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说,金蛇郎君夏雪宜是《碧血剑》中未出场的主角,我深深的认同这一点。金先生采用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个本来已经化为白骨的人物,却成为小说《碧血剑》中塑造得最有血有肉的角色,让观者看后久久不能忘怀,思绪难以平复。夏雪宜的悲剧人生贯穿整个小说的始尾,奇的是他的事迹始终存在于旁人的回忆之中,或是情意绵绵,或是咬牙切齿,或是敬畏有加,这些叙述无不是给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奇侠形象再次增色三分,同时让其人其事更显扑朔迷离、亦真亦幻。夏雪宜,一个不曾出场的人物,就这样在小说《碧血剑》中大放异彩、独步天下。
一、随他的亦正亦邪一共走火入魔
有关金蛇郎君的故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大多是借着他人之口,叙述他生平事迹一二。这些事迹大多不甚连贯,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暧昧不明,同时也带有叙述者强烈的主观意向。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出场是借着袁承志之手,第三回《经年亲剑铗 长日对楸枰》中,袁承志因为偶然机遇,进入夏雪宜埋骨之所,听从师命埋葬遗骨,却不想挖出一大一小两只铁盒,大铁盒中机关重重,若发现藏身洞穴之人稍有贪心,未能依照留简的指示先葬其骸骨再开启宝盒,即难逃大难。所幸袁承志乃仁厚之士,丝毫未存贪念,才算逃过一劫。此处的夏雪宜已经初显手段,便是化作了白骨仍然是能独逞威风,但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平面化的怪杰,初次观瞻此段,以为不过又是个独孤求败一类的人物,唯留下秘籍武功与碧血奇剑同主角一起驰骋江湖。却不想第六回《逾墙搂处子 结阵困郎君》中,袁承志夜会温青青母女,在旁人的叙述之中,金蛇郎君这个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书中先是借温南扬之口叙述二十年前夏雪宜复仇的旧事,通过夏雪宜写给温家的一封信函可以对其人其事窥见一二:“石梁派温氏兄弟共鉴,送上令弟温方禄尸首一具,务请笑纳。此人当年污辱我亲姊之后,又将其杀害,并将我父母兄长,一家五口尽数杀死。我孤身一人逃脱在外,现归来报仇。血债十倍回报,方解我恨。我必杀你家五十人,污你家妇女十人。不足此数,誓不为人。金蛇郎君夏雪宜白。”自此之后夏雪宜的复仇活动带着一股诡异的气氛逐渐展开。温家请来帮手,却给他半路害死;他将温家收租米计书用的竹筹偷去,杀死温家一人,便插根竹筹,大有不插满50根不罢手的架势;并不理会温家决斗的告示,等江湖好手慢慢都散了,才又出来杀人。如果说这些所作所为是因他自小痛失亲人、孤苦无依,还姑且能够让人原谅,但之后他将温家两个女人掳走,逼为娼妓,就十分令人不齿了。就如温仪所言:“那时我不懂他为何这样狠。”接着温仪的叙述,终于让金蛇郎君夏雪宜这个人显示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这里有一个秋千的场景,怕是《碧血剑》全书中最为浪漫温馨,同时又动人心魄的时刻,回想起这个片段,似乎深深一呼吸就能够嗅得到阳春三月田野里的油菜花香,以及秋千上那拦腰一抱:“他用力一荡,秋千飞了起来,他一把将我拦腰抱住,我只觉腾云驾雾般的飞了出去。我以为这一下两人都要跌死了,哪知他左手抱着我,右手在墙外大树枝上一扳,便又弹了起来,轻轻的落在数丈之外”。夏雪宜将温仪掳走后的这一段,与《连城决》中狄云与水笙的情况颇为相同,温仪开始时对夏雪宜充满敌意,寻死觅活,夏雪宜却一反常态,为温仪唱了大半夜的山歌,为她添置首饰、脂粉,为了讨她的欢心带了小鸡、小猫、小乌龟上山,甚至为了她放过了自己的仇人。夏雪宜表现出了他似水柔情的一面,深深埋藏起来的温柔和爱被激发出来,如孩子一般的简单纯粹,十分感人。可人心险恶,不因他的放弃而改变,他在温仪家中被人使计下毒,纵然是温仪悲呼一声“你快走吧,我永不负你!”,他仍是给奸人擒住,挑断手脚筋。
故事进行到这里,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光彩将主角袁承志比得黯淡下去,便是在袁承志行侠仗义之时也是作为金蛇郎君的“使者”出场,仿佛是为金蛇郎君争光一般。一个奇侠的形象栩栩如生起来,他的凄苦身世让旁人为之叹息垂泪,但他性格的复杂性还不仅如此。第八回《易寒强敌胆 难解女儿心》中,闵子华兄弟与焦公礼的一段旧日恩怨浮出水面,在这段旧故事里,金蛇郎君夏雪宜摇身一变,化作一位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焦公礼便是在大祸临头之时仍是不敢忘怀他的恩德,对他的本领更是信赖有加:“他是江湖上的一位奇侠,我杀闵子叶的原委,他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听说金蛇郎君十多年前遭人暗算,也已不在人世。我大恩不报,心中常觉不安。只要这人还活着……唉,你们去吧。”袁承志知悉实情后出手相帮,本要学学金蛇郎君的骄傲狂放,其实却三分像了大师哥黄真的油嘴滑舌,七分像了吕七先生的傲慢自大,看得观者是苦笑连连,这个呆哥哥哪有金蛇郎君的半份潇洒不羁?“金蛇使者”不太合格,但却技压全场,将一场祸事消于无形,让人不禁遥想金蛇郎君当年的翩翩姿态。
一、随他的亦正亦邪一共走火入魔
有关金蛇郎君的故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大多是借着他人之口,叙述他生平事迹一二。这些事迹大多不甚连贯,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暧昧不明,同时也带有叙述者强烈的主观意向。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出场是借着袁承志之手,第三回《经年亲剑铗 长日对楸枰》中,袁承志因为偶然机遇,进入夏雪宜埋骨之所,听从师命埋葬遗骨,却不想挖出一大一小两只铁盒,大铁盒中机关重重,若发现藏身洞穴之人稍有贪心,未能依照留简的指示先葬其骸骨再开启宝盒,即难逃大难。所幸袁承志乃仁厚之士,丝毫未存贪念,才算逃过一劫。此处的夏雪宜已经初显手段,便是化作了白骨仍然是能独逞威风,但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平面化的怪杰,初次观瞻此段,以为不过又是个独孤求败一类的人物,唯留下秘籍武功与碧血奇剑同主角一起驰骋江湖。却不想第六回《逾墙搂处子 结阵困郎君》中,袁承志夜会温青青母女,在旁人的叙述之中,金蛇郎君这个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书中先是借温南扬之口叙述二十年前夏雪宜复仇的旧事,通过夏雪宜写给温家的一封信函可以对其人其事窥见一二:“石梁派温氏兄弟共鉴,送上令弟温方禄尸首一具,务请笑纳。此人当年污辱我亲姊之后,又将其杀害,并将我父母兄长,一家五口尽数杀死。我孤身一人逃脱在外,现归来报仇。血债十倍回报,方解我恨。我必杀你家五十人,污你家妇女十人。不足此数,誓不为人。金蛇郎君夏雪宜白。”自此之后夏雪宜的复仇活动带着一股诡异的气氛逐渐展开。温家请来帮手,却给他半路害死;他将温家收租米计书用的竹筹偷去,杀死温家一人,便插根竹筹,大有不插满50根不罢手的架势;并不理会温家决斗的告示,等江湖好手慢慢都散了,才又出来杀人。如果说这些所作所为是因他自小痛失亲人、孤苦无依,还姑且能够让人原谅,但之后他将温家两个女人掳走,逼为娼妓,就十分令人不齿了。就如温仪所言:“那时我不懂他为何这样狠。”接着温仪的叙述,终于让金蛇郎君夏雪宜这个人显示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这里有一个秋千的场景,怕是《碧血剑》全书中最为浪漫温馨,同时又动人心魄的时刻,回想起这个片段,似乎深深一呼吸就能够嗅得到阳春三月田野里的油菜花香,以及秋千上那拦腰一抱:“他用力一荡,秋千飞了起来,他一把将我拦腰抱住,我只觉腾云驾雾般的飞了出去。我以为这一下两人都要跌死了,哪知他左手抱着我,右手在墙外大树枝上一扳,便又弹了起来,轻轻的落在数丈之外”。夏雪宜将温仪掳走后的这一段,与《连城决》中狄云与水笙的情况颇为相同,温仪开始时对夏雪宜充满敌意,寻死觅活,夏雪宜却一反常态,为温仪唱了大半夜的山歌,为她添置首饰、脂粉,为了讨她的欢心带了小鸡、小猫、小乌龟上山,甚至为了她放过了自己的仇人。夏雪宜表现出了他似水柔情的一面,深深埋藏起来的温柔和爱被激发出来,如孩子一般的简单纯粹,十分感人。可人心险恶,不因他的放弃而改变,他在温仪家中被人使计下毒,纵然是温仪悲呼一声“你快走吧,我永不负你!”,他仍是给奸人擒住,挑断手脚筋。
故事进行到这里,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光彩将主角袁承志比得黯淡下去,便是在袁承志行侠仗义之时也是作为金蛇郎君的“使者”出场,仿佛是为金蛇郎君争光一般。一个奇侠的形象栩栩如生起来,他的凄苦身世让旁人为之叹息垂泪,但他性格的复杂性还不仅如此。第八回《易寒强敌胆 难解女儿心》中,闵子华兄弟与焦公礼的一段旧日恩怨浮出水面,在这段旧故事里,金蛇郎君夏雪宜摇身一变,化作一位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焦公礼便是在大祸临头之时仍是不敢忘怀他的恩德,对他的本领更是信赖有加:“他是江湖上的一位奇侠,我杀闵子叶的原委,他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听说金蛇郎君十多年前遭人暗算,也已不在人世。我大恩不报,心中常觉不安。只要这人还活着……唉,你们去吧。”袁承志知悉实情后出手相帮,本要学学金蛇郎君的骄傲狂放,其实却三分像了大师哥黄真的油嘴滑舌,七分像了吕七先生的傲慢自大,看得观者是苦笑连连,这个呆哥哥哪有金蛇郎君的半份潇洒不羁?“金蛇使者”不太合格,但却技压全场,将一场祸事消于无形,让人不禁遥想金蛇郎君当年的翩翩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