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岁月里,我观注着母亲,发现母亲真的最爱秋天。
一年四季中,母亲微蹙的眉头只有在秋风中才能被抚平,而只有在秋叶落地时,母亲才会离天窗子坐在案前执笔写着字,准确的说是一首诗。
窗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萧声断,倚楼人独。
满脸不堪三月薯,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
相思意,何时足?
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杆曲。
奇怪的是,母亲翻来覆去只写这一首。有时一天写两三张,有时写七八张,在深秋落叶满天飞,枝蔓突兀乍现之时,母亲写得更多。
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懂诗中的涵义,但已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其凄凉之意。
曾忍不住好奇问母亲:“为何要重复写这一首诗,诗中怀念的又是谁?”
母亲笑笑,淡淡的说:“他,只是一位故人,阿飞,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秋的美妙,才能感受到秋的意味。”
我睁大眼睛看着母亲,对她的话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