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现在的教育问题,麦卡锡在2004年就说过这个问题,中国一年培养160万名的青年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但是他说符合跨国公司的职能、技能和语言要求的大概是16万,就是10%,印度大概能达到25%。我们重概念、重理论、轻实际、轻操作能力问题是很突出的。特别是在教育性大学,因为研究性大学问题还不大一样,教育性大学大量的课程结果,包括功课的实习,文革前基本都要半年或者一年实习,现在很多都是参观,所以概念太多,理论太多,动手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此外,经济增长速度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那么就业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的结构问题比总量问题更突出,因为从2004年起,我们就开始研究大学生就业,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从学校来讲,就是要改革,要突出实践性和能力性,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问题。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在大学阶段,还是着重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美国有一个素质模型讲了八项能力,它特别强调基本的阅读、写作、计算、听说这些能力。现在包括组织认知技能、成就动机等等其他的软技能,现在都是忽视的。所以光靠简单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支撑是不行的,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它不足以支撑我们大学生提高就业率,特别是保证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现在的教育问题,麦卡锡在2004年就说过这个问题,中国一年培养160万名的青年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但是他说符合跨国公司的职能、技能和语言要求的大概是16万,就是10%,印度大概能达到25%。我们重概念、重理论、轻实际、轻操作能力问题是很突出的。特别是在教育性大学,因为研究性大学问题还不大一样,教育性大学大量的课程结果,包括功课的实习,文革前基本都要半年或者一年实习,现在很多都是参观,所以概念太多,理论太多,动手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此外,经济增长速度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那么就业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的结构问题比总量问题更突出,因为从2004年起,我们就开始研究大学生就业,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从学校来讲,就是要改革,要突出实践性和能力性,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问题。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在大学阶段,还是着重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美国有一个素质模型讲了八项能力,它特别强调基本的阅读、写作、计算、听说这些能力。现在包括组织认知技能、成就动机等等其他的软技能,现在都是忽视的。所以光靠简单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支撑是不行的,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它不足以支撑我们大学生提高就业率,特别是保证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