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动画与漫画、动漫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
德国汉学家顾彬说,很多中国当代小说缺少爱,鲁迅有大爱,才能写出孔乙己。这个论断也适用于动漫。一个有责任感的创作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比如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没什么复杂情节,就是爱的教育。
有人批评中国动画不好是因为太多说教。优秀的动画哪能没有说教?关键是说教方式要巧妙,要有创意。
创意的别称是变化。台湾漫画家萧言中的作品《笨贼一箩筐》在内地已经连载8年多了,情节变化多端。他用改编阿拉丁神灯说明如何求变。“灯奴可能很粗心,一出来就把阿拉丁踩在脚下,问主人你在哪儿?或者是阿拉丁很粗心,把神灯当夜壶了。又或者是灯奴很会推卸责任,被叫出来后又去摩擦另一个神灯,再叫一个灯奴出来,大家推皮球。”
他说。 欧美、日本等发达动漫国家中,最成功的电视动画或者电影动画,除了宫崎骏这样的大导演独立创作外,大部分是来自漫画或者小说。
沈乐平指出,如今一年26万分钟的动画片里,几乎很少有从某畅销儿童文学、人气很高的网络文学、漫画作品改编而来的。“这些平台其实提供了读者的评价和喜好,以及作品的受欢迎程度,有很多好故事、好创意。”

《秦时明月》就是改编自台湾作家温世仁的作品。年初,土豆网以1000多万元购得《秦时明月》第四部《万里长城》的独家网络播映权。而其第三部《诸子百家》的网络点播量已近3亿。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写了5年。“写到第四本的时候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做成漫画,最后一本的写作花了1年半,有意植入很多画面感很强的描述。”

他说。结果,根据《盗墓笔记》改编出来的漫画横扫各大图书市场,而影视剧版权也已经卖给了美国派拉蒙公司。虽然南派三叔的案例难以复制,但打通动画与漫画,以及动漫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创意的流动和脱颖而出,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家说,盗墓有没有可能动漫化呀

貌似排成真人电视剧,我好像不太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