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动漫吧 关注:16贴子:103
  • 9回复贴,共1

【福利贴】哥特式音乐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哥特式音乐:
它们充斥着沉郁厌世的情调。音乐往往冰冷刺骨,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对于一切传统音乐极端的蔑视。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激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可西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包豪斯的主唱彼特·墨非(Peter Murphy)把自己打扮成冶艳无常的双性吸血鬼?这种对性别的颠覆与反转,还表现在对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狂热执迷。
哥特音乐追求的是黑暗和死亡美学,这种与经典哲学观念格格不入的理念使得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然而桀骜不逊的哥特对此丝毫不以为意,也许体系庞大、颓废叛逆的地下文化反而更适合它的发展。哥特音乐惯用的表现手法是:男声主唱极尽压抑与爆发之所能,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背景中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而器乐则是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和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哥特音乐还有另外一个特质,那就是它所崇尚的死亡美学。他具有具备天生的悲剧性,而弗洛伊德在谈论《李尔王》的时候就曾经提到,悲剧旨在教导我们“放弃生命,放弃爱情,而与死亡的必然**上朋友。” 尼采由悲剧艺术引伸出来的悲剧世界观则是“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尼采的悲剧理论是给悲剧和死亡赋予美的少数几种悲剧理论之一,它把悲剧看成是灿烂辉煌的,一种“形而上的安慰的艺术”。为了阐述“悲剧性”的实质,叔本华和尼采都转向了音乐。由此可见,哥特音乐作为一种 “形而上的绝望”的载体来表现死亡美学,有其必然性。
哥特音乐的死亡美学不仅表现在音乐风格上,也体现在其视觉效果和行为艺术上。惨白的面孔,夸张的五官,麻木的表情,凌乱的长发,复古的着装和冰冷的金属装饰,这些都已是哥特族的经典特征。



1楼2011-10-04 21:02回复
    歌曲Legend
    歌手Nox Arcana


    2楼2011-10-04 21:04
    回复
      2025-08-03 23:32: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arklore manor
      Nox Arcana


      3楼2011-10-04 21:04
      回复
        Threshold of the dead
        Nox Arcana


        4楼2011-10-04 21:05
        回复
          Trespassers
          Nox Arcana


          5楼2011-10-04 21:05
          回复
            Veil of darkness
            Nox Arcana


            6楼2011-10-04 21:06
            回复
              乃很强大


              7楼2011-10-04 21:26
              回复
                谢谢夸奖


                8楼2011-10-04 21:35
                回复
                  2025-08-03 23:26: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强大呀!


                  9楼2011-11-19 17:27
                  回复
                    建议LZ多听听STOA?歌曲挺不错的


                    11楼2012-09-01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