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京吧 关注:22贴子:1,381
  • 7回复贴,共1

《国富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7-26 15:04回复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这本专著的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这本专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翻译家严复的《原富》。


    2楼2012-07-26 15:07
    回复
      2025-08-09 09:59: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籍   首次提出“无形的手”的概念,但英国剑桥大学历史与经济中心主任 艾玛·乔治娜·罗斯柴尔德(一位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 曾公开否定“看不见的手”,说“’看不见的手‘不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重要概念,而是在开一个反讽的玩笑“。


      3楼2012-07-26 15:10
      回复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初版于1776年3月,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第1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   第2卷,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第3卷,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   第4卷,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   第5卷,共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4楼2012-07-26 15:10
        回复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5楼2012-07-26 15:15
          回复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89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104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110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113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119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120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124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128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132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132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140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147
               第一节 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147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152
            第四章 论退税 156
            第五章 论奖励金 158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172
            第七章 论殖民地 176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176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179
            第三节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188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205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 211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 论国防费 220
            第二节 论司法经费 226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230
            第一项 论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便利一般商业的 231
            第二项 论青年教育设施的费用 242
            第三项 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252
              第四节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261
               本章的结论 262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 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262
              第二节 论赋税 265
            第一项 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土的赋税 266
            第二项 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273
            第一项和第二项的附录 277
            第三项 劳动工资税 279
              第四项 原打算无区别地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 280
            第三章 论公债 295
            


            6楼2012-07-26 15:16
            回复
              序论及全书设计


              7楼2012-07-26 15:17
              回复
                说实话我想把书的内容复制,可是度娘说里面有广告。。。。。。。。。。。。。。。。。。


                8楼2012-07-26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