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些人反映老郭的新作品好像少了,感觉不过瘾,可能是大家的期望过高才会有这种感觉吧。老郭既要做专场演出又要到电视台去做节目又要忙于新相声的创作和排练,我们都理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处在老郭的位置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把精力都投放在相声上。
可是好的新鲜作品又是演出质量最好的保证。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解决新作品数量的问题,还是应该重视一下。
在下想到3种方法:
1,德云社内聘5到10名有舞台经验,基本功扎实的演员,成立相声创作工作组,每年每人创作出若干个大段(40分钟以上),若干个小段(20分钟以上),改编若干段传统相声(类似于老郭改编的《夜行记》),然后加以评审,完善,定级,并且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适当的薪酬奖励。
这种方法人员相对固定,适合创作能力强的演员长期工作。
2,德云社内部每年从各个演出组抽调出1到2名演员,成立相声创作工作组,每年每人创作出若干个大段(40分钟以上),若干个小段(20分钟以上),改编若干段传统相声(类似于老郭改编的《夜行记》),然后加以评审,完善,定级,并且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适当的薪酬奖励。
这种方法人员采用轮换制,每年抽调不同的人员成立相声创作工作组。即不会耽误演员的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也加强了演员的创作能力。
3,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固定1到2名创作人员,其余人员采用轮换制。这种方法即可以使固定创作人员积累创作经验,又可以使轮换人员在固定人员的指导下快速进入状态。
我不是这行人,纯粹说外行话。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好的想法的老和多指教。希望老郭能看到。总之,希望老郭谦哥和德云社越来越好。
可是好的新鲜作品又是演出质量最好的保证。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解决新作品数量的问题,还是应该重视一下。
在下想到3种方法:
1,德云社内聘5到10名有舞台经验,基本功扎实的演员,成立相声创作工作组,每年每人创作出若干个大段(40分钟以上),若干个小段(20分钟以上),改编若干段传统相声(类似于老郭改编的《夜行记》),然后加以评审,完善,定级,并且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适当的薪酬奖励。
这种方法人员相对固定,适合创作能力强的演员长期工作。
2,德云社内部每年从各个演出组抽调出1到2名演员,成立相声创作工作组,每年每人创作出若干个大段(40分钟以上),若干个小段(20分钟以上),改编若干段传统相声(类似于老郭改编的《夜行记》),然后加以评审,完善,定级,并且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适当的薪酬奖励。
这种方法人员采用轮换制,每年抽调不同的人员成立相声创作工作组。即不会耽误演员的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也加强了演员的创作能力。
3,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固定1到2名创作人员,其余人员采用轮换制。这种方法即可以使固定创作人员积累创作经验,又可以使轮换人员在固定人员的指导下快速进入状态。
我不是这行人,纯粹说外行话。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好的想法的老和多指教。希望老郭能看到。总之,希望老郭谦哥和德云社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