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吧 关注:39,684贴子:828,925
  • 12回复贴,共1

一,力的定义
物理学里力有两个定义。其一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另一个是:“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了对第一个定义进行分析,先看一个平面几何学里的定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由这个定义,谁都可以画出平行四边形来。可是从第一个力的定义里却不能体会出什么是力。何以故?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是个几何图形,属于具体的视觉形象、属於空间范畴。而力是一种通过感受而得知的物理现象的一个侧面;属於现象界中物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原因;它需要时间来完成。它犹如味、嗅一样,只能去体会而不能用语言解说清楚。所以应该说:人人都知道什么是力,都会用力,但不能通过语言来将它表达出来。这个“力是相互作用”的定义只能强调出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义。


1楼2011-12-03 20:43回复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的定义说明了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认为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逆否命题。可是牛顿第一定律本身却是一个假说。欲将这种只能用人的感觉来体验的力学内容,像数学、几何学一样作为纯理论去进行探索,仅凭这两个定义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根据这个定义再借助于实验可以掌握力的规律,可要探索力的本质就必须做深层次的挖掘。为此下面首先从人对力的认知开始对它进行分析。


    2楼2011-12-03 20:44
    回复
      2025-08-05 15:56: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人对力的感知
      我们是怎样感受到力的呢?人有眼、耳、鼻、舌、身(皮肤的触觉)等五个显感觉器官它们能感觉出客观世界中的:色、声、香、味、触(冷热等感觉)等自然现象。而身体上却没有专门用来直接感觉力的器官。这时人们公认:力是通过肌肉及触觉体验到的。譬如我们能够拉长和压缩弹簧,是由于肌肉的收缩而用上了力。这时可以通过皮肤的触觉及肌肉的收缩感,体验到用上了力。同时还可以由肌肉的收缩程度的感觉来判断我们所施力的大小;通过皮肤的“类痛觉”、肌肉的“疲劳感”、肢体的“负重感”来估测所受压力的大小。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掂一掂”来估测物体有多重,就是这个原因。


      6楼2011-12-03 21:07
      回复
        说的好像“加速度”是人的主观上的东西似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1-12-03 21:53
        回复
          力=m><±0


          8楼2011-12-04 05:02
          回复

            人们通过切身体验知道:拉长和压缩弹簧时必须和弹簧接触。于是对力就产生了一种见解:必须接触或间接接触才可能施加力。譬如,要拉动或推动远处的车,哪怕只在咫尺之外也必须通过绳子或长杆来施力。可是,当发现了磁铁后又知道这个结论错了。“接触”不是施力和受力的必要条件。不是么,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重力,可是重力并不是用“绳子”拉出来的。于是就引出了两种力的概念:一种力是接触力一种是非接触力(超距力、超距作用)。


            9楼2011-12-04 06:50
            回复
              你想知道什么?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1-12-04 07:52
              回复

                人们通过切身体验知道:拉长和压缩弹簧时必须和弹簧接触。于是对力就产生了一种见解:必须接触或间接接触才可能施加力。譬如,要拉动或推动远处的车,哪怕只在咫尺之外也必须通过绳子或长杆来施力。可是,当发现了磁铁后又知道这个结论错了。“接触”不是施力和受力的必要条件。不是么,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重力,可是重力并不是用“绳子”拉出的。于是就引出了两种力的概念:一种力是接触力一种是非接触力(超距力、超距作用)。


                11楼2011-12-05 06:43
                回复
                  2025-08-05 15:50: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地面上骑车时,当合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是一致的。虽然与竖直方向有了夹角时,人也不会感到自身发生了倾斜;同时,人对失重、超重感觉也与这个控制身体平衡的器官有关。因此可以认为:耳内的这个生理结构起到了感觉当分析受力的感觉时,会发现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在人的内耳前庭部分有三个互垂直的“半规管”,(原名:耳垂石)原来这就是我们用来控制身体平衡的器官。所谓控制平衡就意味着:它能够探测出自己所受合力的方向并将这个信息传给大脑,再由大脑发出指令来改变人的姿态,从而保持人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受的合力方向一致。这样才能使人在运动时不至于摔倒。例如骑自行车转弯时:车子发生了倾斜,可是骑车的人感觉到自己是正的。只有超距力的器官之作用。所以说:客观上,接触力和超距力同时存在,也同时被感知。但是由于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站在只有接触才能施力的角度去理解力;认为不去接触就能施力是不可思议的。于是想方设法要用接触和间接接触把超距力解释出来。这种好奇心与动机便成了推动科学发展动力的源泉。


                  12楼2011-12-05 06:50
                  回复
                    没有人爱看大块文章吧?就此结束了。


                    13楼2011-12-06 2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