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柯吧 关注:17贴子:261
  • 2回复贴,共1

【教育的尊严】这是中国教育界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里,进行有意义的教育实验。为现有的 框架之中加进一个异数,创造‘第二教育’。
  推动这些‘静悄悄的**’的,往往是一些普通教师,他们‘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不能左右学校的教育规定和要求,不能决定教育的大气候’。但他们是用灵魂投入教育。”
  钱理群简历   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先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最近十多年来,高度关注教育改革,出版多部专著。2002年退休后继续与青年朋友以各种方式交流对话,为成长中的学子们打开广阔的精神空间。
  2月21日,陕西师大附中语文老师杨林柯写给家长和学生的万言信《这样执着,究竟为了什么》被华商报全文刊登,在短短几天内,这份探讨当下教育问题的来信,引发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思考。23日,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就此事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认为在全国各地都有一批优秀的老师,为中国教育改革探路——



IP属地:陕西1楼2012-02-25 14:04回复
      ***:我们也注意到,这些老师在现实中往往都坚持了很多年。
      钱理群:尽管这些老师所进行的**构成了对现行教育存在的事实上的挑战,但他们却并没有进行正面的攻击,有意识地避免直接的冲突,而选择了在现行体制下的局部变革的道路。这看似消极,却具有两个方面的深意。其一,立足于“建设”,“立”字当头,“破”在其中。其二,这更表明了一种难得的自我清醒:如杨老师的话所说,我“不能决定教育‘大气候’”,却“可以营造教育‘小气候’”。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就意味着对自己的力量和限度,都有一个科学的分析。这样就不但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生命能量,而且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阻力和损耗,显示了教育的智慧和成熟。
    


    IP属地:陕西6楼2012-02-25 14:05
    回复
        最后要说的是,像杨老师这样的人不仅有高远的理想,他的行事却是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他并不期待彻底的**,也不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美好的未来”。他们是新时代的理想主义者,他和他的学生是有着更多的一致之处的,他们要创造的是“美好的今天”,要在现有的生活中获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们所推动的教育**,不仅是从“自己”做起,而且是从“现在”开始,从“每一堂课”、“每一次教育行为”、“每一个教育细节”开始。我一开始就说过,在全国各地都有像杨老师这样的有理想、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老师,在共同推动“静悄悄的教育**”。这样的发生在教育底层的变革,尽管在今天的教育喧嚣中极容易被忽略、遗忘和抹杀,但却是真正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命运的。
      


      IP属地:陕西7楼2012-02-25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