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把秦旭飞的单独写,后来考虑了下,还是合并到方轻尘篇里吧,前面的那个君心已故算中篇吧。另外,在方轻尘篇开头补个大标题—— 轻尘一笑语谁知
下篇:谁与相知
率性如轻尘,恣意如轻尘,骄傲如轻尘,大抵从来不曾料到,这绵延千载的生命中,满是背弃的命运中,还会有一个人如此细心研他,从心底关怀他——秦旭飞,自楚若鸿后,第二个走入了他内心的人,是第二个唤他轻尘的人,却是第一个让他能够在不觉间完全打开心扉,自然相对的人,第一个真正知他懂他的人。
其实,早在秦旭飞还未与他共居楚国高位前,二人便已神交了吧,纵是对手,亦是英雄,既是英雄总相惜。所以,当秦旭飞面对困境时,原本是敌对立场的方轻尘能够纵马施以援手,这便为他们二人日后的相交造就了契机。
秦旭飞与方轻尘在某些方面,本就是极为相似的人。他们一样长久地与宫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样都是丰神熠熠的人,一样都是满身傲骨宁折不弯的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性格偏执,一个性格爽朗。这些相似性,注定了不管原本相隔多远,都能够相吸相近。他们都是愿意为了彼此付出的,只不过,秦旭飞所做的更主动,也更自然,而方轻尘的所为则是在不经意间,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却也的的确确是发乎于心的。
在下属们的眼中,方轻尘是个令人敬重拥戴的好师长,好将领;在帝王的眼中,方轻尘是个能够倚作柱石,却难免心有忌惮的重臣王侯;在百姓心中,方轻尘是个难以企及的仙圣,是国之希望;在敌人眼中,方轻尘是个令人闻之而丧胆,难以捉摸的神魔。诚然,这些是方轻尘,却都不是真实的方轻尘。就如同文的后面所说的,狄九搜集的资料上显示方轻尘是一个温文和雅,处事爽朗,为人真诚的将军、王侯,而实际上再世为人的方轻尘是一个恣意而为,狂放不羁,颇为偏执的爵爷。不论是哪种,其实众人都没有认清真正的他,就连一直在小楼故事之外静静旁观着的我,也同样一度觉得方轻尘实在难以以常理去揣度其内心,我甚至也觉得这世上难有人能够明白他。
然而,竟终究有这样一个叫做秦旭飞的男子,当真走近了他的身,也走进了他的心。他会不管身份,乘着夜色,不去通报地从墙头飞入他的后院;他会径自走向那个卧倒在花间饮酒的人,并信手夺过他的酒坛,将酒倒入自己口中;他会不顾脸面,与他在院中打得轰轰烈烈,砸出一地的凌乱,而大呼痛快;他会看着他恼怒地瞪着自己,看着他的白衣玷污,鬓角染尘而大笑不已;他,会在他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仗剑助他复了清明;他,会在重要关头将自己至亲至重之人托付与他,而不疑有他;他,在临行之时,会忍不住将自己所费心观察到的秘密告诉他,嘱他要当心身边那个叫赵忘尘的人;他,会在他伤重毒发之时,不顾危险地探望他,一次次劝导他,并试图救助他。因为,秦旭飞眼中的他,只是方轻尘,是那个抛却了一切名誉光环,一切高位厚禄后的那个让自己深深挂怀的人。他苦心搜集各方资料来研习、探究他,努力去了解他,并不是为了窥视他的弱点来超越他,征服他,只是为了更知他懂他——知其伤,明其痛,懂其心,偿其愿。他默默地做了一切,而所图不过如此。
而方轻尘,纵是狂放,纵是偏执,纵是淡漠,却并非不懂恩,不明情的人。倘若不懂,就不会因着赵永烈而如此厚待其弟赵忘尘;倘若不懂,就不会因看到卓凌云的那一跪而深深自责;倘若不懂,就不会为了免去萧远枫的困扰而亲身替其抉择;倘若不懂,就不会一次次被帝王伤得那么重。还是秦旭飞说得对,你赠他一尺,他必还你一丈。不是因为他随性洒脱,而是因为他本就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是他不肯承认,不愿明说罢了。或许是因为每一次伤害,都是来自他最亲近最看重的人,他的心才渐渐为冰层覆盖,他伤得太重,他掩饰得太完美,以至于没有人能看到那冰层之下永远不息的一脉温泉,除了,秦旭飞。所以,尽管方轻尘自己不愿意承认,但他心中的坚冰还是在慢慢消融,过去的伤口纵然时有痛感,他却已能够坦然面对。他的心中从何时开始有了秦旭飞的位置?是从他悄悄目送他离去开始?是从他听到他提醒自己注意危险时开始?是从他们在后院中酣然一战开始?还是从他将他从频临崩溃的混沌中解救出来开始?抑或是更早,早到连他自己都毫无察觉吧。而这个位置,还在不断上升着,虽然缓慢,却到底让他一步步地靠近了那个人。无论是他和他并肩而骑的时候,无论是对他渐渐不再设防的时候,无论是看到他在自己床榻边醒来的时候,无论是他将帅印与大军尽数托付给他的时候,是与他一同浴风坐在高墙之上的时候,还是他数落他的时候,方轻尘的心头都是快意而自在的吧,自在到已经将这一切视作了平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一夕了悟才发现,原来,相知相护已如斯。或许会惊讶,或许会自嘲,却不会失望,更不会后悔。
红尘滚滚,能得友人如此相伴,甚好;
百年轮回,终有知己如此相知,幸甚!
(方轻尘篇 完结)
下篇:谁与相知
率性如轻尘,恣意如轻尘,骄傲如轻尘,大抵从来不曾料到,这绵延千载的生命中,满是背弃的命运中,还会有一个人如此细心研他,从心底关怀他——秦旭飞,自楚若鸿后,第二个走入了他内心的人,是第二个唤他轻尘的人,却是第一个让他能够在不觉间完全打开心扉,自然相对的人,第一个真正知他懂他的人。
其实,早在秦旭飞还未与他共居楚国高位前,二人便已神交了吧,纵是对手,亦是英雄,既是英雄总相惜。所以,当秦旭飞面对困境时,原本是敌对立场的方轻尘能够纵马施以援手,这便为他们二人日后的相交造就了契机。
秦旭飞与方轻尘在某些方面,本就是极为相似的人。他们一样长久地与宫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样都是丰神熠熠的人,一样都是满身傲骨宁折不弯的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性格偏执,一个性格爽朗。这些相似性,注定了不管原本相隔多远,都能够相吸相近。他们都是愿意为了彼此付出的,只不过,秦旭飞所做的更主动,也更自然,而方轻尘的所为则是在不经意间,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却也的的确确是发乎于心的。
在下属们的眼中,方轻尘是个令人敬重拥戴的好师长,好将领;在帝王的眼中,方轻尘是个能够倚作柱石,却难免心有忌惮的重臣王侯;在百姓心中,方轻尘是个难以企及的仙圣,是国之希望;在敌人眼中,方轻尘是个令人闻之而丧胆,难以捉摸的神魔。诚然,这些是方轻尘,却都不是真实的方轻尘。就如同文的后面所说的,狄九搜集的资料上显示方轻尘是一个温文和雅,处事爽朗,为人真诚的将军、王侯,而实际上再世为人的方轻尘是一个恣意而为,狂放不羁,颇为偏执的爵爷。不论是哪种,其实众人都没有认清真正的他,就连一直在小楼故事之外静静旁观着的我,也同样一度觉得方轻尘实在难以以常理去揣度其内心,我甚至也觉得这世上难有人能够明白他。
然而,竟终究有这样一个叫做秦旭飞的男子,当真走近了他的身,也走进了他的心。他会不管身份,乘着夜色,不去通报地从墙头飞入他的后院;他会径自走向那个卧倒在花间饮酒的人,并信手夺过他的酒坛,将酒倒入自己口中;他会不顾脸面,与他在院中打得轰轰烈烈,砸出一地的凌乱,而大呼痛快;他会看着他恼怒地瞪着自己,看着他的白衣玷污,鬓角染尘而大笑不已;他,会在他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仗剑助他复了清明;他,会在重要关头将自己至亲至重之人托付与他,而不疑有他;他,在临行之时,会忍不住将自己所费心观察到的秘密告诉他,嘱他要当心身边那个叫赵忘尘的人;他,会在他伤重毒发之时,不顾危险地探望他,一次次劝导他,并试图救助他。因为,秦旭飞眼中的他,只是方轻尘,是那个抛却了一切名誉光环,一切高位厚禄后的那个让自己深深挂怀的人。他苦心搜集各方资料来研习、探究他,努力去了解他,并不是为了窥视他的弱点来超越他,征服他,只是为了更知他懂他——知其伤,明其痛,懂其心,偿其愿。他默默地做了一切,而所图不过如此。
而方轻尘,纵是狂放,纵是偏执,纵是淡漠,却并非不懂恩,不明情的人。倘若不懂,就不会因着赵永烈而如此厚待其弟赵忘尘;倘若不懂,就不会因看到卓凌云的那一跪而深深自责;倘若不懂,就不会为了免去萧远枫的困扰而亲身替其抉择;倘若不懂,就不会一次次被帝王伤得那么重。还是秦旭飞说得对,你赠他一尺,他必还你一丈。不是因为他随性洒脱,而是因为他本就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是他不肯承认,不愿明说罢了。或许是因为每一次伤害,都是来自他最亲近最看重的人,他的心才渐渐为冰层覆盖,他伤得太重,他掩饰得太完美,以至于没有人能看到那冰层之下永远不息的一脉温泉,除了,秦旭飞。所以,尽管方轻尘自己不愿意承认,但他心中的坚冰还是在慢慢消融,过去的伤口纵然时有痛感,他却已能够坦然面对。他的心中从何时开始有了秦旭飞的位置?是从他悄悄目送他离去开始?是从他听到他提醒自己注意危险时开始?是从他们在后院中酣然一战开始?还是从他将他从频临崩溃的混沌中解救出来开始?抑或是更早,早到连他自己都毫无察觉吧。而这个位置,还在不断上升着,虽然缓慢,却到底让他一步步地靠近了那个人。无论是他和他并肩而骑的时候,无论是对他渐渐不再设防的时候,无论是看到他在自己床榻边醒来的时候,无论是他将帅印与大军尽数托付给他的时候,是与他一同浴风坐在高墙之上的时候,还是他数落他的时候,方轻尘的心头都是快意而自在的吧,自在到已经将这一切视作了平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一夕了悟才发现,原来,相知相护已如斯。或许会惊讶,或许会自嘲,却不会失望,更不会后悔。
红尘滚滚,能得友人如此相伴,甚好;
百年轮回,终有知己如此相知,幸甚!
(方轻尘篇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