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8月刊,已经是五年前的采访了,但是感觉写的很好,于是就又给翻了出来~)
“我不聪明,老被别人骗。我特好骗,我自己都知道。”
5年前的2002年,本刊主编徐寅生提出建议,“关注一下那个日本小女孩。”徐主编所说的小女孩,就是当时不满16岁的福原爱。一年之后的2003年巴黎世乒赛,这个小女孩就凭借单打八强的战绩(淘汰李佳薇、李恩实)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可爱的她,美丽的她,赢球之后会奶声奶气地叫一声“噻!”的她,自此成为乒坛人气小天后。
2004年初夏,雅典奥运会乒乓球亚洲区预选赛在北京海淀体育馆开打。福原爱身后的日本媒体军团再一次震惊了乒坛,而她身上的市场价值也开始被中国媒体所重视。在记者的记忆中,正是在那个充满阳光的北京五月天里,当时的新浪网体育频道编辑吕敏给福原爱起了一个“瓷娃娃”的雅号。借助网络和其他媒体的力量,“瓷娃娃”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2005年,因为福原爱,乒超联赛第一次走出了国门,登陆日本。因为福原爱,本刊的封面第一次用了三个女运动员的头像。
不过,那次上封面,福原爱是蹭了王楠和郭跃的车。这次,就不同了……
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公开赛时,本刊的两个记者就开始与福原爱的教练汤媛媛联系采访。由于是“生面孔”,近期有点儿被中国媒体的炒作搞怕了的福原爱,对我们的两个年轻记者说:“能让夏娃姐来采访我吗……”此话不言而喻,在福原爱的心里,只有夏娃出马的《乒乓世界》才是值得信任的。我们的记者马上告诉她:“夏娃姐6月30号要参加职称英语考试,走不开。”终于,在爱蔷2比4惜败给郭跃的那个晚上,我们的记者在运动员休息室里顺利地采访了她和极力促成此事的汤媛媛教练。采访期间,香港女队主教练,爱蔷的前辈加好友李惠芬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 关于“爱蔷”
《乒乓世界》:感觉你是一个很细心的女孩。
爱蔷:有些地方细,有些无所谓。我对乒乓球就无所谓,不细心。粘拍什么的特随便。比赛之前的灯光啊,球台啊,还是看一下。
《乒乓世界》:你觉得你在比赛中想球细吗?
爱蔷:不细,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乒乓世界》:在生活中呢?女孩一般都比较细心。
汤媛媛:她还是挺细心的,有些小事儿还是看得挺准的。
爱蔷:我喜欢照顾别人。
《乒乓世界》:说说你是怎么照顾别人的?
汤媛媛:她在这方面真是心挺细的,有一次我带她训练,那天感觉身体真的不舒服,刚打了几个球,她就发现了,连忙问我有没有事。我不想耽误她的训练,说没事。她不信,不由我分说,就把我扶到旁边休息,我真是挺感动的。
爱蔷:呵呵,其实那天我也不是很想练。(笑)
《乒乓世界》:说说你的名字,“爱蔷”在日语中是什么意思?
爱蔷:是“小爱”的意思,一般叫小女孩都这么叫。我从三岁就有这个名字,现在他们还这么叫我,可能是还把我当小孩子吧。
《乒乓世界》:你什么时候开始打乒乓球?
爱蔷:3岁。
《乒乓世界》:你出名就是从电视上哭开始,现在你也是个爱哭的人吗?
爱蔷:应该说是吧,我有时候看牒、看电视、看漫画都会哭。
《乒乓世界》:比赛输球会哭吗?
爱蔷:有时候会哭,不过那个时候哭也没用的。
《乒乓世界》:刚才看见你和郭跃打的时候输完和教练笑了,好像挺开心的。
爱蔷:那个不是开心,就是感觉自己太傻了,一个劲地发力。
《乒乓世界》:你现在人气非常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你能感觉到自己很出名吗?
爱蔷:我知道很多人在关注着我,但是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我在平时就会觉得不是我有名,而是我旁边的一个人有名,我只是在旁边看着她。比如说现在你采访我,我不会认为你在采访我,而是在采访另外那个人。而我只是在看,只是在讲一个故事似的。但是我有名以后,去了很多国家,走了很多地方,认识很多人,有那么多中国教练教我打球,还学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所以名气也带给我很多东西。