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影院阵地 落实宣传品摆放及注重排片排厅
影院是所有电影宣发的最后一站,无论对于大片小片而言均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国产中小成本影片而言,在与大片争夺有限的银幕资源的过程中,打好影院的阵地战就更需要下功夫,动脑筋。
影院的阵地宣传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直接可见的宣传品摆放发放,另一方面是影厅与场次上的安排。宣传品的摆放发放影响到的会对观影目标不明确的观众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而影厅与场次的安排则决定了有观影需求的观众能否顺利看到影片。
在《密室2》的宣传过程中,片方除了前后发布十款海报供影院院线摆放之外,还涉及了包括魔幻丝巾、万圣节尖顶帽等的宣传品,既发放给影院的工作人员佩戴,亦用作给观众抽奖,极好的呼应了影片所在的万圣节气氛,亦会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与关注度。高军认为,“阵地宣传到位,能体现出片方的策划推广能力,会让影院对影片有信心,观众也会接收到这些信息。”
张文伯也透露,在《失恋33天》上映之前,发行方中影的工作人员给全国排名前300家的影院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落实宣传品摆放位置,这种细致深入的工作方式也保证了最终的宣传效果可以落实到影院。
针对宣传品摆放发放的问题,中影南方院线陈铮建议中小成本影片不妨在个性化与电子化上多下功夫。“每家影院的具体情况不同,影院会比较欢迎针对自己影院情况定制的宣传品。除此之外,中小成本影片还应当在设计精美与形式创新上多下功夫,这不仅能够提高影院对宣传品的重视程度,摆放在影院中也能吸引到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相反,有一些宣传品制作的粗制滥造极不美观,不能引起观众注意贡献票房之外,摆放他们还会降低影院的整体品质,经理们当然就不爱摆。” 在排片排厅方面,高军表示,小片要更加注重与影院的沟通,“虽然排片排厅的主动权掌握在影院手里,但片方也握有一定的话语权,中小成本影片不能坐而抱怨,还是应该走出去,多深入影院做工作。”
陈铮也承认对于院线经理的推广对于中小成本影片的宣发具有一定价值,但他强调片方还是应该将更多注意力放到影片本身的宣发上去。“影院经理确实会对每部影片都有自己内心的一个预判,这种预判是综合了影院经理以往的经验和影片前期的宣发效果而做出的,而且这个预判往往差不多。这个预判会坚持到影片上映,影片上映后的排片排厅完全是按照市场规律来,排片是活的,影院经理每天都会按照上座率的情况调整排厅排片,上座率好观众观影热情高的影片,院线一定会多给场次。像那些有诚意也有商业性的国产中小成本,在不影响影院收入的情况下,影院也是愿意给予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