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吧 关注:1,255贴子:173,827
  • 16回复贴,共1

【鉴宝阁】“汉代玉凳”拍出2.2亿遭疑 专家称当时没凳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简介——
体积:化妆台127.3×81×47.8cm,坐凳体积为45×45×32cm;
重量:化妆台265.2斤,坐凳72.7斤;成色:玉质青黄色,间有糖色成分;
结构:以大小玉板按照榫卯结构组合而成,玉制家具中极为少有;
样式:台桌由十扇围屏拼合构成,围屏梁上浮雕螭纹。坐墩面板及四周以龙凤穿花纹为主,腿足及大边浮雕螭纹


1楼2012-01-29 19:51回复

    “汉代带凳玉器”拍出2.2亿 引发网友质疑,专家称:当时还没凳子
    春节期间,除去红红火火的过年新闻,一条“汉代玉凳”在贴吧、微博等网民聚集地引发热议——
    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但很多网友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
    专家也表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
    有业内人士表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买家“人傻钱多”的可能性不大,而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之嫌。
    引发热议
    网友声音:“作假不专业”
    在贴吧和微博,网友都在热议“汉代的凳子”。
    记者调查得知,关于这把“汉代凳子”,多家媒体曾正儿八经地报道过: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据悉,它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同时它也是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记者随后登录中嘉拍卖公司网站查询,很快找到了关于这套拍品的记录,与上述情况完全相符。
    这套玉器,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但它被很多网友嘲笑为“作假不专业”:大家纷纷指出,按照一般的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发明凳子!
    随后,记者查询了大量资料。按照通说,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逐渐盛行。
    汉代古人皆习惯席地而坐。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与被拍卖的“天价玉凳”大相径庭。

    图为汉代时从西域传来的凳子雏形——胡床。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类似现代的折叠椅,坐面是可卷折的布。


    2楼2012-01-29 19:53
    回复
      2025-08-05 03:11: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专家质疑
      南林大教授:不符当时礼制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并就凳子的起源问题撰写过论文。邵教授看过记者通过电邮发过去的实物照片后,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按照拍卖公司的说明,“汉代玉凳”为45×45×32cm。邵教授解释说,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
      “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点有关。汉代确实也有一种类似于凳子的家具,但它不是让人休息用的,而是用来摆东西,叫‘几’,而且是矮扁形态的。”
      他告诉记者,从图片来看,这套汉代梳妆台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我观摩过很多故宫的梳妆台,和有的比较像。”他说。
      历史系教授:凳子还没出现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则从史学角度论述了汉代为什么不可能有凳子——
      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还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箕踞”,被认为极其不礼貌。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让嵇康丢了命。所以,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非常有限。西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的乱世时期,胡人大举进入中原,胡人文化对传统汉文化造成剧烈冲击,包括坐姿等传统礼仪。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隋唐,胡床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了凳子和椅子。


      3楼2012-01-29 19:54
      回复

        拍卖“奇闻”牵连故宫老专家
        据中嘉公司副总黄建军说,中嘉拍卖公司有四位老专家做顾问,包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
        其中一位专家叫周南泉,现年76岁。他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玉器类首席专家。
        “周老师给它下过结论,说是汉代的。周老与同行之间也有分歧。但我们认为,周南泉对玉器的认识,远比外面的伪专家厉害。他们说的话,权威吗?”黄建军说。
        春节期间,记者联系到周南泉的儿子。对方表示,老人已回广东老家过年,自己会向父亲代为询问“汉代玉凳”的事。但截至发稿时,对方仍未回应。
        而中嘉公司旗下的故宫老专家,看走眼是有先例的。在前述的刘先生索赔案中,鉴定证书上就签着“孙学海”和“李辉柄”的名字。
        李辉柄,现年79岁,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孙学海,现年86岁,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据媒体报道也为故宫老专家之一。
        刘先生称,当时自己正是看到了有他们签字的鉴定报告,才决定购买这些拍品,不料上当受骗。
        业内说法
        买主并非“人傻钱多”
        或有洗钱及骗贷嫌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亿元的天价,买家并非“人傻钱多”,而是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的嫌疑。在业内,是有这样的“潜规则”的。
        媒体报道过的“金缕玉衣”案就是先例。商人谢根荣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后请专家作价24个亿,其目的有二——
        首先是自买自卖,明面上是花巨资买了古董,暗中将所谓的“购买款”转移他处;其次是为骗贷做准备,有24亿元估价的天价古董作抵押,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任,贷款会因此容易很多。
        “这一过程不是庄家单方面就能操作的,必须和拍卖行配合,因为拍品首先得通过拍卖行的鉴赏和评估,给出一个非常高的估价,然后再拍出一个很高的价格。”该人说。


        5楼2012-01-29 19:56
        回复
          文物专家认证,专家谁来确保?


          6楼2012-01-29 21:55
          回复
            利字当头,专家会成砖家啊。。。


            7楼2012-01-30 00:12
            收起回复
              看了一楼的图片,第一感觉是,这个“玉凳”怎么这么难看?特别是上面雕刻的龙,弯曲扭捏,毫无汉代的拙朴雄强


              8楼2012-01-30 00:16
              收起回复

                从网上搜了一张彩色的图,看得能更清楚一些


                9楼2012-01-30 00:17
                回复
                  2025-08-05 03:05: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2亿跟我辈无关,我学习历史知识,知道了什么叫“箕踞”,嘿嘿……


                  10楼2012-01-30 13:09
                  收起回复
                    媒体称2.2亿元“汉代玉凳”确系赝品
                    中新网徐州2月24日电 (记者 朱志庚) 近日,网上一张帖子爆料称:曾经在北京拍卖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产自江苏邳州,而且还是2010年起历时一年多时间制造的!记者随之赶赴邳州调查了解。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明确称:他在电视画面上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所谓“汉代玉凳”就是前两年邳州玉雕艺人制造的高仿艺术品。
                    2011年初,被拍出2.2亿天价的一套汉代玉凳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但时隔一年,关于这套玉器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的争论突然爆发,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也绷紧了收藏界以及艺术界人士的神经。
                    2月23日,记者来到久负盛名的玉雕艺人集聚的江苏邳州采访调查。在邳州城区李口玉器一条街上,这个城中村的每条道路两侧基本上都是经营宝玉石行业的各种店铺。记者以买玉人的身份与玉雕商家攀谈得知,他们很多人都说那个天价的“汉代玉凳”是他们邳州造的,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一位杨姓玉雕艺人说:“一个姓赵的人从2010年开始,历时几个月时间,在向阳村加工而成,当时成本就有100多万元,主要是那个料子好。”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邳州城北部5公里的官湖宝石玉器城,采访到了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先生。得知记者采访来意后,汪会长就直言不讳的说,这个所谓的“汉代玉凳”就是2010年产自邳州市,当初是作为高仿工艺品出售的,就是向阳村的几个小伙子忙活了一年多,他们还几次请自己去做指导,帮他们提提造型、纹饰及图案的设计建议,当初,他们以230万的接近成本的价格,卖给了一个酷爱艺术品的外地人。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弄到今天竟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进行拍卖了。”
                    记者以买玉人的身份致电玉器作坊老板赵先生,赵先生说,这是他用了1年多的时间做成的,仅梳妆台22个工人就花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再组装的。赵先生从事玉雕行业多年,他说这套玉梳妆台玉凳组合是根据明代老件仿造的。东西做好以后,2010年以工艺品的价格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买主,售价260万,“光料钱就上百万,我怎么也得赚点。最近两年,原材料价格疯涨,如果放在现在能值500万。卖出去以后,他们怎么操作,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好问”。
                    对此,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于盛庭认为,鉴定“汉代玉凳”是否赝品并不难,“汉代没有凳子,而且沁色的只有墓出或窖出的才会有。目前历史研究说明,还没有这么高规格的墓葬需要这种玉凳。鉴定文物要有充足的历史依据和考古依据,“汉代玉凳”这两方面的依据都没有,不可能是真品。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维翰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这个玉凳的纹饰和工艺上看,江苏邳州和安徽蚌埠都有这个工艺实力。凭借邳州玉雕业的功力,完全有能力做出一件精美的汉代玉器。“最实用的鉴定方法就是看它的阴线,古玉上的阴线是不平整的,因为当时是手工制作,不可能很平整。”李维翰强调,此外,汉代玉器除了作为酒器之外,都是礼器,没有生活用具,不可能出现凳子和梳妆台。


                    11楼2012-02-26 00: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