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02日漏签0天
日本吧 关注:1,065,039贴子:11,755,59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日本吧
>0< 加载中...

江户料理源考(粗)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江户料理——平らげて一席》
作者——柳家乔太郎,落语师
落语,日本一种表演艺术,这本书介绍的就是关于吃的落语故事,其中有落语师凭借简单的道具(扇子)虚拟食用某些食物的过程。
我对于落语没有什么研究,翻译给大家看的都是故事后面关于料理的知识。
至于标题后面的“(粗)”标记,因为是第一次翻译东西,难免有不周详的地方,希望不会对大家产生误导。
昨天在文化吧发过了,度娘萌得我没话说,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杂煮

说杂煮首先要提到饼这种食物,年糕啊。

在日本古代,饼是圆满福德的象征——传说故事中经常出现因为吃到饼而加持了神力的案例。
最初的饼是用芋做的,到了水稻耕种盛行的弥生时代,将果实与夹杂在米饭中间的“持饭”出现了(就像是现在三明治一样)。
在祭奠仪式还在户外进行的时代,“持饭”作为正月供奉的“镜饼”的原型是不可或缺的,代表着阴阳、男女等多重意味。
自古以来,正月的食物都是为了迎接岁神准备的。作为“神人共食”的料理,要从大晦日的傍晚开始准备。至于杂煮名字的由来,大概是由菜煮演变来的。所谓的菜煮,是指在晴天的日子里将当季的野菜放进锅里煮制的料理。
将杂煮作为庆祝正月的习惯固定下来是在室町时代,不过当时米还是比较贵的,放在杂煮里的并不仅限于饼。当《本草纲目》带来的本草学开始在日本流行时,杂煮在营养学上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关于杂煮里的饼,东日本和西日本也是有区别的,东日本的饼是经过烧切的饼,西日本则是下锅煮的丸饼。不仅饼的形式不同,汤汁的多样化也形成了“白味噌”“赤味噌”“小豆”“すまし”四个文化圈。




2025-09-02 23:39: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河豚锅

在关西很容易吃到的冬季食物,到了东京就变成了超高级料理。
文中介绍的主线是从禁食河豚到开禁的历史。
禁食河豚是从丰臣猴子侵朝时开始的,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我就在这里偷个懒。
这道禁令持续到江户时期,不过一直以来,偷偷食用河豚的人从未断绝,在江户时期甚至出现争相食用河豚的现象。至今保留下来的证据就是那些流传下来的诽句、川柳。
例如松尾芭蕉:“哎呀没事矣,昨夜平安过去了,飨河豚汤汁”
一百年后,同样是江户俳人的小林一茶:
“不吃河豚人,绝对不能让他看,富士山之美。”
一茶初食河豚时已经过了五十岁,如此谨慎的他吃过河豚后如此大放厥词,看来在当时吃河豚几乎成为一种潮流了。而河豚真正解禁在则是在明治二十一年。
食用河豚的时间从秋之彼岸到春之彼岸*。而河豚锅的兴起则是在大阪,当地有“不吃河豚正月不来”的俗语。
如今,全日本六成以上的河豚消费都在大阪及其周边。“てっちり”是主要的烹调方法,类似于什锦火锅的制作方法。将离骨的河豚肉与野菜一起下锅煮食。
另一方,在河豚本场的下关一带,刺身依旧是主要的食用方法。

图片质量都不大好啊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锅烧乌冬

日本的乌冬,是奈良时期遣唐使从中国带去的,不过名字却几经改变。
从奈良到室町时代,名字基本确定为乌冬,能食用乌冬也都是上层人士。不过到了江户时期,乌冬已经成为庶民料理,所以慢慢便出现了两种说法。
庶民称之为“荞麦”,上方称之为“乌冬”。到了江户中期,一些经营商户的门口会并列出两个牌子,有的则直接写成“うどん荞麦切り”。
到了江户后期,乌冬的摊贩因为经常出现在夜晚,所以又有了庶民称之为“夜鹰そば”、上方称之为“夜鸣きうどん”的说法。
要了元治元年(1864)之后,随着落语“うどんや”在大阪流行,锅烧うどん才正式定名。到了明治六、七年,东京各地便为之席卷。原本“夜鹰そば”的叫法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寿司屋水浒传——鮨ひれ(中文读yi)

作为江户三大料理之一的鮨,它的落语故事相比起荞麦面和天妇罗显得十分稀少,标题的寿司屋水浒传就是一部新作落语的名字。不过在我看来,名字应该叫寿司屋三国志才对。
“手握寿司的姿势就像妖术一样”
文政十年(1827)的一首川柳形象地概括了手握江户前鮨的样子——妖术师结印。
至于“寿司三国志”其实指的是当时最富盛名的经营江户前鮨的三家店的兴衰,俗称“江户三鮨”。分别是华屋の“舆兵衞すし”、松五郎的“松の鮨”以及“笹巻けぬきすし”。
在当时,江户三鮨并不是庶民能够享用的食物。到了天保十二年(1841),中老水野忠邦推行俭约令开始改革,经营着高级料理店的舆兵衞与松五郎便前后被逮捕(不知道与那首川柳有没有关系)。
松五郎从此销声匿迹,舆兵衞之后又创立了“两国舆兵衞寿司”,在明治、大正年间兴盛一时,不过在昭和五年还是难免关闭的命运,这一次是因为关东大地震……
如今,江户三鮨唯一遗留下来的只有“笹巻けぬきすし总本店”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军鸡锅

“军鸡”就是所谓的斗鸡,在江户初期从泰国传到日本。在最初也是由宫廷娱乐的一部分,后来被神社用于占卜神事。慢慢的,民间也出现了饲养斗鸡的农户。
到了江户中期,用斗鸡做成的锅料理开始出现。斗鸡肌肉发达、脂肪少,口感与众不同。更主要是由于斗鸡一步不退的性格,很快就在江户男子中流行起来。
上方称之为“鸡锅”,庶民则称之为“军鸡锅”。在最初关于这种吃食的剧目中,斗殴场面便成为主要的搞笑手段。
如今,军鸡锅已经演变成亲子军鸡。和鸡有关的都可以亲子啊

只不过,如今有的地方已经不用鸡肉,只是用鸡肉丸子代替——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馒头

提问:发明馒头的是谁?
A.诸葛**.屈原 C.武大郎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
显而易见,这种食物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时间大概是在镰仓末期到室町时代,是僧侣们随身携带的小点心。最初的馒头用小麦粉蒸制,蘸着有味噌味的的汁食用。
馒头作为和果子出现是在1349年,发明人是京都建仁寺三十五世龙山禅师。
自元朝以来,中国馒头里的馅料大都是肉,禅师从中国求道回来后,用豆馅代替肉馅做出了最初的馒头——因为僧人不可以吃肉嘛!
除了豆馅之外,当初作馅料的东西还有晒干的柿子与栗子,砂糖当时主要作为药用(?)并且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的。
到了江户时期,日本制糖业发展起来,馒头作为和果子开始兴盛,并且很快就根据地域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宫城松叶馒头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长屋の花见 花见重 樱饼
(旧式便当的图片没有找到,抱歉一下)
在江户的八代将军吉宗之前,日本人观赏樱花还处于“清游”的阶段——歌舞、宴乐并不是赏花必须的组成。
江户的樱花,最著名的当数上野的山,不过上野位于德川家菩提寺、宽永寺境内,并不是庶民赏花的场所。而作为赏花料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大根(萝卜)、玉子烧(鸡蛋烧)、油扬(炸豆腐)在当时也并不是庶民日常的食物。
在八代将军的“公园政策”推行下,商人将隅田川堤岸的樱叶腌渍后包裹米饼出售,这就是最初的樱饼。

樱叶的数量决定樱饼的大小,少到一叶,大到三叶。
如今的樱饼分为两种,江户型的樱饼以小麦粉和馅。关西的樱饼则用蒸制的糯米,馅料则是道明寺粉(也是一种豆馅)
近年来,随着京都风的流行,道明寺樱饼成为主流。
道明寺樱饼

除了樱叶,也可以用椿的叶作饼,不过那就是椿饼了。


2025-09-02 23:33: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饴糖

日本最初的糖是用蒸熟的大米加入蔓草的汁制成的,是用来供奉神明的供品,同时也是去除灾病的药物。
到了元禄年间,浅草寺境内开始出售一种叫作“千岁饴”的糖。
到了江户中期,饴糖已经很普遍,并且种类繁多。例如“土平饴”“唐人饴”“樱饴”等。
江户的买糖人大都奇装异服,有的吹着海螺,有的将自己打扮成狐狸,更有甚者男扮女装,形成当时江户别具特色的风景。




  • 堕落爱国者
  • 柒日樱梦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大早就这些东西刺激食欲啊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鲷鱼——花是樱花、鱼是鲷鱼

从古至今,日本人都将鲷鱼视为百鱼之王。一方面是因为鲷这个字是由鱼字旁和周字——代表着遍布(あまねく)完璧的意味。另一方面,鲷的色彩是殿上人专用、庶民禁止使用的红。
每年鲷鱼供应都是在惠比寿祭り前后,在没有冷藏设施的时代,鲷鱼出现腐烂现象十分明显。但是在鲷鱼交易过程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鲷鱼腐烂也不打折。”
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即便腐烂了也是鲷鱼啊”这种心态吧!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沙丁鱼——鰯(いわし)

平安时代的贵族将沙丁鱼视作下贱的鱼,因为它新鲜度下降迅速而且明显。
江户时代由于网引捕鱼发达,沙丁鱼成为庶民主要的食用鱼。不过当时的沙丁鱼产量过大,其中的大部分不是用于食用,而是作为耕种的饲料——干鰯主要用于棉花和蔬菜栽培。
在民俗方面,日本的某些地方在节分时有柊鰯(ひいらぎ いわし)的风俗。所谓柊鰯,就是指用柊的枝插上沙丁鱼的头竖在自家门外。这样,鬼因为惧怕沙丁鱼头散发的臭味就不敢进门了。
到了江户时期,人们用鲻(ぼら)代替鰯。
从昭和末年开始,由于内湾渔业的减少,沙丁鱼产量连年递减,沙丁鱼一度从大众食堂和居酒屋的菜单上消失,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幻の鱼”。
近年来,日本沙丁鱼的产量依旧在逐年递减,局势不容乐观啊。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秋刀鱼(さんま)

在日本人心目中,秋刀鱼代表着日本之秋的味觉。不过这道食物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庶民吃到秋刀鱼是从江户中期才开始的。
秋刀鱼的捕捉从江户初期的纪州熊野滩开始,因为它肉质鲜美赋予营养,很快便推广开来。
而比起食用鱼的速度,汉字秋刀鱼则是到了明治中期才出现。在江户时代一般用“三马”代替,比喻吃了秋刀鱼仿佛得到了三匹马的力量。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鲔(マグロ)中文读成—为

与如今的价值观不同,鲔鱼在江户中期的《宽保延亨江户风俗志》中被视作下贱的鱼。
武士将之称为“シビ”,因为有“死日”的意思所以十分忌讳它。
庶民食用鲔是在江户后期定置渔网普及之后,以赤身酱油的“ヅケ”为主(单纯的酱油腌渍)。
到了明治时期,塩渍けの鲔开始流行,而鲔变成如今的高级货是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2025-09-02 23:27: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三息花落
  • 松月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芋表——白薯
(这个就不贴图了)
从中国经琉球传入日本,在江户时期大多是用作烧烤消费。
最初登场时间是在宽政五年(1793),之后焼き芋屋迅速在江户推广开来。
作为庶民食品,芋表价格便宜,深受人们喜爱,但是最初经营焼き芋屋的大都是各町的木户番。当时的江户城出于防火考虑,每个町都安排了专门的町人。他们平时做些贩卖果蔬、杂货的生意,冬季则有贩卖芋表的专许权。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日本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