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71贴子:22,631
  • 3回复贴,共1

晋的争霸形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秋历史的主线是晋楚争霸。其中,楚国政治比较保守,逐渐走向王权集中的道路;晋国作为一个大国则政治变动最大(卿大夫间相互划分势力范围、内讧,以至三家分晋),逐渐走上卿大夫专擅朝政、君权旁落的局面(晋国自骊姬之乱后,极度不信任小宗、公族,以至凋落至有宣公二年之公族改革)。秦国统一中国,其上层权力格局变化所走的道路更接近楚国,而不是三晋。
晋国称霸后,对东边诸侯,由於齐国的存在,一直很难完全控制,故而其设有专门负责管理“东诸侯”者(参见成公十六年、襄公元年)。
对於南边的郑国等,一直与楚国在此处附近争夺势力范围。
对於西边的秦国,一直是扼制、提防、牵掣。
对於北边的狄人,则是或结好、或消灭、或压制。
成公十六年:范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晋国分裂之外因,正在於争霸之盛极而衰、然而表面仍维持中原霸主的“假象”上。


IP属地:浙江1楼2012-03-19 13:54回复
    楚吴争霸也一度成为主线吧。当然从完整看,晋国的衰落就是礼崩乐坏的体现,反而中原外的国家受到周礼影响小,反过来成为发展的优势。不禁想到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最后反而束缚走向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可惜晋国啊。


    2楼2012-03-23 23:33
    回复
      但从《左传》的文本看,吴楚争霸,是晋楚争霸影响所引发的
      当然,文本不完全等於历史


      IP属地:浙江3楼2012-03-24 11:22
      回复
        单从


        IP属地:浙江4楼2012-03-24 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