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意思是称赞阴丽华的大度,郭圣通的皇后之位是她让出来的。
第三层意思是追封阴丽华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为宣义恭侯。让阴丽华的另一个弟弟阴就代替阴�为长子,继承宣恩哀侯的爵位。
第一层与第二层意思对郭圣通刺激很大,尤其是第二层意思让郭圣通心寒,她可以料到,刘秀在颁布这道诏书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念念不忘与阴丽华的患难情也就罢了,让她无法忍受的是,连阴丽华让位这样的隐私也公布于众。这让郭圣通的脸面往哪搁?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了,郭圣通的皇后是阴丽华让出来的,也就是说,郭圣通并不是靠自己的本事坐上皇后位置的。
郭圣通不是阴丽华,她一生下来就养尊处优,她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她甚至怀疑,是阴丽华让刘秀这么做的。郭圣通对阴丽华的误会和怨恨也越积越深。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郭圣通的愤怒和怨恨出离了理智,一发不可收拾。
这件事与她的宝贝儿子刘强有关,也与阴丽华的儿子刘庄有关。
刘强是太子,可他却不怎么招刘秀喜欢。原因有二,一是他母亲的缘故,刘秀既然不喜欢他的母亲,自然对他也不怎么喜欢。二是刘强的想法和刘秀的想法不合拍。
27,,,,,,,,,,,,,刘秀虽然在马背上夺得了天下,但心里面很痛恨战争,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受苦的总是老百姓,他曾经是老百姓,深有感受。刘秀不像汉武帝刘彻,崇尚武力,不断开拓疆土,他喜欢休养生息,喜欢用温柔的政策治理国家,这完全符合他的本性。
可刘强呢,像极了当年的汉武帝,不止一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扬言要以武力治国,开拓更多的疆土。刘秀好几次试探他,他都这样回答。这委实让刘秀受不了,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怎么一点不像自己呢?
不满意的结果是,刘秀经常责备刘强,说他好大喜功,说他心里面没有老百姓等等。
父亲教导儿子再正常不过啦,但在郭圣通眼里,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就是觉得刘秀偏心。
要说偏心,也确实是偏心。爱屋及乌,对阴丽华的长子刘庄,刘秀疼爱有加,怎么看怎么喜欢。
公元39年,天下大定,刘秀举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人口普查活动。
在送来的全国各地的案表中,他无意之中发现了一张神秘的字条,字条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显然这是普查人口的官员故意留给刘秀看的,因为有些话他们不好当面对皇帝说。
同在一片蓝天下,都是东汉的子民,凭什么有些地方可以查有些地方不可以查?刘秀看了这张字条很生气,问左右的官员。官员吓得脸色煞白,支支吾吾地说不知道,说这张字条是他们从街道上捡来的。
28,,,,,,,,,,,,,,这时候,年仅十二岁的刘庄发话了,他说:"颍川、弘农这两个地方虽然有很多富豪,人口也很多,但是由于这两个地方没有多少人在朝中做官的缘故,所以可以随便查;但河南、南阳就不同了,河南是全国的首都,全是达官贵人,南阳又是皇帝的老家,全是皇亲国戚,这两个地方就算他们的奴婢数量、田宅规模超越了规格,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了就会惹来祸端。"
刘秀一听,嘿,有道理。再派人去调查,果真如此。由此,刘秀盛赞刘庄是一个神童,将来一定能够成就大事。由于高兴的缘故,刘秀无意之中说了一句,要不是已经立了太子了,太子之位应该是刘庄的才对。
估计刘秀也就那么一说,并没有真正易储的意思,可这话偏偏就传到了郭圣通的耳中,触动了她最敏感的神经,她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一忍再忍,结果呢,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现在,连太子都要废了,我还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