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大程度上,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源于对人的本质的不懈的探究。当人们在本能的生活时,在行动或休闲中度过时,也许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当有一天,你突然思考,我们的茫茫碌碌都为了什么,它将通往何处。当有一天,你突然感觉到,自己能呼吸,能吃,能喝,能睡,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自己毫无生气,因为已经没有什么愿望了,更找不到满足这些愿望的理由。这个时候,你不再是一个普通人的本能的生活,你已经进入了哲学的思考,已经开始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从这时起,你也许陷入了苦苦的忧思,不再有以往的情趣与快乐,而更多的是渺茫,虚无,彷徨不安。
对于对生命意义追问的苦恼,弗洛伊德在接近生命终点的时候,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当一个人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他就得病了,因为无论意义还是价值,客观上都是不存在的。
在一定程度上,人们能够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一个健康的人,不会为了生命的意义而忧心忡忡,他早晨醒来,将自己投入到行动中去,行动牵扯着他的能量,也为他提供身心的满足。
按照这个观点,追问生命的意义,便没有内在的价值,大概弗洛伊德本人也曾经研究过这些问题,否则,他不会断言无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客观上都不存在。他作过这种研究,但还是认定,对生命意义或价值的关心,仅仅是那些追求意义或价值的人患的症状。
弗洛伊德所代表的态度,忽视了许多人怀有的认知性探索的生存态度。如果舍弃了对这个领域生来就有的关切,人类良知就会枯萎。我们不仅要丧失思考世界的能力,我们认知机构就会被剥夺,而在此结构中,通常再怎么急迫且有解的问题,也总能被通达。在每个学科的领域内,都存在着许多麻烦,总不能一概简单称之为行而上学或超科学的问题,就把它统统打发了。即使这些问题最终都是不可解决的,他们也会给我们意想中的回报,丰富我们的思想和生命。相反,这正是表达我们人类好奇禀性的唯一健康且富于创造性的方式。
一个人一不小心陷入人生意义的思考,并不能自拔时,必然会剥夺生命中感性的乐趣,即使能感受到思辩过程的幸福,但同时也要禁受孤独感和虚无感的考验。我们作为常人,要慎重进入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哲学使人明智,同时,哲学使人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