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希仁吧 关注:77贴子:4,339
  • 4回复贴,共1

【希世仁宇】【清官册】包拯——砚渚清风播古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西1楼2012-07-09 23:18回复
    在广州肇庆市东面约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形似墨砚的小岛屹立在西江中,这就是砚洲。相传,它是由包拯抛在江中的端砚变成的。


    IP属地:广西2楼2012-07-09 23:19
    回复
      2025-08-08 18:05: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康定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降下圣旨,包拯被调离端州回京任职,他在端州做知州的3年时间里,为端州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得到万民敬重,被尊称为包青天。消息传开,全城震动,百姓纷纷拥到府衙,请求包大人留任。包拯表示万分感谢,并再三解释,不能违抗圣命。
        启程当天,端州百姓扶老携幼、倾城而出,纷纷拥到码头为包拯送行。一位老翁,走到包拯轿前叩头施礼,口中呼喊:“包大人,青天大人,我们舍不得你走呀。”所有的百姓也纷纷跪倒,包拯大受感动,连忙扶起老翁说:“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你们对我情深意重,令我刻骨难忘,无奈皇命在身,不能久留,包拯就此告别,望多多保重。”讲完,包拯不断扶起跪下的百姓,好不容易走到官船,向众人挥手致意,洒泪而别。
        官船离开码头,顺流而下,很快就到了羚羊峡口。包拯站在船头,遥望两岸,只见群山叠翠、郁郁葱葱,特别见有两座山峰、对望而立,以致河道收窄,水流湍急,好像西江的咽喉。包拯念叨:“这段河道暗礁多、水流急,一定要小心航行。”于是,包拯吩咐舵工,要小心掌舵。话音未落,只见平静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之间,降下倾盆大雨,阵阵狂风卷起一排排巨浪扑向官船,狂风愈吹愈猛,危险万分。
        众人急忙上前,把包拯护送入船舱躲避风浪。坐定之后,包拯就问身边的师爷:“刚才天气晴朗,为何骤起风浪?”师爷回话:“请恕小人无罪,才敢明言。”包拯说:“你我何必拘礼,请直讲无妨。”“回禀大人,此羚羊峡内,相传有神龙坐镇,若有人徇私受贿,必须留下不义之财,否则轻则舟船受阻,重则船毁人亡。”“竟有这等事?”包拯心想,“我在端州就任三年,从未贪赃枉法,何以触犯神龙?莫非船上有人做过坏事?”于是,包拯对所有人员逐个查问,但个个都拍着胸口说没做过坏事,对得住天理良心。
      


      IP属地:广西3楼2012-07-09 23:19
      回复
         突然,包拯发现包兴拿着一个黄布包,就问:“包兴,拿的是什么?”包兴如梦初醒,回道:“这是刚才那位老翁所赠,嘱咐说要过了羚羊峡才能打开。”
          包兴急忙把黄布包呈到包拯面前,打开一看,有一方端砚和一封信。信上写到:“包大人,端州惜别,心系青天,为民造福,万戴情牵。祖传墨砚,赠送尊前,些小薄礼,幸勿见嫌。
          包拯看完书信心中明白了,又拿起端砚看了看,果然是块上等的端砚。只见包拯用黄布重新将端砚包好,然后走到船头,向端州方向深深一拜,说到:“老先生的厚意,我只能心领,墨砚虽小,但有损我清廉,待我还物于民,请皇天为鉴。”
          说完,包拯一扬手,将端砚抛向江中,“咚”一声,霎时之间,乌云散去,风平浪静,船平平稳稳地驶过羚羊峡。
          后来,包拯抛下端砚的地方出现一个形似墨砚的小岛,用来包墨砚的那块黄布,漂到下游变成一片黄沙,就是如今的黄埔(取布的谐音)。
          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肇庆知府黄瑜敬仰包拯为官清正,不持一砚归的美德,亲自写了一副对联,颂扬包拯的清廉之风:“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一方砚台,在当时的年代不过是文人必备的一件普通物品而已,无论什么材质,也仅是一方砚台。在我们今天来看,收受这样的一个小物件算不了什么,何况是百姓一番心意。包拯如若收下那方砚台,对他的名声并不会有任何影响,但他还是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由此可见包拯的人品之高。故事虽然略带迷信色彩,但是包拯两袖清风、为政清廉的崇高品质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IP属地:广西4楼2012-07-09 23:19
        回复
          凡是关注我ID者,可凭此ID,到附近超市领取老坛 酸菜牛肉面一箱,领取方式:拿起就跑,越快越好。


          7楼2017-02-16 1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