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397贴子:952,514

退步原来是向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久没来,今日突然心血来潮,发贴吧第一个主题贴。胡言乱语,各位看过就算。
看了很久,我发现绝大多数吧友。有一个地方始终没有认识到,打坐不是为了求得,打坐的本质是为了求失。
这话有点劈头盖脸了,不过这是真的,楞严经里佛陀与阿难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所为只有八字:缘所遗者,非汝还谁。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比如你能看见,而能看见有很多因素构成,把这些因素都还回去,比如看见还给光,把那些可以还掉的,都还了。说得再简单一点。逻辑一点,一个事情,一个现象,都是由种种东西构成的,把现象都还给构成他们的这些因素,比如你的高兴是因为某个事情而来,某个事情而去。这个高兴决定因素不是你,而是事情。所以把高兴还给事情,然后把你所有能还的都还了,剩下有个还不掉的,那才是你。所以叫:缘所遗者,非汝还谁。各位找找看,有什么是你还不掉的?
回到正题,打坐是求失的本质正是在此,你打坐,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什么东西,而是为了扔掉一些什么东西,你扔得越多。就越轻松,当你把所有能扔的都扔了,剩下的,自然才是你最最真实的,原始的你,那个,常人的高兴,快乐,万万无法企及,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你会狂喜,当然,这个狂喜也只能从我们的角度去理解,但是那个狂喜实际又不是我们情绪上的狂喜,因为这个狂喜不是因为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成。找不到它,我们就无法理解,仅仅只能在逻辑上去体会下罢了。
所以,打坐,不要去求什么了。不要说今天我打坐坐得不错。真好。。。这就是求得了,说老实话,除非你仅仅是为身体健康。那没啥关系,但你要往更深的层次走的话,这个坐得不错。无非就是废话一句,这还是外在引起的,比如你今天精气神不错。睡得很舒服。又有大把闲暇时间,心情比较放松。所以撞上了而已。哪天生病,看你还坐得好不好。。。。呵呵。所以要往更深的走。这些都是浮云。。。套用那句话:神马都是浮云。。。。。。而已。
呃,我也全是废话,不多说了。以后就很少来了,最后祝大家腿子柔顺,道业日进。
再送大家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境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1楼2011-09-26 14:00回复
    看什么都是浮云。。。大概是要让“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其实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高兴就高兴吧!!何必想了又想!!


    2楼2011-09-26 15:22
    收起回复
      先求得,再求失.
      得得失失,始终轮回.
      累劫不能见性.
      说空非空
      灵明在中
      说空是空
      诸相非中


      IP属地:浙江5楼2011-09-26 17:54
      回复
        佛 说法 如筏喻者
        法能照心,舍法可也!
        法不能照心,执法何益?
        能以法照心,一切法为法;不能以法照心,一切法非法.
        执著于气感,执著于相,终究无益.


        IP属地:浙江6楼2011-09-26 17:58
        回复
          我很严重的说一句啊,修行,绝不是玩玩意识就可以过的,生理,心理,都要过了。才能讲得上修行。
          而我们常人,有了一点积善种子,能坐下来打坐了。只是一个最最初级的福报而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不打坐还好,一打坐,电话就来了。或者人,或者事情就找上门了,反正什么事情都找上门来了。这种情况,就是福德资粮不够。
          楞严兄有些想法在某个角度来说,是对的,虽说打坐不是为了玩身体,但话又说回来,你连身体都降伏不了,还修什么行啊。身体通了,奇经八脉不在话下,这才刚开始叫修行而已。这话我绝不乱说。而身体要通,在小乘来说,第一要过的就是淫欲。在道家来说。练精化气,这个都化不了。纵然你有万千经纶,到头来,还是两腿一伸,那时候,管你什么功夫,什么都不管用了。我自己深深的感觉,人生有限,不要再做虚妄的事情了。所以佛法也说:色身不转,成佛无望。
          但话还是得分两头说,事是怎么做,还得怎么做。但理绝不可废。理不到,事就上不去。修行三要素,见地,修证,行愿,缺一不可,绝不胡说。最怕的就是,妄执一边,还偏就觉得自己没有执。


          10楼2011-09-26 20:18
          回复

            “这话对,但又不对,对的是,话本身没什么错误,错的是,这话不能由我们来说。
            有点绕圈了。很简单。所有的佛法其实严格来说并非道理,而是佛陀走过来之后告诉我们他是怎么走的。我们错在了“倒果为因”,正确的方法是,我们要照着这么走一次。 ”
            哈!您说的很对 佛法并非道理,但是即使万象归一,人们也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来,因何而去,其实佛法究竟是什么,无须深究,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时人如眼前一枝花,如梦里相似” 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从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到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再到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也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意思,只是您变着法儿又说了一遍了,而且,您将您心中的山当成了山,因此认为别人说的山与您说的山不同,便觉得他的说法没有您的好,其实我觉得2楼的师兄和您所引用的 “时人如眼前一枝花,如梦里相似” 是一个意思的。
            其实我不知道您在纠结什么,争辩什么,静下心来想想,世界如此,
            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自己的臆想之中的。


            12楼2011-09-26 22:39
            回复
              唉,搞这么麻烦。字数咋就能编这么多呢?一句话完事:修道日损……


              13楼2011-09-26 22:43
              回复
                “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步 向前 只是你要到哪里去 你的方向为何而有的差异
                得 失 每个人的定义不同
                您说的 要“扔掉一些什么东西” 在这过程中不也收获了一个清净的自我么
                退步本来就是向前啊!


                14楼2011-09-26 22:51
                回复
                  说退不为退,
                  论进不是进.
                  能弃非为道,
                  能获亦非理.
                  得失俱不用,
                  菩提心自显.
                  非从意识取,
                  亦非离识求.
                  本性本俱足,
                  思辨何所益?
                  所论皆是道,
                  用功能寡过.
                  此道非真道,
                  是为真道名.
                  道在道名外,
                  非在争执求.
                  我说亦非法,
                  亦是真法名.
                  知者心自知,
                  能证心自明.
                  不可执于理,
                  万劫不见性.
                  


                  IP属地:浙江15楼2011-09-27 10:52
                  收起回复
                    Johnny_16 老师,所论很高.
                    请恕在下见识浅薄,在下感觉 老师 尚未见性.
                    因为老师心中尚有挂碍故.


                    IP属地:浙江16楼2011-09-27 10:55
                    回复
                      因悟而入见地,因修而入证,因证而能行愿.
                      非为蓄意为之,实为自然而然.


                      IP属地:浙江17楼2011-09-27 11:07
                      回复
                        呃,我其实就是个初学者。何况一家之言罢了,不足挂齿。
                        现在看起来这贴再讨论气氛会越来越不好了,大家都和和气气的。挺好的,让它沉下去吧。挺好的一个吧,太极妈这么用心维护的一个很好的氛围,就不要被我们的讨论带偏了方向了。多谢各位参与,再见。


                        18楼2011-09-27 12:08
                        回复


                          20楼2011-09-27 20:34
                          回复
                            先跟Johnny兄打个招呼,把你希望沉下去的帖子又挖出来了。只是不知Johnny兄会不会回来了。
                            我来这个吧貌似晚了,来的时候貌似跑了几位颇有高见的修行人啊。来这里一段时间,似乎没帖子可以回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该说的也都说了。再不挖老帖,只怕我都耐不住要跑了。
                            且近日魔障频起,来我这里滋事挑衅的似乎不只是要打压我,而是要直接坏我道心,损我道行啊。本来不想在这个吧里高谈玄理的。既然事已至此,我等修道之人岂能退缩怕事。只好借Johnny兄的帖子彻底通达一下念头,卫道除魔。吧里看来看去,只有Johnny兄几个帖子里出现的几位道友如Johnny兄、Gentlehuang兄、楞严咒兄等。各位深具正见,令我颇有志同道合之感。
                            见谅见谅!


                            21楼2011-10-15 21:19
                            回复
                              只Johnny兄此贴所包含之义理,此贴就绝不该沉。
                              学佛到底是学什么,修佛是到底是修什么。这是一个修行人时时刻刻都要清醒体认的问题。
                              佛教以皈依为入佛门,以出离心为入小乘门,以菩提心为入大乘门。细言之。皈依二字为总说。出离心菩提心实则也是皈依,皈依自性三宝也。知自性为佛,即不再留恋三界轮回,发出离心。知自性为佛,且生佛平等,即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整个菩提大道,总起来皈依二字言尽。故皈依法为佛门根本大法,修佛路上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要修皈依。
                              皈即归,回头也。人贵自知。知错能改者,即可回头。回头即看破放下,即Johnny兄所言修行不是求得,而是求失。对应修法,看破即观即慧,放下即止即定。止观之道,实非唯独打坐。行住坐卧,能修皈依法者,皆能止观双运。只是我等习气深厚难除,不以金刚跏趺坐姿,绝难入定。而不知皈依真谛者,即便入定,亦非八正道无漏正定,只是共道所修有漏之定。且唯独打坐者,只知修定,不知以观慧对事来体验自性三宝。如此修行,不契皈依根本大印。虽名皈依,实无皈依。以皈依入佛门之理而论,仍在门外也。


                              22楼2011-10-16 0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