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柒吧 关注:44贴子:6,308
  • 8回复贴,共1

【周柒作品】乱弹之二 夏雪宜这把三刃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常有人说,金蛇郎君夏雪宜是《碧血剑》中未出场的主角,我深深的认同这一点。金先生采用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个本来已经化为白骨的人物,却成为小说《碧血剑》中塑造得最有血有肉的角色,让观者看后久久不能忘怀,思绪难以平复。夏雪宜的悲剧人生贯穿整个小说的始尾,奇的是他的事迹始终存在于旁人的回忆之中,或是情意绵绵,或是咬牙切齿,或是敬畏有加,这些叙述无不是给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奇侠形象再次增色三分,同时让其人其事更显扑朔迷离、亦真亦幻。夏雪宜,一个不曾出场的人物,就这样在小说《碧血剑》中大放异彩、独步天下。 
一、随他的亦正亦邪一共走火入魔 
有关金蛇郎君的故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大多是借着他人之口,叙述他生平事迹一二。这些事迹大多不甚连贯,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暧昧不明,同时也带有叙述者强烈的主观意向。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出场是借着袁承志之手,第三回《经年亲剑铗 长日对楸枰》中,袁承志因为偶然机遇,进入夏雪宜埋骨之所,听从师命埋葬遗骨,却不想挖出一大一小两只铁盒,大铁盒中机关重重,若发现藏身洞穴之人稍有贪心,未能依照留简的指示先葬其骸骨再开启宝盒,即难逃大难。所幸袁承志乃仁厚之士,丝毫未存贪念,才算逃过一劫。此处的夏雪宜已经初显手段,便是化作了白骨仍然是能独逞威风,但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平面化的怪杰,初次观瞻此段,以为不过又是个独孤求败一类的人物,唯留下秘籍武功与碧血奇剑同主角一起驰骋江湖。却不想第六回《逾墙搂处子 结阵困郎君》中,袁承志夜会温青青母女,在旁人的叙述之中,金蛇郎君这个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书中先是借温南扬之口叙述二十年前夏雪宜复仇的旧事,通过夏雪宜写给温家的一封信函可以对其人其事窥见一二:“石梁派温氏兄弟共鉴,送上令弟温方禄尸首一具,务请笑纳。此人当年污辱我亲姊之后,又将其杀害,并将我父母兄长,一家五口尽数杀死。我孤身一人逃脱在外,现归来报仇。血债十倍回报,方解我恨。我必杀你家五十人,污你家妇女十人。不足此数,誓不为人。金蛇郎君夏雪宜白。”自此之后夏雪宜的复仇活动带着一股诡异的气氛逐渐展开。温家请来帮手,却给他半路害死;他将温家收租米计书用的竹筹偷去,杀死温家一人,便插根竹筹,大有不插满50根不罢手的架势;并不理会温家决斗的告示,等江湖好手慢慢都散了,才又出来杀人。如果说这些所作所为是因他自小痛失亲人、孤苦无依,还姑且能够让人原谅,但之后他将温家两个女人掳走,逼为娼妓,就十分令人不齿了。就如温仪所言:“那时我不懂他为何这样狠。”接着温仪的叙述,终于让金蛇郎君夏雪宜这个人显示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这里有一个秋千的场景,怕是《碧血剑》全书中最为浪漫温馨,同时又动人心魄的时刻,回想起这个片段,似乎深深一呼吸就能够嗅得到阳春三月田野里的油菜花香,以及秋千上那拦腰一抱:“他用力一荡,秋千飞了起来,他一把将我拦腰抱住,我只觉腾云驾雾般的飞了出去。我以为这一下两人都要跌死了,哪知他左手抱着我,右手在墙外大树枝上一扳,便又弹了起来,轻轻的落在数丈之外”。夏雪宜将温仪掳走后的这一段,与《连城决》中狄云与水笙的情况颇为相同,温仪开始时对夏雪宜充满敌意,寻死觅活,夏雪宜却一反常态,为温仪唱了大半夜的山歌,为她添置首饰、脂粉,为了讨她的欢心带了小鸡、小猫、小乌龟上山,甚至为了她放过了自己的仇人。夏雪宜表现出了他似水柔情的一面,深深埋藏起来的温柔和爱被激发出来,如孩子一般的简单纯粹,十分感人。可人心险恶,不因他的放弃而改变,他在温仪家中被人使计下毒,纵然是温仪悲呼一声“你快走吧,我永不负你!”,他仍是给奸人擒住,挑断手脚筋。 
故事进行到这里,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光彩将主角袁承志比得黯淡下去,便是在袁承志行侠仗义之时也是作为金蛇郎君的“使者”出场,仿佛是为金蛇郎君争光一般。一个奇侠的形象栩栩如生起来,他的凄苦身世让旁人为之叹息垂泪,但他性格的复杂性还不仅如此。第八回《易寒强敌胆 难解女儿心》中,闵子华兄弟与焦公礼的一段旧日恩怨浮出水面,在这段旧故事里,金蛇郎君夏雪宜摇身一变,化作一位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焦公礼便是在大祸临头之时仍是不敢忘怀他的恩德,对他的本领更是信赖有加:“他是江湖上的一位奇侠,我杀闵子叶的原委,他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听说金蛇郎君十多年前遭人暗算,也已不在人世。我大恩不报,心中常觉不安。只要这人还活着……唉,你们去吧。”袁承志知悉实情后出手相帮,本要学学金蛇郎君的骄傲狂放,其实却三分像了大师哥黄真的油嘴滑舌,七分像了吕七先生的傲慢自大,看得观者是苦笑连连,这个呆哥哥哪有金蛇郎君的半份潇洒不羁?“金蛇使者”不太合格,但却技压全场,将一场祸事消于无形,让人不禁遥想金蛇郎君当年的翩翩姿态。 



1楼2006-08-16 10:45回复
    二、夏雪宜的三刃性 
    1、对温仪,他是伤感的情人。 
    因为仇恨,他们相遇;又为仇恨,他们分开。夏雪宜与温仪之间的爱情悲剧恐怕是金老先生武侠作品中的范本,之后的张翠山与殷素素等故事,都不免沾染上夏温悲剧的影子。他们之间的恋情,仿佛是那个动荡不堪、血腥残酷的年代中绽放的一朵奇葩,开得绝望而绚烂。罗兰有句话说得妙:“被悲哀催热的爱情是最热烈的”。至今都不能忘却夏雪宜在窗下的吟唱:“从南来了一群雁,也有成双也有孤单。成双的欢天喜地声嘹亮,孤单的落在后头飞不上。不看成双,只看孤单,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这歌声温柔婉转,充满了哀怨之情,却出自那样一个“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之人的口中,这种强烈对比,让这个爱情片段格外感人。也许金老先生是出于“善恶有报”这一常理,这对情侣没有善始,却也不得善终。因为人性的贪婪,夏雪宜成为一个废人。在那些遭受非人待遇的日子中,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爱人,当何红药摸出他衣内的香囊时,里面放着一束头发、一枚小小的金钗,无论何红药怎样相逼,他始终不说出温仪的名字。他爱温仪已经胜过了爱护自己的生命,在倍受折磨的时候仍然说“真正放在心坎儿里的,只是未婚妻一个”,笑着夸个不停。书中并没有描写夏雪宜的所思所想,但我们却能深深的感觉到,当一个人处在那般苦困的境地,心中仍然是对自己爱的那个人念念不忘,绝望而又甜蜜,伤感却也幸福,当他思念起温仪时,心中一定是万般柔情涌上心头,浑然忘记自己的处境。爱情达到此般境地,哪怕是穷尽所有,也是值得。谁言夏雪宜很无情?我说金蛇君最重爱!第十九回《嗟乎兴圣主 亦复苦生民》中,青青与何红药共入夏雪宜埋骨之所,“只见骷髅的牙齿中牢牢咬着一根小小金钗。金钗极短,初时竟没瞧见。何红药伸手去拔,竟拔不下来,想是金蛇郎君临死时用力咬住,直到肌肉烂完,金钗仍然咬在嘴里。何红药伸指插到骷髅口中用力扳动,骷髅牙齿脱落,金钗跌在地下。她捡了起来,拭去尘土,不由得脸色大变,厉声问道:‘你妈妈名叫温仪?’ ”,让夏雪宜为之倾情至死的那个名字终于被道出,到这里,夏雪宜与温仪的一段伤感之恋也算划上了句号,“骨灰与泥土混合在一起,再也分拆不开”,每次读到这里都是凄恻不已,忍不住抚书拭泪。 
    2、对何红药,他是负心的汉子。 
    何红药这个人物一出场便是形容可怖、做事狠毒,常言“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果不其然,原来在何红药丑陋的外表之下,也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痛事。曾经也是如花般的女子,也有豆蔻一样的年华,为了一个情字迷途不知返,落得如此下场。人常言是夏雪宜背叛了何红药,我却说,他们之间根本谈不上“背叛”,第十九回中也有何红药的转述:“他生平不知玩过多少女人,可是真正放在心坎儿里的,只是他未婚妻一个”。遇上温仪之前,他并不懂爱情,当女人为玩物,不动感情的进行着男女游戏,浑然不知世间还有真情这回事。他以为与何红药之间也不过是个应景儿的戏,过期之后两相忘。哪知他的一去不复返,却改变了何红药一生的命运。十年后的相见,夏雪宜是自私、无情的,面对容貌尽毁的她,没有体现出一丝的眷顾爱怜,当何红药发觉他随身携带的荷包时,他“闭嘴不理,神情很是高傲”,在华山的山洞中,夏雪宜更是吐露出“爱那女子胜过爱自己的性命”之类的话语,这对于苦等他十余年的何红药,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知晓这些后,何红药往日的疯狂狠毒变得顺理成章,故事的最后,她终于知晓了夏郎已经化作白骨,也知晓了情敌的名字,心中又是哀恸,又是嫉恨,不禁发起狂来,“她妒念如炽,把骸骨从坑中捡了出来,叫道:‘我把你烧成灰,烧成灰,撒在华山脚下,教你四散飞扬,四散飞扬!永远不能跟那贱婢相聚!’”,终于引得山洞中的火药爆炸,两人也算同穴而眠。何红药至死都陷在“情”这个泥潭中拔不起身,临死前仍是叫着:“我本来要跟你死在一起,那最好,好极了!”读到这里,不禁想起姜夔《扬州慢》中的一句词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不知在玉石俱焚的那一刻,红药是否明了:所谓情累一生,却也不过回头是岸,何苦,何苦!


    3楼2006-08-16 10:46
    回复
      3、对江湖人,他是莫测的怪杰。第三回《经年亲剑铗 长日对楸枰》中,可对金蛇郎君夏雪宜在江湖上的影响力窥见一二。袁承志驯化的雌猩猩小乖跌下山崖时手掌上刺中金蛇锥,木桑和穆人清并不识得这是何人使用,心中暗暗纳罕,只见金蛇锥“长约二寸八分,打成昂首吐舌的蛇形,蛇舌尖端分成双叉,每一叉都是一个倒刺”,穆人清突然一凛,说道:“这是金蛇郎君的”,能让成名已久的神剑仙猿穆人清都是一凛的人物,可见其手段的不一般。木桑道人的一番话更是概括出了江湖人对夏雪宜的评价:“这人行事也真古怪,有时穷凶极恶,有时却又行侠仗义,是好是坏,教人捉摸不定。”后穆人清下山,石梁派张春九偷上山来偷盗《金蛇秘笈》,在打算手刃袁承志之前,仍然是对金蛇郎君颇为忌惮,:“向窗外一望,不由自主的脸露畏惧,似乎怕金蛇郎君突然出现”,当他得知金蛇郎君已经去世时,不禁得意忘形,却不想即便是化作了枯骨,金蛇郎君依然是威风不减、手段非凡,张春九“双脚一登,便不动了,眼中、鼻中、耳中、口中,都流出黑血来”。第六回《逾墙搂处子 结阵困郎君》,在温南扬的口中,又将他描绘成一个为了报仇无所不为的人物,哪篇武侠小说中没有复仇,可如这般复仇的,恐怕只有夏雪宜一个。那是一段令无恶不作的温家都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温南杨带回的箱子中装着叔叔被大卸八块的尸体,更是夹带着一封明明白白的挑战书:“我必杀你家五十人,污你家妇女十人。不足此数,誓不为人。” 第八回《易寒强敌胆 难解女儿心》中,袁承志替焦公礼出头,“老一辈中,不少人都听到过金蛇郎君的名头,知他武功惊人,行事神出鬼没,但近十年来,江湖上久已不见踪迹。传言都说已经去世,哪知这时突然遣人前来,各人心中都是凛然一惊。”即便是几十载已经过去,提到“金蛇郎君”的名头仍然是让人心惊,足见其当年驰骋江湖的惊人艺业。 
      时而警觉小心、工于心计,时而行事狠辣、不择手段,时而行侠仗义、洒脱不羁;时而温情脉脉、柔情蜜意,时而负心薄幸、冷血无情。这样许多彼此矛盾的性格特征出现在同一人身上,不禁有些让人云里雾里,摸不到头脑。但转念一想,此种深不可识之人,正是“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可惜夏雪宜依然是应了“难过美人关”那句,不能算做“涣兮若冰之将释”。试想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堪、战乱连连的年代,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个人生存问题都无法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性中的丑恶暴露无遗,大环境如此,人往往不能逆行。夏雪宜其人其事恰恰符合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他脱胎于那个黑暗的年代,最终又被那个年代普遍存在的人性贪婪所毁,无疑是《碧血剑》一书中最大的悲剧。


      4楼2006-08-16 10:47
      回复
        d


        7楼2006-08-17 01:12
        回复
          D


          8楼2006-10-22 14:51
          回复
            确实是精品.赞叹一下.


            9楼2006-10-30 23:30
            回复
              d


              10楼2006-11-18 11:24
              回复


                11楼2006-11-21 09:11
                回复
                  • 211.137.59.*
                  喜欢夏雪宜!


                  12楼2010-03-22 0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