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吧 关注:331贴子:6,354
  • 2回复贴,共1

【雪夜短兵】乌林、赤壁近巴丘 ——赤壁战场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算无遗策的贾诩吧 http://tieba.baidu.com/p/1097551720


IP属地:上海1楼2011-11-20 13:34回复
    2 乌林、赤壁近巴丘 ——赤壁战场考 黄崇浩
    要之,曹军主力必达江陵,其东进必经巴丘,此无可疑者。至于曹操随征人员中的王粲所作《英雄记》,说“曹操欲从赤壁渡,无船;乘排从汉水下,住浦
    口”,其说不为正史所采;而且也和晋人陆机《辨亡论》“浮邓塞之舟”所描写的情形不吻合,更不消说这个汉水上的浦距黄州还有多远。
    当然,我们不排除曹操派一支偏师沿汉水而下以作呼应这一可能性。但一则史无明文,二则即使有此一军,未必能到黄州。曹操得襄阳,收刘表大将文聘,
    以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但是,文聘并没有能马上去占领江夏全境,而是被曹操派去和曹纯一道“追讨刘备于长坂”。刘备斜取汉津,和早已占据江夏的刘琦会
    合,集中于夏口;仅文聘一支,是不敢孤军深入为曹军扫清道路的。
    夏口与刘备行动路线
    主黄州之说者有一重要观点,即他们认为,刘备败走,放弃了夏口,而退屯鄂城之樊口。这实际是说,曹军因此可以无阻挡地直达黄州。但是,这一说法是不对的。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先屯樊,后闻曹军卒至,“遂将其众去,过襄阳”,南行至当阳,一面接待了东吴使节鲁肃,一面“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
    会江陵”。其后,刘备一行被曹操轻骑追及,“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斜趋汉津,适与关羽相会,乘船济沔,遇刘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
    口。前文引《武帝纪》,也说刘备“走夏口”。因此,夏口是刘备行动的重要目标。
    夏口,又称沔口、鲁口,实即今之汉口。古之龟山又名鲁山,与今汉口相联,且在汉水之北岸。其后凿道鲁山之北以通汉水,故鲁山在南。此地本刘表大将
    黄祖屯兵扼守之所,亦刘表与孙权相争之要冲。黄祖死,诸葛亮建议刘琦居之。故刘备奔夏口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刘琦为江夏之守,据有夏口;则曹操授文聘以江夏
    太守,其来已在之后,仅凭文聘一支之力,无法夺取此处,正史也无文聘攻取此城的记载。所以文聘之军只能屯于石阳(今黄陂附近)。
    江夏郡辖含江之南北两岸,所以,黄祖守江夏时,兵屯夏口、沙羡(今武昌金口)两处以夹江而为犄角。建安四年十二月,孙策讨而破之于沙羡;八年,十
    二年,孙权复讨破之,唯未克其城;十三年春,权亲征斩黄祖于夏口,屠其城而还,以程普为江夏太守,治沙羡。因此,同一江夏郡,曹、刘、孙三方各设一治,各
    置一守,各据一方;而在赤壁战前,江夏郡的控制权仍掌握孙刘联军手中。既然如此,曹军东进到黄州,就有顾忌了。有人说文聘当了江夏太守就占领了江南武昌一
    带,这既不合事实,且未免太天真了。文聘都能渡江到南岸,那曹操大军还呆在北岸等什么?
    《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载,刘备用鲁肃建议,进住鄂县之樊口,《资治通鉴》仍承其说。这应不是误书,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备就因此放弃了夏口,史书
    无此记载。赤壁战后,孙权、周瑜要取西蜀,派孙瑜率水军径夏口西进,刘备不许通过。这也证明夏口当水路要冲,难以逾越,刘备并没有轻易舍弃与人。如果刘备
    仅仅因为要避曹军之势而迁居樊口,是无实际意义的,因为夏口距鄂城太近,不过百十里地。《演义》第四十五回说,刘备先引兵往夏口,后至樊口屯扎,而留刘琦
    守江夏,这倒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该书又写周瑜至夏口依西山结营,上游乃刘备结寨之樊口,这表明《三国演义》作者以鄂县为夏口。其说虽不合史实,但有其来
    历。据《资治通鉴》卷六五胡注,以鄂州为夏口,始于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盖由于孙权置夏口督,屯于江南,以对岸夏口之名而为名,故江南有夏口戌,
    南近于沙羡,东邻于鄂城,故唐以后有夏口混于鄂城的说法。三国时的夏口则还在古夏口对岸,即今武昌境内。
    刘备在樊口,“曰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周瑜船”,“备遣人慰劳之”,“又乘舸往见瑜”。周瑜此行是要进驻夏口,断不会停留于鄂城地
    界。所以《江表传》又写周瑜继续前进,而刘备派关羽、张飞将二千人“差池在后”,尾随西行。既然周瑜连船都没有下来过,刘备需“乘舸往见”,要说他扎营鄂
    城西山就不合情理了。
    


    IP属地:上海3楼2011-11-20 13:35
    回复
      3 乌林、赤壁近巴丘 ——赤壁战场考 黄崇浩
      再说,樊口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若是曹军已到,则一望便知。但刘备逻吏只见到权军。权军已到仍可西进,则曹军未到是非常明确的;否则,如果同时到
      达,不就要打起来吗?至于说曹军先到黄州赤壁,就更不可能了。周瑜军过鄂城而西进,也就是等于过了黄州赤壁;再与曹军相遇就不是这一地点了。
      《江表传》写刘备询问逻吏时担心曹操军到,这是因为军事形势严峻使然,况且,其文有专美孙吴军队、周瑜将略之意,遂有贬抑刘备之语,实不足怪。即使曹军逼近夏口,刘琦不能抵抗,也可飞报刘备知道,不会音讯全无。
      无论如何,夏口如此重要,刘备一方不会轻易放弃而听任曹军轻松越过,而孙权一方也不会等曹军突破夏口然后再来抗击。
      沙羡与孙权抗击路线
      孙权抗击曹军的行进路线,上文已经涉及。进一步讨论这一点,对于确定赤壁古战场之所在,实属需要。
      当曹操追击刘备时,孙权屯于柴桑,周瑜则屯于鄱阳。其后定计抗曹,遂以此为出发基地,向夏口前进,其间必经鄂城之樊口。孙权等为什么一定要以夏口
      为目标呢?除了夏口险要,已为东吴友军刘备一方所控制,有利于联合协同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这就涉及到孙权的实际占领区问题。
      江夏郡所领各县中,一部分被文聘所占,如云梦、安陆等;一部分为刘备所占;一部分则被孙权所占,如沙羡、鄂、邾等。赤壁战前的本年初,孙权克黄
      祖、屠夏口,以程普领江夏太守而居沙羡县;又以胡综为鄂县长,任职至战后次年而召入建业。刘备屯樊口,实为借居。甘宁在黄祖处时,苏飞请以为邾县长;甘宁
      归孙权,则邾县亦必以黄祖丧亡而归东吴。这样看来,孙权本意是打破刘表的东南大门,筑起自己的进攻的桥头堡,想不到一下子变成了抗击曹军的前沿阵地。孙权
      一方必定要进军夏口——不是刘琦占据的夏口,而是程普已经占据的“夏口”——沙羡,加强前沿,以免敌军深入。
      为巩固“夏口”防御,孙权一方曾多次出兵扫清外围。例如,在沙羡以南,有麻屯、保屯两处险要。《水经》称麻屯为白沙口;郦道元称为沙屯、麻屯口,
      以为南直蒲圻州,又谓在江水之左、陆口之下。因此,依地理方位论之,麻屯在江北,似与龙口一地相近。建安十三年以前,孙氏多次派兵争占此地。第一次在建安
      四年孙策讨黄祖时;第二次在建安十一年由周瑜攻克;第三次在建安十二年由孙权督凌统攻占。保屯的具体地点当与麻屯相近,未能详考。孙氏之所以必得克此者即
      以其地乃兵家必争,欲以卫护沙羡而控长江水道。从孙策到孙权,注目此地近十年,屡兴甲士以图久远之计,当然不会在抗曹之时忽略其意义。
      沙羡属江夏郡;沙羡之南,则是属于长沙郡的下隽县,巴丘、赤壁俱在此县境。曹操得荆州,下令更始,遂置官吏守长沙等郡,故巴丘等地已属曹操一方。统观此处形势,实质已成为曹操与孙权的对抗地区。
      周瑜受命西进,以夏口为目标,是在分析敌我友三方形势之后才决定的。如果过夏口而进击到巴丘以上的江段去迎战曹军,则远离后方失却供给,无取胜把
      握,实无必要;如不守夏口江段,听任曹军深入到江夏与柴桑之间,则丧失大片有利战场,无周旋余地,更不可保。唯进据夏口,形势便利,且时间也来得及。因为
      孙权发兵攻合肥是在十二月,曹操发兵下江陵也是在十二月,而周瑜发兵在孙权之前,大约在十一月;曹军顺水,稍迟;周瑜逆水,稍早,兼程而行,完全可到达夏
      口以西,布置防御。
      有持否定蒲圻赤壁之说者提出,此处赤壁不宜作战场,故双方不会在此以大军交战。这种说法并不对。上文已证明,沙羡以南有麻、保二屯,形势重要,吴
      人屡争占而不舍。但还不只此。在麻屯口正南,即蒲圻州,亦即陆口所在地,亦即陆水入江处,《水经注》又称之为蒲矶口,以其径蒲矶山北。建安十五年,鲁肃代
      周瑜为督,自江陵移屯陆口;此后,严峻、吕蒙、陆逊并驻于此;十九年,孙权亦曾在此节度诸军。据此可知,陆口在军事上具特殊意义。笔者虽然尚未得到孙权在
      赤壁战前屯军于陆口的实际材料,但此地的意义是无法否认的。根据孙权在赤壁战后即以鲁肃驻陆口这一部署来分析,他们在战前极有可能在此警戒。那种认为屯兵
      会战于此不合兵法的意见,恐怕不合事实。
      


      IP属地:上海4楼2011-11-20 1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