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北师氏族谱历次修编情况
洧北师氏即洧川北韩佐师氏家族,明初奉谕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而来,至今已经620多年。洧北师氏族谱创建于1665年,距迁居时间将近300年。此后,先后进行四次续修。从现存族谱资料分析,洧北师氏族谱的创建和第一次续修,均为一个人独立完成;以后为集体完成。究其原因,可能是创建和第一次续修时候,家族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工作量相对不大,同时还受限于族中有文化的人员数量等条件。随着人口繁衍,外迁的逐步增多,续修族谱的工作量将不断增大,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团结协作的队伍。为感恩我洧北师氏族谱创修和历次续修的有识之士,现将各次修谱的发起人、参加人、作序情况、修谱时间、刻碑立石情况列后。
一、洧北师氏族谱的创建
[创建人]
洧北师氏族谱的创建人是长门六世的师引昌。
师引昌,配张氏,生三子,师凤、师豪、师夙。万历甲戌岁(1574年)进士,历任修武县训导、平陆县教谕、淮安府教授。葬老庄师南莹。
师引昌的三子师夙,于万历庚寅(1590年)科选贡,历任江西临江府判、广西太平府左州知州。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二月十九日,明神宗朱翊钧诰授师夙和他的父亲师引昌为奉政大夫(正五品)。
[作序情况]
洧北师氏族谱创建后的序言,由创建者师引昌作,名称为《合族记》。
[修谱原因]
1662年,师引昌的母亲去世,准备立碑作为纪念。在起草碑文时,师引昌向前辈询问了家族的辈分等内容,初步创建了《洧北师氏族谱》。他的本家侄子师九经(四门七世)见到后,建议公开族谱内容,让师姓子孙人人皆知,师引昌就采纳了他的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到1564年闰2月22日,师引昌的继母脱氏去世,他就按照师九经的建议筹备立碑事宜。撰写《合族记》,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665年)清明在洧北师氏莹立碑。
师引昌立碑的目的,是为了师姓族人可以序昭穆、别世次,为师姓家族做点贡献。同时希望师姓后人读后有所思有所悔互相体恤、互相周济、互敬互爱,并形成礼让之俗。
[修谱时间]
1662年开始,1665年清明完成,历时3年左右。
[修谱方法]
[立石]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665年)清明在洧北师氏莹立碑。
二、洧北师氏族谱的第二次续修
[发起人]
师铭鼎(长门九世孙),痒生。配不详,生一子,师脉。葬英刘村东北半里许。
[作序情况]
洧北师氏族谱第二次续修的序言,由续修者师铭鼎作,名称为《二续谱师氏世系》。
[修谱原因]
洧北师氏族谱创建40年后,族中老幼对世次、枝派已经模糊。师铭鼎早就有继修族谱的志向,由于战乱而搁浅。师铭鼎的父母去世后,按照先君之所本,同时询问叔父及族党的、老年人及亲戚中的长辈,经历数月而成。
[修谱时间]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岁次乙酉一阳之月吉日
[修谱方法]
师铭鼎根据先君之所本者,而复质之于叔父及族党之老年人,与夫姻亲之老成者,咸为叩正,经过数月而成。
[立石]
族谱编成后,打算刻制石碑,因寇气未静未能办成。。
三、洧北师氏族谱的第三次续修
洧北师氏族谱没有进行系统的第三次续修。起初,四门于大清年间率先进行第三次续修,紧接着三门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三月十二日进行第三次续修,最后长门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岁次丁丑孟冬仲浣吉日进行第三次续修,二门始终没有进行第三次续修。
洧北师氏即洧川北韩佐师氏家族,明初奉谕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而来,至今已经620多年。洧北师氏族谱创建于1665年,距迁居时间将近300年。此后,先后进行四次续修。从现存族谱资料分析,洧北师氏族谱的创建和第一次续修,均为一个人独立完成;以后为集体完成。究其原因,可能是创建和第一次续修时候,家族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工作量相对不大,同时还受限于族中有文化的人员数量等条件。随着人口繁衍,外迁的逐步增多,续修族谱的工作量将不断增大,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团结协作的队伍。为感恩我洧北师氏族谱创修和历次续修的有识之士,现将各次修谱的发起人、参加人、作序情况、修谱时间、刻碑立石情况列后。
一、洧北师氏族谱的创建
[创建人]
洧北师氏族谱的创建人是长门六世的师引昌。
师引昌,配张氏,生三子,师凤、师豪、师夙。万历甲戌岁(1574年)进士,历任修武县训导、平陆县教谕、淮安府教授。葬老庄师南莹。
师引昌的三子师夙,于万历庚寅(1590年)科选贡,历任江西临江府判、广西太平府左州知州。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二月十九日,明神宗朱翊钧诰授师夙和他的父亲师引昌为奉政大夫(正五品)。
[作序情况]
洧北师氏族谱创建后的序言,由创建者师引昌作,名称为《合族记》。
[修谱原因]
1662年,师引昌的母亲去世,准备立碑作为纪念。在起草碑文时,师引昌向前辈询问了家族的辈分等内容,初步创建了《洧北师氏族谱》。他的本家侄子师九经(四门七世)见到后,建议公开族谱内容,让师姓子孙人人皆知,师引昌就采纳了他的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到1564年闰2月22日,师引昌的继母脱氏去世,他就按照师九经的建议筹备立碑事宜。撰写《合族记》,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665年)清明在洧北师氏莹立碑。
师引昌立碑的目的,是为了师姓族人可以序昭穆、别世次,为师姓家族做点贡献。同时希望师姓后人读后有所思有所悔互相体恤、互相周济、互敬互爱,并形成礼让之俗。
[修谱时间]
1662年开始,1665年清明完成,历时3年左右。
[修谱方法]
[立石]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665年)清明在洧北师氏莹立碑。
二、洧北师氏族谱的第二次续修
[发起人]
师铭鼎(长门九世孙),痒生。配不详,生一子,师脉。葬英刘村东北半里许。
[作序情况]
洧北师氏族谱第二次续修的序言,由续修者师铭鼎作,名称为《二续谱师氏世系》。
[修谱原因]
洧北师氏族谱创建40年后,族中老幼对世次、枝派已经模糊。师铭鼎早就有继修族谱的志向,由于战乱而搁浅。师铭鼎的父母去世后,按照先君之所本,同时询问叔父及族党的、老年人及亲戚中的长辈,经历数月而成。
[修谱时间]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岁次乙酉一阳之月吉日
[修谱方法]
师铭鼎根据先君之所本者,而复质之于叔父及族党之老年人,与夫姻亲之老成者,咸为叩正,经过数月而成。
[立石]
族谱编成后,打算刻制石碑,因寇气未静未能办成。。
三、洧北师氏族谱的第三次续修
洧北师氏族谱没有进行系统的第三次续修。起初,四门于大清年间率先进行第三次续修,紧接着三门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三月十二日进行第三次续修,最后长门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岁次丁丑孟冬仲浣吉日进行第三次续修,二门始终没有进行第三次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