果别人问我你是谁?猜我会怎么说。” 他微侧头看她,眼内含着询问。 “我就说你是我老爱人。”素素笑。
没过多久,他就匆匆去了国外。他是一个外交官,一年中有许多时候生活在空中,往往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每次也只是能在机场给素素寄一点小东西,一直没法见她。到是有一次回上海办事,他空出一些时间带素素去吃饭,在烛光晚餐上,送素素一颗牙齿。它像一颗洁白的钻石,还闪着小光晕,他 和素素说那是鸟鲨的牙齿。那种牙齿在澳洲很珍贵,鸟鲨靠吃海鸟为生,先是浮在海面上,露出背鳍,引诱飞倦了的鸟落下来栖息,然后猛抬头,张口把海鸟吞进去。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诱惑与被诱惑着,所以你要飞得高一些。”
他总是把素素当小孩一样地教诲。素素只是低首,轻声应着。他开始说些其它的话,素素的心中一点上去,一点下来,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一味的看着他。他不知道,如果他那天晚上他能像对待情人一样对她,哪怕一句话也行。素素就甘心情愿地把剩下的两年大学丢掉,一辈子跟定他。结果他只在素素脸上亲了一下,说第二天要走,也许要两三年才回来。
陆续地,他从世界各地给素素寄回当地的风景明信,封面上工工整整的写着:TO素素及自己的名字。再无其它,时间悠悠地走,素素过二十岁生日时,在日记上记着,他很久没有打电话过来。他记不得素素的生日,一直都没有记住,也忽略了素素的毕业典礼。
从学校毕业后,素素回去家里的阁楼,只每日坐在窗口捞些梧桐的枯叶揉碎,顺着窗棂下红墙细细地撒开。一年多后,一个优秀的男孩终于劝动了素素的妈妈,说要带她去美国上学。临走的那天,除了行李,素素想了很久,想带些其它的东西走。但想了很久,又想不到该带些什么。以后的日子如同白驹过隙,直到第二年,素素在 美国和男孩结婚时收到国内好友的信,才知道自己刚刚离开,他就回来了,只是不知道他有什么改变,也不知道他好还是不好。他偶尔再次回国的时候,也陆续知道了一些素素的事,比如素素出国不到一年就突然离婚,比如素素又迅速嫁给了开中国餐厅的汤。
期间又是好多年,彼此似乎已是天涯海角。你在你的天涯,我在我的海角。直到在妈妈的葬礼上,素素才回到上海,终于和他相遇了。素素走过去想和他说话,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突然抱着他,放声哭了一场。他牵着素素的手,替他抹泪,轻轻安慰她:我这里有一箱子的“破烂”都是给你捡来的,哪天要送给你。他就是会说话,在他面前。无论什么愁云惨雾都能不着痕迹的一点点拭干净。他的声音很好听,素素一直就是爱听他讲话,一直梦想在他说话的时候,自己睡着了,做很多很好的梦。醒来的时候还在他身边,一翻身,就能在他肩上那么近的地方。那么是多好的事情。
在咖啡馆里,素素望着他的脸。它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只是在回忆时,才会慢慢地微笑起来,这时他的眼睛就特别漂亮,很神气很鲜活的样子。街灯不知何时亮了起来,侍应几次添上咖啡。素素望着窗外街灯里川流不息的人影,仔细地听他说话。他开始说很多的事情,说起一颗从希腊讨回来的石头,又说从韩国拣的羽毛,还说起在印度买的小刀。他说话的时候眼波荡漾,似乎希腊,韩国和印度此时就在他身边,从来都不曾离开过他一样。
他还说起波朵黎各有个美丽的海滩。在那个海滩上,他曾跟一个流浪的老人聊过素素。他说他有个小女朋友,如果下次有机会来这里,他想带素素在那里露营。然后老人就拣起一个晶莹的小石头给他,说:“你们如果在来的话,不知是多少年后,我都怕不在了,把我的祝福和礼物带给她,就像我亲口对她说的一样。” “就像这个石头”,他复述老人的话:“时间使它光洁,使我们衰老。” 这是素素第一次听他说起“老”。虽然只是街别人的话说的,也不能掩饰在他眼底悄悄浮起的那种苍茫暮色。但很快把话题扯到一张从海德公园摘来的枫叶上去了。
没过多久,他就匆匆去了国外。他是一个外交官,一年中有许多时候生活在空中,往往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每次也只是能在机场给素素寄一点小东西,一直没法见她。到是有一次回上海办事,他空出一些时间带素素去吃饭,在烛光晚餐上,送素素一颗牙齿。它像一颗洁白的钻石,还闪着小光晕,他 和素素说那是鸟鲨的牙齿。那种牙齿在澳洲很珍贵,鸟鲨靠吃海鸟为生,先是浮在海面上,露出背鳍,引诱飞倦了的鸟落下来栖息,然后猛抬头,张口把海鸟吞进去。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诱惑与被诱惑着,所以你要飞得高一些。”
他总是把素素当小孩一样地教诲。素素只是低首,轻声应着。他开始说些其它的话,素素的心中一点上去,一点下来,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一味的看着他。他不知道,如果他那天晚上他能像对待情人一样对她,哪怕一句话也行。素素就甘心情愿地把剩下的两年大学丢掉,一辈子跟定他。结果他只在素素脸上亲了一下,说第二天要走,也许要两三年才回来。
陆续地,他从世界各地给素素寄回当地的风景明信,封面上工工整整的写着:TO素素及自己的名字。再无其它,时间悠悠地走,素素过二十岁生日时,在日记上记着,他很久没有打电话过来。他记不得素素的生日,一直都没有记住,也忽略了素素的毕业典礼。
从学校毕业后,素素回去家里的阁楼,只每日坐在窗口捞些梧桐的枯叶揉碎,顺着窗棂下红墙细细地撒开。一年多后,一个优秀的男孩终于劝动了素素的妈妈,说要带她去美国上学。临走的那天,除了行李,素素想了很久,想带些其它的东西走。但想了很久,又想不到该带些什么。以后的日子如同白驹过隙,直到第二年,素素在 美国和男孩结婚时收到国内好友的信,才知道自己刚刚离开,他就回来了,只是不知道他有什么改变,也不知道他好还是不好。他偶尔再次回国的时候,也陆续知道了一些素素的事,比如素素出国不到一年就突然离婚,比如素素又迅速嫁给了开中国餐厅的汤。
期间又是好多年,彼此似乎已是天涯海角。你在你的天涯,我在我的海角。直到在妈妈的葬礼上,素素才回到上海,终于和他相遇了。素素走过去想和他说话,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突然抱着他,放声哭了一场。他牵着素素的手,替他抹泪,轻轻安慰她:我这里有一箱子的“破烂”都是给你捡来的,哪天要送给你。他就是会说话,在他面前。无论什么愁云惨雾都能不着痕迹的一点点拭干净。他的声音很好听,素素一直就是爱听他讲话,一直梦想在他说话的时候,自己睡着了,做很多很好的梦。醒来的时候还在他身边,一翻身,就能在他肩上那么近的地方。那么是多好的事情。
在咖啡馆里,素素望着他的脸。它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只是在回忆时,才会慢慢地微笑起来,这时他的眼睛就特别漂亮,很神气很鲜活的样子。街灯不知何时亮了起来,侍应几次添上咖啡。素素望着窗外街灯里川流不息的人影,仔细地听他说话。他开始说很多的事情,说起一颗从希腊讨回来的石头,又说从韩国拣的羽毛,还说起在印度买的小刀。他说话的时候眼波荡漾,似乎希腊,韩国和印度此时就在他身边,从来都不曾离开过他一样。
他还说起波朵黎各有个美丽的海滩。在那个海滩上,他曾跟一个流浪的老人聊过素素。他说他有个小女朋友,如果下次有机会来这里,他想带素素在那里露营。然后老人就拣起一个晶莹的小石头给他,说:“你们如果在来的话,不知是多少年后,我都怕不在了,把我的祝福和礼物带给她,就像我亲口对她说的一样。” “就像这个石头”,他复述老人的话:“时间使它光洁,使我们衰老。” 这是素素第一次听他说起“老”。虽然只是街别人的话说的,也不能掩饰在他眼底悄悄浮起的那种苍茫暮色。但很快把话题扯到一张从海德公园摘来的枫叶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