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雪雯
我谈不上是越迷,非要说成是越迷也要加上“片面”二字。然而,我是个不折不扣雪雯迷。
我是个北方出生的女孩,朦胧的意识中“戏”就是我不大喜欢的京剧。很幸运,稍微大点就被父母带到了南方,有机会听到了越剧。记得,那时我还上初中。一个周六的下午,妈妈唤我去看戏——《五女拜寿》。虽然很不情愿,母命难为,我不情愿地去了。妈妈说这出戏很有教育意义,叫我坚持看完。记得我一下子就被那清新的山水画面吸引了,慢慢出现了一个个喜气洋洋的脸,每个人都在唱,唱得都很好听。我傻傻的盯着屏幕上光彩照人的演员们。没多久,三姑爷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无论是朴素的书生装,还是富贵的官服,穿在“他”身上都那么好看。还有他“清亮”比莺啼还动听的嗓音,我想我是喜欢上“他”了。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戏啊,这么好听。妈妈笑着告诉我,这是南方的越剧啊。我还知道了,“他”方雪雯。
对待演员的唱腔的艺术性,我没有太大的研究,我只是单纯地喜欢雪雯清澈自然的嗓音。我还知道没有任何人质疑过雪雯的唱腔,因为她唱工的确是很好的吧。雪雯的唱腔给人感觉韵味十足,却没有矫揉造作之嫌。我想到了后人对李白诗歌的评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句用来形容雪雯的唱腔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行云流水般毫不吃力,就像讲话那样轻松。雪雯唱腔高亢,却也不失柔美。经常是,我边听着雪雯的《十八想送》,边悠闲地读着一本杂志。
雪雯的做工自然也是无可挑剔的。熟练地开启折扇,自然地舞动水袖,平稳的步伐都充分体现了雪雯扎实的基本功。舞台上的雪雯自信大方,她的眼神柔和,肉嘟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身段灵活。雪雯的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作为一个女孩,无疑憧憬爱情。在雪雯塑造的角色中,憨厚可人的梁哥哥,意气风发的三姑爷,都让我对异性有了最美好的印象。尤其喜欢五女中三姑爷与三小姐的对手戏,三姑爷对三小姐的柔情蜜意,让作为少女的我浮想联翩。憨厚的梁哥哥看到英台的耳洞,感到很奇怪,于是略带羞涩问英台。他羞涩的表情,让我不禁砰然心动。甚至,我一直没什么感觉的贺老六,也被雪雯成功地塑造出来了,老六粗俗的打扮丝毫不影响雪雯的英姿。我想祥林嫂能嫁给“雪雯”的老六,好幸福啊。
我谈不上是越迷,非要说成是越迷也要加上“片面”二字。然而,我是个不折不扣雪雯迷。
我是个北方出生的女孩,朦胧的意识中“戏”就是我不大喜欢的京剧。很幸运,稍微大点就被父母带到了南方,有机会听到了越剧。记得,那时我还上初中。一个周六的下午,妈妈唤我去看戏——《五女拜寿》。虽然很不情愿,母命难为,我不情愿地去了。妈妈说这出戏很有教育意义,叫我坚持看完。记得我一下子就被那清新的山水画面吸引了,慢慢出现了一个个喜气洋洋的脸,每个人都在唱,唱得都很好听。我傻傻的盯着屏幕上光彩照人的演员们。没多久,三姑爷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无论是朴素的书生装,还是富贵的官服,穿在“他”身上都那么好看。还有他“清亮”比莺啼还动听的嗓音,我想我是喜欢上“他”了。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戏啊,这么好听。妈妈笑着告诉我,这是南方的越剧啊。我还知道了,“他”方雪雯。
对待演员的唱腔的艺术性,我没有太大的研究,我只是单纯地喜欢雪雯清澈自然的嗓音。我还知道没有任何人质疑过雪雯的唱腔,因为她唱工的确是很好的吧。雪雯的唱腔给人感觉韵味十足,却没有矫揉造作之嫌。我想到了后人对李白诗歌的评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句用来形容雪雯的唱腔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行云流水般毫不吃力,就像讲话那样轻松。雪雯唱腔高亢,却也不失柔美。经常是,我边听着雪雯的《十八想送》,边悠闲地读着一本杂志。
雪雯的做工自然也是无可挑剔的。熟练地开启折扇,自然地舞动水袖,平稳的步伐都充分体现了雪雯扎实的基本功。舞台上的雪雯自信大方,她的眼神柔和,肉嘟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身段灵活。雪雯的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作为一个女孩,无疑憧憬爱情。在雪雯塑造的角色中,憨厚可人的梁哥哥,意气风发的三姑爷,都让我对异性有了最美好的印象。尤其喜欢五女中三姑爷与三小姐的对手戏,三姑爷对三小姐的柔情蜜意,让作为少女的我浮想联翩。憨厚的梁哥哥看到英台的耳洞,感到很奇怪,于是略带羞涩问英台。他羞涩的表情,让我不禁砰然心动。甚至,我一直没什么感觉的贺老六,也被雪雯成功地塑造出来了,老六粗俗的打扮丝毫不影响雪雯的英姿。我想祥林嫂能嫁给“雪雯”的老六,好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