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刘朗今又来吧 关注:61贴子:15,886
汉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安城侯刘苍--刘自当--刘寿光--刘育--刘赐--刘鲤--刘贞--刘禹--刘嘉--刘谙矫--刘乐--刘万世--刘光禄--刘殷--刘焕--刘筹--刘汉--刘麟振--刘猛--刘遵--刘蓬--刘克国--刘遂--刘定贞--刘从善--刘学恭--刘慎素--刘懋明--刘诚美--刘中正--刘槐--刘诚学--刘子刚--刘守诚--刘与开--刘宣定--刘敏高--刘伯机--刘仲麟--刘学虔--刘承坤--刘无佞--刘学鱼--刘有德--刘思游--刘福海--刘禄--刘学松--刘清--刘龙--刘正先--刘高风--刘燕--刘云--刘宗。
刘宗,是汉高祖刘邦的第60代孙(长沙定王的第57代孙).


IP属地:河南1楼2011-11-10 01:42回复
    刘氏吉蕴公排系: ­
    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中山王刘胜→1胜一2贞一3昂一4禄一5恋一6英一7建一8哀华一9宪一10雄一11弘一12备


    IP属地:河南2楼2011-11-10 01:49
    回复
      2025-08-09 09:28: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起笔先写四月天、五行之中我为先、英雄腰系七星剑、治理江山四百年’,哈哈------刘。


      IP属地:河南3楼2011-11-10 01:52
      回复
        我祖籍是河南罗山,具体是哪个乡镇就不清楚了
        现定居在江西九江永绣梅堂,具长辈说已迁移100多年了
        我只知道这几个排辈--------子-乃-自-明-少-先...我是明字辈的
        希望可以找到同宗....QQ393531609


        IP属地:河南4楼2011-11-10 01:54
        收起回复
          我正在编写家谱和编写刘氏企业辞书...
          联系电话:15023881298 QQ:914130119
          邮 箱:Iiuyiyi.2009@163.com
          联系人: 刘一毅


          IP属地:河南5楼2011-11-10 02:03
          回复
            长沙定王之后清朝中晚期从江西入四川泸州人QQ878345972


            IP属地:河南6楼2011-11-10 02:07
            回复

              致信阳(鄳城)灵山刘氏宗亲的一封分开信
              各位宗亲: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刘氏是中华民族百家姓中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诞生在迄今约4300多年前。刘氏家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光辉而悠久的历史,为中华的振兴与繁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氏开创的汉人、汉族、汉文、汉语及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我们每一个海内外的刘氏子孙,都为此而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目前,刘姓具中国第四大姓,现今海内外刘姓人数约有8000多万。世界刘氏联谊会已举行了六届,为研究族史,联系宗谊,振兴经济,启迪后世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阳(罗山-鄳城)灵山刘氏(宝纶堂)第汉景帝七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代子孙,历经二千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迁始祖刘洞仙,始祖妣张太夫人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子一世祖刘澄轰从江西吉水迁到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城东七里汤家湾定居,至今已600多年了,始祖妣殁葬太婆凹】,裔孙已衍播中华大地及世界部分地区。鄳刘虽在央央刘氏大系中是一个小小的分支,但也人才辈出【明神宗万历年间八世祖刘广生(号海舆)仕任六卿之首的南京刑部尚书一大司寇】,与其他姓氏家族一道为谱写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发展史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今天,恰逢太平盛世,政策英明,海内外寻根问祖、追根溯源者络绎不绝,各种形式的宗亲文化研究会、联谊会应运而生,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作为信阳(鄳城)灵山刘氏(宝纶堂)裔孙,我们也应因势而动,与时俱进。为秉承先志,启迪后代,团结宗亲,敦宗睦族,兴邦爱国,弘扬汉刘氏文化和先祖宏德,发展宗亲事业,再续鄳刘繁荣昌盛的新篇章,为振兴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与部分宗贤会商,一致认为在宗族内成立一个宗亲组织非常必要,理应为社会进步,后世昌炽,留下一个永恒的足迹。为此,经宗亲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特成立信阳(鄳城)灵山刘氏宗亲联谊会(简称鄳刘会)。
              信阳(鄳城)灵山刘氏宗亲联谊会是非牟利的带有宗亲联谊性质的民间社团,没有任何政治动机和目的。宗旨是:弘扬祖德,睦族爱国,溯源敦本,增进宗谊,交流资讯,聚优共展,兴办公益,造福社会,启迪裔孙,发奋图强,构创和谐,复兴中华。
              为把本会办好,特制定联谊会章程,成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含常务理事会,高秘书处、宣传部、联络部、账务部、谱谍部、建设部、福利部,妇女部)和监事会等组织。明确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监事会主席、监事和各部部长等人选,并聘请若干名热心本会及宗亲事业的德高望重、贡献较大的宗亲担任本会的名誉会长、顾问。并有序的开展联谊活动。近年来的主要任务是:(1)对信阳(鄳城)灵山刘氏始祖妣张太夫人墓进行修缮(2)寻根溯源,实现世代宗祖传承之夙愿。(3)续修谱牒。在过去三修的基础上,精心筹划,挖掘族系文化,详实内容,高标准编纂出版精装谱本,以昭示万代裔孙。(4)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祭祖活动。以追思先人,激励后代,达到宗亲更和谐、宗族更发达的目的。(5)办好《鄳刘》会刊,利用刘氏网站宣传鄳刘宗亲。远期工作目标是:(1)建立鄳刘宗亲网站。整合资源,并网天下,扩大交流,搭建共建双赢,招商引资的平台。(2)建立鄳刘基金会。号召本会宗亲多做慈善事业,扶持贫困家庭,救助孤、残宗亲,援助天灾人祸,支助失学儿童,奖励“优秀学子”,协助国家、地方政府公益事业的实施。(3)创建数字族谱。(4)修建鄳刘宗祠,修缮有名望的宗祖坟茔。(5)创建鄳刘实业,为鄳刘发展壮大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所有这些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要实现这个美好的夙愿,需要全族宗亲精诚团结,同心同德,踊跃参与,鼎力支持,举全族之力而为之。为此发出如下倡议:
              尽一份宣传义务。鄳刘会是全族宗亲以文化与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联谊、大交流、大团结、大合作的盛会。请每一位鄳刘后裔,尽一份义务,或口传信寄,或利用媒体,向海内外广泛宣传,让各方人士特别是鄳刘家族都知道这一消息。
              谋一策发展大计。祖宗的要基需要我们共同培植,家乡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支持。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历史,今天我们应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献一方略,提一建议,谋一思路,给一蓝图。
              牵一条经贸红线。招商引资,振兴家乡经济是举办“鄳刘会”的重要内容。信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唱好合作大戏,为家乡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献一份拳拳爱心。目前,家乡虽不富足,许多宗亲事业和地方经济也急待发展。愿鄳刘会的诞生和壮大,能促进我们的家乡早日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对祖宗的敬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鄳刘会的支持,就是对家乡最好的贡献。为此,我们希望并倡议凡有能力的鄳刘宗亲,共襄义举,慷慨解囊,予以支持。
              连枝带叶,茂荣四方共根同蒂兮,认祖归宗!努力吧,鄳刘的亲人!
              信阳是您永远的家!
              顺致
              崇高的敬意,并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宏发!
              信阳(鄳城)灵山刘氏宗亲联谊会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1楼2011-11-17 15:52
              回复
                亲爱的辛苦了!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1-11-17 15:55
                回复
                  2025-08-09 09:22: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血浓于水 亲情绵长
                  -----河南信阳鄳刘宗亲联谊会赴江西省吉水县寻根记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亲情的认知欲愈加浓烈,愈显重要。二十多年来,有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小时候,常听父亲讲到爷爷奶奶的艰苦岁月,偶尔也讲到先祖的片言只语,知道老祖先是600多年前从江西吉水迁来的,先祖中也不乏名人志仕,从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20岁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忙于事业和生活。偶翻族谱,因看不太懂,也就搁置。三十而立,下乡任职,奉献青春和热血。不惑之年,事业略成,闲暇之余,翻阅家谱,方知谱中知识如此广泛,文化如此丰厚。年近知命,心境更宽,唯族谱中“谱末后之览者,谅有以鉴予之苦衷也,若族有贤智者,出不惮吉水之远,即本源而上溯之,是又吾之厚望也”。“吾族以诗书起家,惟期后世子孙奋志芸窗,绍前烈而光宗族,以副吾区区之意焉,斯幸耳是为序”的先祖遗愿时常萦绕于耳。
                  为了寻根,上祖曾先后三次联系吉水宗亲或亲赴吉水寻访,但因种种因素限制,谱载不清。所谓长沙定王之后裔无从证实。作为先祖裔孙,此事不清,乃根源不明。每每祭祖之时,总感憾疚。
                  为秉承先志,两年多来,根据族谱记载的“始祖考讳洞仙公,公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五十三都紫溪村杨家桥”、“至江西吉水五十三都九峰故里,访晤德材贤品奇品诸族人请将老谱检出得悉始祖洞仙公为虎溪派二十五世郁公之次子,长子没俊,俊公后裔仍居九峰故里一带,耕读传家,亦足先德之厚,虽千百年来而未艾也,余深愧不文未能善述”的信息,多少个不眠之夜,查遍刘氏网站,通过发函、发贴,联系吉安、吉水十多个市县乡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均无果,五十三都、紫溪村、杨家桥、九峰等老地名更是无从查起。今年六月初,在吉水县委办公室有关领导和吉水县政府网“老棚友”(包括部分网友)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他们提供资料,结合族谱的记载信息,最后圈定文峰镇炉村方圆十公里就是当年的吉水县五十三都。新屋下就是1922年曾祖刘子斌和叔祖刘泽普曾经访根问祖的地方,而炉村董富刘氏与我祖也有必然的血缘关系,其东南十公里左右富滩镇的古富就是当年的虎溪。七月二十二日,我及时把查访重点和圈定的旧葛山乡地图电传至吉水,并拜托吉水县委办两位领导前去协助查访。果然,于八月六日收到了他们从吉水文峰炉村发来的喜讯。之后,经与炉村妇女主任黄金香(宗亲刘详华的妻子)联系,敲定了具体的出访日期。
                  2008年9月30日,我和二叔刘自乾、侄儿刘少军及妻子袁英一行4人,从信阳出发经京九线,踏上了南下江西的火车,当夜11时多到达吉安。安顿后,爷孙三人还品尝了吉安小吃。


                  13楼2011-11-17 16:47
                  回复
                    亲爱的辛苦了!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1-11-17 17:33
                    回复
                      我们把带来的信阳(鄳城)《刘氏宗谱》的一修谱序“吾中州汝南鄳城一族本,长沙定王之裔传至。始祖洞仙公,与其从兄弟洞仁、洞位、洞俊诸公,世居吴西吉水县五十三都。洞仙公子澄轰公,明洪武初奉母氏张太夫从应诏来罗,如今五百余年矣。”念给宗贤们听,宗亲钦品、品榆(1990年吉水十二次修谱人)也打开《虎溪刘氏族谱》,找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陈会晃撰:《恕公官巷房重修谱序》载“恕公(应是伶公)二十五世孙郁达公复自芙蓉山下徒居炉村官巷,生二子:洞俊、洞仙。洞俊生一子顺,洞仙生一子澄轰,由官巷徒河南汝宁府罗山”。查《沛丰郡发公传下苍公系下世系图》和《嵩华(虎溪)刘氏千禧续谱序》(沛丰郡长沙定王位下湖广侯安成侯世系谱)所载,大始祖源明至定王刘发共78世基本吻合。


                      16楼2011-11-17 18:01
                      回复



                        IP属地:河南17楼2011-11-17 22:16
                        回复
                          而长沙定王刘发的次子安成侯刘苍之裔孙刘茀禄(生子三:长子刘义,三子刘致)的次子刘伶的记载也较详细。同时,《虎溪刘氏族谱》以刘伶为一世祖,刘嵩为二世祖,在原苦富(虎溪)创立了孝敬堂。嵩公三子刘恕后裔多住今炉村。伶公二十四世孙刘均敏生子三,长子刘郁安,三子刘郁遂,次子刘郁达从芙蓉山徒居炉村官巷,建立了官巷房,创立了宏远堂。郁达公生子二,长子刘洞俊生子一刘顺(生子三,长子刘资才创立了资才堂,后裔住今炉村茶山,次子刘资恕,三子刘资德住今炉村新屋下,创立了安仁堂);郁达公次子刘洞仙可能殁于炉村,生一子刘澄轰,即鄳刘一世祖,创立了信阳宝纶堂。此外,宗亲们还介绍说,炉村长辈中有贤品、奇品其人,1922年从罗山来访祖的两位宗亲是骑马来的。而1798年(嘉庆三年)陈会晃撰:《恕公官巷房重修谱序》对信阳罗山房480多年来后裔仕任情况记述也很详细。


                          19楼2011-11-18 11:39
                          回复
                            由此可见信阳《刘氏宗谱》的记载是真实准确的。啊!终于找到了,这里就是我们先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由于本村只有一套新谱,不便带走。经宗亲们同意后,我即拍摄了吉水谱的关键章节。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我们便要告辞了,宗亲们早已备好了晚餐。晚餐在祠堂里开了七桌,吃过晚饭已是七点多了,这时又有一位中年女宗亲象中午一样提了半箩筐桔子让我们品尝。十月的夜晚,屋外夜色很黑,屋内灯火通明,宗情融融。要走了,出了祠堂大门,我们一一与宗亲们握别。


                            20楼2011-11-18 13:19
                            回复
                              2025-08-09 09:16: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上车前,我把带来的礼物信阳毛尖分别赠给了两位族长,以表达谢意!宗亲们燃响了送行的炮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打开车窗抱拳致谢。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宗亲们,离开了新屋下,小车缓慢前行,我的思绪却难以平静。是啊,600多年了,由于历史的变迁,多少战乱,多少遗弃,多少天灾,多少人祸,多少乡愁,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结,都像过眼烟云.....而相聚时的亲情,离别时的眷恋,令人终生难忘。我作不出刘邦的《大风歌》,面轻声哼起了由感而发的《寻根呤》:“同根生兮热血扬,寻本溯源兮归故乡。汉刘裔孙兮拓四方!”


                              21楼2011-11-18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